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鷹島

浮鷹島

浮鷹島原名浮瀛山,又稱雙峰島,因為遠遠望去,像一隻浮在海上的雄鷹,所以得名。島上地勢挺拔,山丘綿延,天牛頂、六朝頂兩山隆起於南北,所以又名雙峰島。

基本信息

簡介

浮鷹島浮鷹島

浮鷹島面積12.8平方公里,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
遠望溪鷹島,像一隻蒼勁有力的巨鷹。的頭部直插入水中,兩翼綿延七八公里,骨感鮮明。

概況

浮鷹島浮鷹島

浮鷹島是海島鄉最大的島嶼,面積11.2平方公里,島上有文沃、里沃兩個行政村,但人口只有1800多人,自然、人文環境保護較好。浮鷹島距離霞浦縣長春鎮呂峽村僅4海里,與下滸鎮相距9海里,與西洋島相距6海里。在浮鷹島與西洋島之間星羅棋布著尼姑嶼、六耳島、馬赤島、魁山島洋嶼島、橫嶼島等多個風景秀麗的島嶼。浮鷹島的海路交通也十分發達,氣候條件與西洋島相近。

景點

景點傳說、歷史遺蹟主要有:狀元墓、狀元印、朱元璋藏兵洞、笊籬嶼、龍井、懸崖龍棺、白龍汲水、神龜翹首、翡翠礁群、羊頭礁、海狗岩、圓規礁、猩猩岩拱門,尼姑嶼、六耳島、蝙蝠洞、玉女浴、玉女更衣室、雪荸薺及文沃金砂灘等近20處。

傳說

浮鷹島浮鷹島

據說,島上之所以從來沒有斷過水,是因為有著一口“龍井”的護佑。
里澳村的後山峭壁上,有一潭清甜甘洌的井水,井水深不可測,與海僅四五米之隔,卻絲毫不帶鹹味,這裡的村民稱其為“龍井”。相傳,古里霞浦後澳里村有一女子在河邊洗衣服時,撿到一枚色彩斑斕的鵝卵石,煞是漂亮,於是藏進嘴裡,誰知一不小心吞進肚中,十月懷胎後,這女子生下一龍子,龍子白天隱匿,夜晚方才回到母親身邊吃奶,對龍子母親一直不得而見。思子心切,為看清其模樣,母親在一天夜裡端著一盆水等待龍子(據傳龍子遇水現身),待看清龍子模樣,母親竟因驚嚇過度而亡。龍子感到萬分悲痛,為了好好安葬母親,馱著母親的棺木在海邊尋找妥善之地,從後澳里出海,一步一回頭,九十九步成了霞浦後港九十九道灣,到達里澳時,龍子的舅舅對龍子喊道:“別再回頭啦,就地葬了吧”!於是龍子便將母親葬於此地,為了陪伴母親,龍子住在母親墓下,所住這地就成了現在的“龍井”。村民極其信奉龍井,相信全村的風水都在這一口井上。
這些雖為傳說,但對於討海的漁民來說,卻是他們的信仰,是他們對土地,對大海,對造化之偉力的一份親近和崇拜。上島後,我們發現村裡的大喇叭竟付出的福州長樂話,我們感到既親切又驚奇:從福州來的我們竟能在這個小島上聽到鄉音,而位於霞浦的浮鷹島又怎么會通用福州長樂話?村長帶我們去了村子中央的的“天仙府”,這是一座供奉海上女神媽祖的宮廟。廟裡的碑文上記載著300年前長樂居民遷居至此的事由,此後便在這裡繁衍生息。幾百年來,鄉音未改。至今,島上的村民仍保持著長樂地區的許多習俗,如在門楣上懸掛竹篩、剪刀、鏡子、直尺等物用以驅邪。

自然村

浮鷹島上的文奧村浮鷹島上的文奧村

去浮鷹島不能不去文澳自然村。文澳的迷人之處是鵝卵石灘和傳說中的狀元墓。海灘上各種奇異的鵝卵石玲瓏剔透,五彩紛呈,令人愛不釋手。穿過村落,沿著蔓草縱橫的小路拾級而上,就到了傳說中的狀元墓。相傳,早年浮鷹島上有一姓林的財主,他覺得海島交通不便,就想搬家,遇一高人指點說在此安家可顯耀門庭,後其妻生下雙胞胎兒子,長大了中了文武狀元,兄國茂為國子助教,弟國祥為鎮北將軍,文狀元就住在文澳。傳說中狀元墓舊址已荒草淒淒,了無痕跡。據說前幾年還有一大坑,而且出土過宋硯等文物,世事悠悠,令人感慨。
回到里澳村,已到了晚飯時間,村里人用漁家飯招待了我們。村主任打趣地說:“我們這裡的豬都吃海鮮,肉可鮮著呢”!是確,村里隨處可見曬著的小蟹,都是村民養鴨的飼料,而鴨真是肥得很。
晚飯後不久,天完全黑了下來,島上人家一片燈火閃爍。過去,這裡以柴油機發電,電費高出大陸市區近十倍,因此,村里只從晚上六點到十點供電。2006年初,寧德局投入560萬元的敷設海底電纜工程竣工,浮鷹島人民從此告別了50多年來只能依靠柴油發電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當我們準備離開海島時,海面上一個小點吸引了我們的視線。一位中年人坐在泡沫船上奮力劃向十米開外的大船,他的雙手緊握一支木漿,左右揮動,十分吃力。泡沫船在海浪中顯得那樣微不足道,他卻憑著多年與海打交道的經驗和力量征服了浪頭,也征服了我們。

旅遊貼士

霞清縣城坐車一個小時左右可達呂峽港,再由呂峽港乘船渡海,四十分鐘可達浮鷹島。鄰近有尼姑嶼、馬刺島、魁山島等幾個小島嶼。浮鷹島平常少有外人至,更沒有旅館,若是上島,可以住到村民家中,四處走走,享受山海相連,粗茶淡飯的閒趣,絕對給你有別於日常生活的新鮮感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