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劇改革劇組

浙江越劇改革劇組1968年5—7月“文革”期間,在批判17年所謂“修正主義文藝黑線”中,“四人幫”提出“越劇是資產階級的,是60年代怪現象”,“要徹底砸爛”,“越劇必須重新改造,重新創作”。浙江省在一場“徹底砸爛60年代怪現象——女子越劇”的運動之後,於8月底浙江越劇一團、二團、杭州越劇團、省文藝學校(後加浙江崑劇團),集中成立浙江越劇鬥批改幹校,又於8月30日抽調部分人員成立越劇改革《紅燈記》劇組。年底,正式命名為浙江越劇改革劇組,人員逐年增加至157人。1974年2月,經浙江省委批准,改稱為浙江越劇團。。

劇組成員

主要男演員有:梁永璋、何賢芬、江濤、張志明、郁尚校、董叔光、陳明水、任永鑫、宋順發、劉關根、趙良根、陳堅等。
主要女演員有:張蓉樺、周雲娟、朱心敏、李培珍、何雅、方小麗、譚粉英、張招娣、丁萼華、吳德芳等。
編劇先後有:曾昭弘、魏峨、胡小孩、周健爾等。
導演先後有:方海如、阮敏、楊小青、張駿聲、胡汝慧、金寶花等。
作曲有:談聲賢、胡夢橋、朱訓正、樊潤河、錢兆熹、葛順中、顧達昌等。
舞美設計先後有:周紀洪、龔景充、裘雲飛等。
前期領導是有軍代表參加的臨時勤務組,中後期主要領導為陳獻玉、張文根。[1]

演出劇目

70年代,演出劇目尚有:《朝陽新歌》、《送貨路上》、《東海小哨兵》、《春梅》、《山村小站》、《五月潮》、《刑場上的婚禮》等現代戲。粉碎“四人幫”後上演了《九斤姑娘》等一些古裝戲。[1]

