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貝中學

浦貝中學

易門縣浦貝中學始建於1970年,前身為“易門縣紅旗中學”,1976年更名為“易門縣第二中學”,1996年再次更名為“易門縣浦貝中學”。校址在易門縣浦貝彝族鄉浦貝村委會下浦貝村普善寺,是一所典型的山區彝族鄉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校址在易門縣浦貝彝族鄉浦貝村委會下浦貝村普善寺,是一所典型的山區彝族鄉初級中學,占地30餘畝。校園環境優美,多年來,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各項事業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歷史

易門縣浦貝中學始建於1970年,前身為“易門縣紅旗中學”。

1976年更名為“易門縣第二中學”。

1996年再次更名為“易門縣浦貝中學”。

辦學思路

學校立足實際,堅持走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路子。在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中,從細節入手,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切入點,始終把“教會學生做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等,逐漸形成了“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校風,“敬業、愛生、博學、領先”的教風,“尊師、守信、勤奮、競先”的學風。

學校加強了管理,統一了思想,調整了工作思路和方法,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增強了科研興教意識和質量意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學質量發生了質的飛躍。

教學設施

浦貝中學在各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教學設施得到極大改善。1989年以來,在逐年拆除危房的同時,先後建蓋了1816M2的教學樓、1310M2的教職工宿舍樓、60多M2的沐浴室、400M2餘的師生食堂、1320M2的綜合樓、1605M2的學生宿舍樓、80M3的蓄水池、12 M2的抽水房等。新修了2800M的圍牆、620M的公路、158M跑道的田徑場、1000多M2的草坪、800多棵長青樹種、2個廁所等。

學校添置了45台電腦、1個多媒體教室、1個藏書10150冊的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各一間、17台電視機、1套多功能音響器材、1套攝像裝備、1套IC智慧型售飯系統、9個碗櫃、28套學生餐飲桌凳、300張鐵床、350套學生課桌凳、54套教師辦公桌等。較為完備的設施,濃厚的教學氣氛,良好的育人環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堅強的後盾,確是一個有志少年成才的搖籃。
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及彌補辦公經費的不足,學校積極開展以“五小工程”為主體的勤工儉學活動,建立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上,為普通教育注入了活力,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改變了農村初級中學單一的辦學模式,學校由單純的“讀書場所”轉變為加強基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基地,使學生升學深造有基礎,回鄉務農有本領,取得了顯著的人才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師資情況

學校教職工64人。專任教師50人中,具有本科學歷的18人,專科學歷的31人,中專學歷3人,學歷達標率為94.23%。高級職稱教師5人,占9.6%,中級職稱教師17人,占32.7%。共產黨員14人,共青團員15人。

學校榮譽

2003年學校被縣教育局評為“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被鄉黨委政府評為“教學先進集體”;

2004年學校被市教育局列為“培優幫扶”工程的試點學校,所承擔的《國中政治、數學、物理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獲一等獎,被縣教育局評為“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被鄉黨委政府評為“教學先進集體”;

2005年獲縣級“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獲鄉級“教學成績突出貢獻獎”,被玉溪市教育局命名為“文明學校”;

2006年被玉溪市教育局、環保局命名為“綠色學校”,被易門縣委、政府授予“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學校”,被浦貝鄉黨委、政府評為“教育教學先進集體”。三年來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共有36篇分別獲國家、省、市級一、二、三等獎。

1989年以來,先後被授予縣級“文明學校”、縣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學校”和市級“綠色學校”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