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詠桔

概述

體裁: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①。
香霧噀人驚半破②,清泉流齒怯初嘗③。吳姬三日手猶香④。

作者簡介

蘇軾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詞牌知識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平韻格詞牌 浣溪沙
雙片四十二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後片前二句多用對仗。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雙片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格式一:
⊙●⊙○⊙●△, ⊙○⊙●●○△。 ⊙○⊙●●○△。
⊙●⊙○○●●, ⊙○⊙●●○△。 ⊙○⊙●●○△。
格式二(攤破格):
⊙●○○⊙●△, ⊙○⊙●●○△。⊙●⊙○○●●,(可作●○●)●○△。
⊙●⊙○○●●, ⊙○⊙●●○△。 ⊙●⊙○○●●, ●○△。

註解

①青黃:指未熟和已熟的桔子。 未熟色青, 已熟色黃。屈原桔頌》:“青黃阿糅”。 
②噀(xùn):噴。 
③清泉:指桔汁。 
④吳姬句:吳發女子剝桔之後的手三天還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