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悅一社區

海悅一社區

海悅一社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湖東板塊,總占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周邊市政配套、商業中心、醫療配套環伺左右,國際博覽中心、科文中心、鄰里中心、時代廣場、金雞湖商業廣場、九龍醫院20分鐘生活優享圈,多所名校燦若繁星。

朗科社區

海悅一社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湖東板塊,東臨河道、南近蘇勝路、西臨星塘街、北沿中央河,項目東西長約740米,南北寬約1400米,總占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項目以園為界,以水為疆,從容構建起一座中央水居城邦,規劃有超高層、高層、小高層公寓、低層住宅等多種物業形態,稱之為“城”名副其實。地處方洲公園、白塘公園、沙湖生態公園圍合之地的中海海悅花園,與園區CBD核心僅距3公里,立方體化交通便捷出行(輕軌1、3號線中轉中心城市便捷在咫尺)。周邊市政配套、商業中心、醫療配套環伺左右,國際博覽中心、科文中心、鄰里中心、時代廣場、金雞湖商業廣場、九龍醫院20分鐘生活優享圈,多所名校燦若繁星。在內規劃有商業和幼稚園等生活配套,自成全套格局,相互映襯成一個具有城市複合功能的多元化國際城邦。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海悅一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社區單位

海悅一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海悅一社區

海悅一社區內有幾處文物古蹟:如雨兒13號院是國畫大師齊白石居住過的地方,現由北京畫院使用。在東不壓橋胡同75號院南,原來的一座名為“玉河庵”的姑子廟正殿現已成為民居,但廟殿的主體(如屋頂的結構及裝飾等)仍保留原貌(常見外國遊客在此拍照)。地東大街113號院內有一棟建築是清朝的“太醫院”,房屋頂部保存較好,木質梁、柱十分粗大,屋前兩棵古松高大挺拔。另外,清明時期的“兵將局”原址在地東大街125~133號一帶。修建在明清時代的“御河”北段河道是從現今的後門橋經東不壓橋胡同西(現東不壓橋菜市場附近)從原“玉河庵”西側向南經東板橋至北河沿。此段河道在1953年被填平。社區內有羅榮桓元帥、粟裕大將的舊居,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琪的宅邸。在蓑衣胡同2號一處較大的宅院內,居住著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溥任(又名金友之)先生及夫人,金老系北京文史館館員、市政協委員。東不壓橋40號院有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然每天都讀書看報,他就是市政協常委,燕京神學院院長殷繼增老先生。這幾位知名人士在歷次賑災募捐中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熱情支持社區的各項工作。

社區風氣

海悅一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裡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願參加。鄰裡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 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願望是使居民民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啟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民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 2006年5月10日貼出玉河改造公告,於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社區705戶居民。已於2006年6月底玉河拆遷搬走。 2006年9月雨兒胡同3、5、7號開始微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