劇團簡史

1968年5—7月“文革”期間,在批判17年所謂“修正主義文藝黑線”中,“四人幫”提出“越劇是資產階級的,是60年代怪現象”,“要徹底砸爛”,“越劇必須重新改造,重新創作”。浙江省在一場“徹底砸爛60年代怪現象——女子越劇”的運動之後,於8月底浙江越劇一團、二團、杭州越劇團、省文藝學校(後加浙江崑劇團),集中成立浙江越劇鬥批改幹校,又於8月30日抽調部分人員成立越劇改革《紅燈記》劇組。年底,正式命名為浙江越劇改革劇組,人員逐年增加至157人。1974年2月,經浙江省委批准,改稱為浙江越劇團。
由於受極左思想指導,在移植京劇《紅燈記》前階段,念白、咬字曾採用國語,唱腔求高亢激昂,另起爐灶,成了土京劇,民眾意見很大。1971年9月上旬,毛主席視察大江南北來到杭州,在杭州飯店通過電視轉播,先後觀看了在新中國劇院演出的第五稿《紅燈記》和小戲《半籃花生》、《躍進道上》等。毛主席說:“《半籃花生》這齣戲很好;《躍進道上》中兩個中學生的越劇味道唱出來了;”又對移植的《紅燈記》批評說:“越劇改革應該還是姓“越”,我不贊成把越劇改得不像越劇。”《紅燈記》經4年6稿的移植改革和演出,總結了經驗教訓,才著重注意保留越劇風格,主鏇律譜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1月,由中央電視台在東風劇院(即東坡大劇院)舞台攝錄《半籃花生》電視片。不久在中央台播放。
1972年移植排演《龍江頌》。1975年赴京參加全國調演。
1974年5月,《半籃花生》幾經修改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戲曲藝術片。年底排成《紅雲崗》,參加慰問部隊演出。
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逝世,演出越劇大合唱《懷念敬愛的周總理》。10月,為歡慶一舉粉碎“四人幫”,演出《打倒四人幫》、《八億神州卷狂飆》等。
1977年4月,演出《小刀會》。省委第一書記鐵瑛等領導觀後上台接見演職員,祝賀演出成功。5月,為紀念《講話》發表35周年,演出越劇大組唱《迎接文藝的春天》。9月9日,為紀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演出越劇大聯唱《高歌太陽萬萬年》。此後,一批知名老演員開始落實政策,先後調入團內。
1978年1—4月,省文化局組織越劇《祥林嫂》演出隊參加省戲劇創作觀摩演出大會。參演的有張茵、張琴娟、陳佩卿、安素芳、屠笑飛、錢鑫培、裘大官、汪如亞及男演員田成效等,她(他)們是受“四人幫”迫害後首次登台演出。女小生、女老生在劇中扮演花旦和老旦。在杭演出達70餘場。
是年10月始,《胭脂》以男女合演形式重排再度上演。10月22日,《浙江日報》刊登林辰夫題為《啟智糾偏觀者喜——喜看越劇〈胭脂〉重上舞台》的文章。
1979年4月,經加工排演後的《胭脂》,在京作國慶30周年獻禮演出,受高度讚揚,獲劇本一等獎、演出獎。
1979年4月28日,省委宣傳部下文恢復浙江越劇一團、二團編制。越改劇組(浙江越劇團)撤銷。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高瑾越劇團
凱歌越劇團
中華越劇團
虎風越劇團
香港特區越劇院
四平專區越劇團
兵團越劇團
青海省越劇團
寧夏越劇團
開封市越劇團
貴陽市越劇團
重慶市越劇團
全香劇團
酒泉市越劇團
丹桂劇團
紅藝北方越劇團
群星北方越劇團
紅雲北方越劇團
互助北方越劇團
天星劇團
紅旗越劇團
天然舞台
耒陽縣越劇團
合肥市越劇團
蕪湖市越劇團
鷹潭市越劇團
標準劇團
玉山縣越劇團
橫峰越劇團
上饒市越劇團
贛州市越劇團
九江市越劇團
南昌市越劇團
建寧縣越劇團
清流縣越劇團
將樂縣越劇團
政和縣越劇團
松谿縣越劇團
廈門市越劇團
光澤縣越劇團
寧化縣越劇團
柘榮縣越劇團
崇安縣越劇團
沙縣越劇團
邵武縣越劇團
長汀縣越劇團
福鼎縣越劇團
建陽縣越劇團
越華劇團
蘇州市越劇團
民生劇社
鎮江市越劇團
南通市越劇團
水雲劇團
溫嶺市青年越劇團
玉環縣越劇團
天台縣越劇團
仙居越劇團
黃巖縣越劇團
溫嶺縣越劇團
三門縣越劇團
台州越劇團
慶元縣越劇團
雲和縣越劇團
青田縣越劇團
遂昌縣越劇團
龍泉縣越劇團
麗水市越劇團
常山縣越劇團
開化越劇團
永康越劇團
蘭溪越劇團
衢州市越劇團
金華專區越劇團
金華市越劇團
永嘉縣越劇團
洞頭縣越劇團
泰順縣越劇團
平陽縣小百花越劇團
瑞安市越劇團
溫州市越劇團
上虞市小百花越劇團
嵊縣越劇團
諸暨市越劇團
新昌越劇團
越吟舞台
嵊縣趙馬業餘越劇團
魯迅越劇團
普陀縣越劇團
定海縣越劇團
嵊泗縣越劇團
岱山縣越劇團
朝民越劇團
榮藝越劇團
舟山小百花越劇團
寧海縣越劇團
象山縣越劇團
奉化縣越劇團
慈谿縣越劇團
鎮海縣越劇團
餘姚市越劇團
鄞縣越劇團
寧波小百花越劇團
第一舞台
湖州市越劇團
長興縣越劇團
海寧縣越劇團
昌化越劇團
嘉善縣越劇團
桐鄉縣越劇團
德清縣越劇團
平湖越劇團
海鹽縣越劇團
安吉縣越劇團
嘉興市越劇團
杭州黃龍越劇團
建德越劇團
蕭山越劇團
素鳳舞台
淳安越劇團
富陽越劇團
臨安越劇團
桐廬越劇團
民藝劇社
越升舞台
杭州越劇團
浙江越劇院三團
瑞雲舞台
鴻慶堂
鴻禧堂
鴻福堂
浙江省越劇實驗劇團
靜安越劇團
盧灣越劇團
慶升社
崇明縣越劇團
南匯縣越劇團
松江縣越劇團
川沙縣越劇團
奉賢縣越劇團
上海市青年越劇團
袁生木戲班
梅朵阿順班
振奮越劇團
天鵝越藝社
合眾越劇團
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合作越劇團
復興越劇團
春光越劇團
玉蘭劇團
雲華劇團
少壯劇團
東山越藝社
芳華劇團
天紅劇團
紅星劇團
錢景松李世泉班
廣豐縣越劇團
武漢市越劇團
寧波市越劇團
西安市越劇團
蘭州市越劇團
天津市越劇團
杭州越劇院
浙江越劇改革劇組
飛鳴越劇團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
餘杭市小百花越劇團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無錫市越劇團
浙江越劇二團
雪聲劇團
南京市越劇團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浙江越劇一團
虹口越劇團
上海越劇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