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

“小妝”之“小”,不是形容“妝”小,而是形容人的情貌。 “弄影”之“弄”,見出自憐。 “桐花”二字,極有影響。

原文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
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題解

本篇是懷人之作,懷念舊日相戀的女子。上片寫女子未嫁前的可愛和美麗形象。下片寫所戀女子嫁給別人,婚後有無盡哀愁,而自己對她倍加思念。

句解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
二句刻劃出一個顧影自憐的少女形象。桐花,是當時女子的一種流行髮式。詞人筆下的女子極愛美,“爭挽”桐花之髻,刻意要將眾女子比下去。“兩鬢垂”,是臨池照影所自見。“小妝”之“小”,不是形容“妝”小,而是形容人的情貌。唐宋詞常以“痴小”一詞,形容痴情的妙齡女子。“弄影”之“弄”,見出自憐。上句既是“桐花”名髻,下句自不可以不是“小妝”、“清池”。三者皆清麗。“桐花”雖是髮式,亦應時令。“桐花”二字,極有影響。清人王士禎《蝶戀花·閨怨》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為時人所激賞,因此獲得“王桐花”的美譽。王桐花的靈感,或許來自這裡。
出簾踏襪趁蜂兒
出簾,是掀起門帘而出。踏襪,是因愛惜春時,不忍踐踏芳草,故著襪而出,以示輕柔。又曹植《洛神賦》用“羅襪生塵”,寫女子步態輕盈,言“襪”固勝於“鞋”。趁,有追趕之意。蜂兒,即黃蜂。黃蜂,和粉蝶,都是春花的伴侶,是春天的象徵。
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
跳脫,即腕釧,是女子戴在腕上的手鐲。“添金”之“金”字,是指“跳脫”的質地是金的,“添”字不是說“金”的成色有所增添,而是說腕上添了一雙金跳脫。“雙腕重”之“重”,自然也是說的金質跳脫分量很足,但“雙腕”嵌在“跳脫添金”和“重”之間,是突出著跳脫之人的感覺。此句遣詞手法頗講究,正是周邦彥一貫的作風。“添金”之“添”,自是從無到有,暗示著人物身份發生變化。此句之“重”,與上片“小妝弄影照清池”之“小”、“清”,風神截然不同。上片乃寫女子未嫁之前事,下片則寫女子出閣之後,故相對於上片之痴小,女子之神情,至下片已是貴氣而凝重。然而,富貴不掩其悲。琵琶者,乃女子常用之樂器,往往寄託悲情。文學傳統中,昭君出塞也罷,白居易《琵琶行》也罷,都以琵琶表現女子之悲。《琵琶行》有“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之句,“琵琶撥盡四弦悲”自是從中花出,而“撥盡”二字,實則暗示女子心中有無盡之悲愁。
夜寒誰肯剪春衣
此句說出謎底。原來本篇是懷人之作,上下片之間有今昔之感。上片之痴小女子已嫁作人婦,貴則貴矣,然所嫁非人,陪伴她的自然是無盡的哀愁。而我(女子之舊情人)亦形單影隻。夜寒之際,有誰肯為我裁剪春衣呢?今昔對比,徒有萬千感慨。愈發覺得女子之好,內心也愈發酸楚。

評解

周邦彥小令能放能收。全詞六句,前五句只是白描,末一句才說出謎底來。上下片之間是今昔對比,但卻只是不動聲色地呈現。展現給讀者許許多多的美麗,最後才告訴讀者一個悲苦的結局,強烈的反差,真是令人慾不傷悲而不得已。周邦彥多情之人,復以絕妙之手法來展現傷心之事,此真令人心碎之作。

作者

周邦彥神宗時為太學生,因歌頌新法被擢為太學正,累官廬州教授、
溧水縣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周邦彥晚年與蔡京同黨劉昺(注 此字上日下丙 音bǐng) 過從甚密名節有污。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後人改名為《片玉集》。
歷官太學正,國子主簿,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管理音樂的機構)。詩詞文賦,無所不擅。但為詞名所掩,詩文多零落不傳。其中《汴都賦》為成名之作,長7000字,流傳至今。古體詩《天賜白》、《過羊角哀左伯桃墓》風骨凜然,絕無綺羅香澤之氣。周邦彥被公認為是“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邦彥詞多寫男女戀情,詠物懷古,羈旅行役,內容較窄,境界不高。但在藝術創意上堪稱大家,其詞善於鋪敘,即在寫景抒情中滲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迴環,開闔動盪,抑揚頓挫之勢,發展了柳永、張先的慢詞。加之語言工麗,多用典故,形成了渾厚、典雅、縝密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如:〔少年游〕“並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寫故事,重現當時的境界,而且寫對話,如見詞中之人,且聞其語,生動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態,在詞中實為獨創。另一首〔少年游〕“朝雲漠漠散輕絲”,寫得更妙。一首小令寫了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聯起來,將上闋的追憶戀愛與下闋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嬌兩種境界進行了比較,感受追憶兩個故事中的同一種情調: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長。另如長調〔花犯〕“粉牆低”,跳躍曲折,照應、收放、開合,十分講究;〔過秦樓〕“水浴清蟾”,將時間、地點、人物、感情變換數次,構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發展的脈絡;〔蘭陵王〕《柳》,把將離之情,既去之思,居者與行者,舊恨與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渾然融為一氣。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新調。因此他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周邦彥的集子有楊澤民方千里陳允平三家和詞,今存《片玉詞》10卷,《彊邨叢書》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詞1卷,《四印齋所刻詞》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