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瓣結魚

海南瓣結魚,背鰭條4,8;胸鰭條1,15~16;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33(28).下咽齒3行,2.3.5~5.3.2。側線鱗42[5.5/(4~V)]43;背鰭前鱗12~14(多數是13);圍尾柄鱗16。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海南瓣結魚

拉丁名稱TorbrevifilishainanensisWu[ForliferbrevifilishainanensisWu]
英文名稱\
地方名稱\
作者單位\
中文門名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Vertebrata
中文綱名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鯉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鯉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屬名結魚屬
拉丁屬名TorGray,1833
分布類別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條4,8;胸鰭條1,15~16;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33(28).下咽齒3行,2.3.5~5.3.2。側線鱗42[5.5/(4~V)]43;背鰭前鱗12~14(多數是13);圍尾柄鱗16。
標準長為體高的4.1~4.5(x±s=4.38±0.17)倍,為頭長的3.3~3.5(3.38±0.07)倍,為尾柄長的5.4~6.2(5.75±0.25)倍,為尾柄高的12.5~13.4(12.9±0.34)倍。頭長為吻長的1.8~2.1(1.95±0.11)倍,為眼徑的4.7~5.9(5.33±0.49)倍,為眼間距的3.8~4.0(3.91±0.09)倍。
這個亞種的特徵是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比較細長,只基部1/3處稍粗,而且鋸齒也很細弱;鰓耙較多(33比珠江的29~33);頭較長(標準長/頭長的平均數與珠江的平均數比較所得t值是6.409,P<0.001水平);吻較長(頭長/吻長的平均數與珠江的比較所得t值為4.356,p<0.001水平);眼間距較狹(頭長/眼間距的平均數與珠江的比較所得t值為5.322,P<0.001水平)。
本亞種的雌性個體達到全長280毫米時,其臀鰭末端變圓,而且向後仲達到尾鰭基,在前眶骨外表有3~4列珠星.雄魚性成熟較早,全長216毫米已達性成熟,雖臀鰭末端也變圓,但不達尾鰭基,珠星向吻的側面擴展直至吻端.幼魚臀鰭末端尖,向後伸遠不達尾鰭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