海流西向強化

大洋北(南)赤道流在自東向西流抵大洋的西邊界處,折向北(南),形成一支流幅變寬、流速加強的海流現象。 在大洋低、中緯度的副熱帶流鏇中,西邊界處海流的流幅變窄,流層加厚和流速增大的現象。 例如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副熱帶流鏇中,自東向西的北赤道流分別抵達美洲東岸和亞洲東岸後,向北分別成為強大的灣流和黑潮,這便是大洋環流西向強化的典型實例。

海流西向強化也稱“海流西部強化”。大洋北(南)赤道流在自東向西流抵大洋的西邊界處,折向北(南),形成一支流幅變寬、流速加強的海流現象。此現象在北半球較南半球顯著。西向強化所產生的主要海流在北半球的大西洋中為墨西哥灣流;在太平洋中為黑潮;在南半球大西洋中為巴西海流;在太平洋中為東澳大利亞海流。由科氏參量隨緯度的改變,大洋西邊界和慣性的存在,以及海水密度和海洋深度的變化等引起。其中主要是由於科氏參量,亦即在相同的海流速度情況下的科氏力隨緯度增加而加大其行星渦度所致。在大洋中高緯地帶的海面上,因順時針方向風應力渦度作用,生成順時針方向的風生海流,此時海洋對該環流產生逆時針方向的摩擦渦度。如在大洋東、西邊界處的海洋速度相同,則在大洋西邊界處自南向北的海流,將獲得因科氏力隨緯度增加而加大所生順時針方向的行星渦度,而在大洋東邊界處自北向南的海流,將獲得因科氏隨緯度減小的行星渦度,這就使得在大洋西、東邊界處,上述的三種渦度基本上不能達成平衡,除非在大洋西邊界,如強海流速度進而加大摩擦渦度時,才產生海流西向強化現象。
大洋環流西向強化
在大洋低、中緯度的副熱帶流鏇中,西邊界處海流的流幅變窄,流層加厚和流速增大的現象。例如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副熱帶流鏇中,自東向西的北赤道流分別抵達美洲東岸和亞洲東岸後,向北分別成為強大的灣流和黑潮,這便是大洋環流西向強化的典型實例。灣流表面流幅最窄處介於100至150公里之間,流的厚度最大可達4000米左右,表面流速可強達250厘米/秒,流量可高達150×10<sup>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