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二號

海洋二號

海洋二號衛星是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主要用於探測海面風場、溫度場、海面高度、浪場、流場等,以獲取全球海洋風矢量場和表面風應力數據及全球高解析度大洋環流、海洋大地水準面、重力場和極地冰蓋數據。2011年8月16日6時5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衛星送入太空。

簡介

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2011年8月14日表示,中國於近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擇機發射“海洋二號”衛星。 衛星和火箭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2011年8月16日6時5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衛星送入太空。中國第三顆海洋衛星“海洋二號”2011年8月16日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成為近30年來中國海洋衛星發展歷史又一里程碑。“海洋二號”衛星將發揮哪些作用?中國海洋衛星水平如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傢伙” “海洋二號”是中國發射的第三顆海洋衛星,是中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觀測衛星。它具有投入大、技術新等特點,具有全球觀測能力和不受天氣影響的微波觀測功能,是中國海洋系列衛星中的“大傢伙”。 從技術上來說,“海洋二號”的測高精度優於4厘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在軌期間的微波散射計很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軌運行的微波散射計,“海洋二號”的發射也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海洋二號”的成功發射,將為中國海洋觀測開闢一個嶄新的領域,使中國海洋衛星首次以厘米級定軌的精度和微波探測的方式,全天時全天候地獲取寶貴的海洋動力環境數據,極大地提升中國海洋監管、海權維護和海洋科研的能力。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海洋衛星向著系列化及業務化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大大提高海洋環境精度和時效性 談及“海洋二號”的使命,“海洋二號”主要用於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海上交通運輸、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研究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在涉及海洋動力環境的海洋相關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海洋二號”將主要用於海面風場、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監測,獲取的衛星數據用於海洋環境預報、災害警報,服務於中國經濟發展、國家權益維護與安全。譬如在海洋環境預報中為海洋預報提供觀測海域的風場、浪高等初始場數據,大大提高預報產品的精度和時效性。 “海洋一號”和“海洋二號”衛星分別是海洋水色環境衛星和動力環境衛星,這兩個系列的衛星有較大差別,它們的海洋觀測目標和採取手段不同。 “海洋一號”主要探測海洋水色信息,採用的手段是可見光和紅外譜段的光學設備成像;“海洋二號”主要探測風、浪、流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採用的是微波遙感器,並且是全天時、全天候的探測。 據介紹,有需要套用“海洋二號”衛星數據的國內用戶單位,可以向國家衛星海洋套用中心申請,國家衛星海洋套用中心將以FPT下載、電子郵件或郵寄光碟等形式分發數據,儘可能滿足國內用戶的海洋衛星數據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動我國海洋衛星數據的套用。國家衛星海洋套用中心還將加強與國外用戶合作與交流,推廣“海洋二號”衛星數據套用。 中國海洋衛星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十二五”期間,中國著力發展“海洋一號”C/D衛星、“海洋二號”B衛星和海洋雷達衛星,努力實現3至4顆在軌運行海洋衛星的目標,同時將進一步完善海洋衛星地面套用系統,提高海洋衛星套用的水平,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服務。 對於中國海洋衛星發展現狀,評價說,加上“海洋二號”,我國已發射了3顆海洋衛星,其中2顆是“海洋一號”系列衛星,1顆是“海洋二號”系列衛星。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的海洋衛星還處於起步階段。 從衛星的發射情況上看,中國海洋衛星數量上與已開發國家有較大差距。中國海洋衛星的設計壽命普遍只有2到3年,與歐、美一些國家衛星七八年的壽命差距較大,而且也無法做到像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連續發射,對海洋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觀測。從衛星的型譜化發展上看,中國的海洋衛星還僅有海洋水色和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兩個系列,專用海洋雷達衛星系列尚未建立,難以適應在惡劣海況下海上溢油等災害應急,海洋權益維護,海域和海島監管等監測的需求。此外,對於海洋遙感器技術研究和衛星套用上投入不足,造成中國遙感器技術和衛星套用水平與國外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都意味著我國的海洋衛星事業發展依然任重道遠,責任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