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藍色預警

海嘯藍色預警

根據國家海洋局《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如海嘯波傳播到一地時,沿岸監測到超過50厘米高的海嘯波,則將觸發海嘯藍色預警。

中國氣象局2004年8月24日公布《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 。辦法規定,每當颱風暴雨高溫等突發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公眾可以從電視、廣播、網際網路、手機簡訊和位於城市顯著位置的電子顯示牌中看到新的預警信號。目前發布預警信號的突發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雨高溫寒潮、大霧、沙塵暴、雷雨大風、大風冰雹、雪災和道路結冰,共11種。預警信號總體上分為四級,按照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

根據國家海洋局《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如海嘯波傳播到一地時,沿岸監測到超過50厘米高的海嘯波,則將觸發海嘯藍色預警。藍色預警是海嘯紅、橙、黃、藍四級預警中最低級別的一種。

中國首次發布海嘯藍色預警

針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環太平洋地區,2011年3月11日中國首次發布海嘯藍色預警,並於3月11日晚解除。

針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中國國家海洋局、環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紛紛發出海嘯預警。不過到了昨天17時41分,海嘯波抵達我國台灣東部沿海,沿岸監測到小於50厘米的海嘯波。隨即,海嘯預警被解除。根據預測,海嘯波抵達上海市時將不會超過30厘米,不會造成災害性影響。

海嘯來臨海嘯來臨

3月11日22時,國家海洋局東海預報中心仍然燈火通明。三名專職預報員和更多的輔助人員仍在密切觀測日本地震帶來的海嘯波。此前,預報中心已經忙碌了很長時間,向各地相關人民政府、涉海企業等單位傳送海嘯預警情報。
東海預報中心預報室副主任姚聖康告訴早報記者,在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中,印象里從未經歷過震源如此靠近、震級如此高的地震。而本次地震所帶來的海嘯,也讓東海預報中心首次發布了海嘯藍色預警。

藍色預警解除

上海平安無事
根據東海預報中心11日14時30分通報的信息,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數百公里範圍內引發區域海嘯,但不會對我國造成災害性影響。昨日16時20分,東海預報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分析,預計海嘯將對我國台灣地區造成一定影響,海嘯波將於17時30分左右到達台灣東部沿海,預計波幅為50-100厘米。根據這一數據,東海預報中心發布了海嘯藍色預警。
17時41分,海嘯波抵達台灣東部沿海地區,監測到的海嘯波小於50厘米。18時左右,東海預報中心與國家海洋預報台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會商,國家海洋預報台隨即在19時30分解除了海嘯預警。
“根據這次海嘯的傳播情況,海嘯波在我國沿海最先抵達的就是台灣東部沿海。而海嘯波在傳播過程中是逐漸衰減的。”姚聖康介紹,由於“首當其衝”的台灣東部沿海尚且沒有高於50厘米的海嘯波,海嘯波在進一步傳播時不可能超過藍色預警所需的50厘米,因此海嘯預警得以解除。
11日22時10分,海嘯波傳播到浙南地區沿海區域時,海洋站監測點監測到的海嘯波已經不超過30厘米。東海預報中心工作人員預計,本次地震帶來的海嘯波在今日2時到達上海時,已經不可能造成災難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