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越劇團

天津市越劇團

天津市越劇團,前身為“上海市聯合女子越劇團”,於1950年2月由上海甬江狀元樓的梁志卿和天津天華景戲院的高伯海聯合參股組建。4月,到天津天華景戲院演出。主要演員有花旦裘愛花、小生筱少卿、老生邢湘麟、小丑筱麟童(後筱麟童離去,由章飛飛接替),首演劇目為現代戲《紅花果》。劇團因受觀眾歡迎和有關方面的挽留,就此駐足津門。文化大革命”中,劇團被迫解體。1979年7月,劇團恢復重建,至1986年被撤銷,少數主要演員被安排到天津市藝術諮詢委員會。劇團在天津38年,排演劇目近百出,經常演出於天津、北京兩地。

簡介

天津市越劇團,前身是“上海市聯合女子越劇團”,於1950年2月由上海甬江狀元樓的梁志卿和天津天華景戲院的高伯海聯合參股組建。

發展歷史

天津市越劇團演出節目 天津市越劇團演出節目

1951年,劇團改制為合作制性質的姐妹班,團名改為“聯合越劇團”,筱少卿任團長,裘愛花任副團長。

1953年6月,首次晉京演出,在實驗劇場上演了《梁祝》、《秋江》、《白蛇傳》等劇。郭沫若、沈雁冰、田漢、馬彥祥、阿英、歐陽予倩、梅蘭芳、洪深等文藝界領導出席觀看,給予好評。隨即受中央文化部委派,以“天津市越劇團”為名(後一直沿用)入朝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40餘天。

1954年1月,劇團以《梁祝》一劇參加天津市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主演者裘愛花、筱少卿獲表演一等獎,邢湘麟獲表演二等獎。3月,劇團在北京實驗劇場演出《紅樓夢》,筱少卿飾賈寶玉、裘愛花飾林黛玉,連續客滿17場,轟動京城。歐陽予倩親為排演《葬花》一場,焦菊隱為大家講授表演理論。

1956年1月,劇團被批准為國營。

1958年,上海越劇院調演員陳佩君、編劇弘英、琴師張土相等支援劇團。

1959年春,劇團在北京長安、吉祥戲院演出《孟麗君》,客滿75場,周恩來總理到長安戲院觀劇,並與演職員合影和作重要講話。後應梅蘭芳之請,該劇到西單劇場作專場演出,北京市副市長王崑崙和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等蒞臨觀看。田漢、安娥觀後高度讚揚。為慶祝建國10周年,劇團新排歷史劇《文成公主》,經陽翰笙、翦伯贊、馬彥祥及中央民委楊靜仁、薩空了三次審查後,於1960年1月,在北京吉祥戲院演出成功。郭沫若、田漢、馬寅初、趙朴初等題詩讚美,翦伯贊、馬彥祥、馬少波、冰心等發表文章。中國戲劇家協會召開座談會,馬少波等對該劇作了高度評價。李維漢副總理在民族宮設宴招待全團演職員。接著該劇進懷仁堂為中央領導人作專場演出,又為十世班禪招待演出。班禪觀後提出邀請劇團去西藏演出(後因故未去)。不日又參加了周總理、朱德委員長和陳毅、賀龍副總理等參加的聯歡舞會。周總理勉勵裘愛花“要好好為人民服務”。2月,《文成公主》到上海演出,受到上海文藝界的好評。中國唱片社為全劇灌制唱片出版發行。

1961年,劇團重新改編演出的神話劇《雲中落繡鞋》,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越劇藝術片在全國放映,香港藝聲唱片公司為該劇錄製成盒式磁帶發行。同年,劇團設立了少年越劇訓練班,經過多年培訓,方愛珍、陳茶花、王秀蘭、彭麗麗等青年演員成為劇團的新生力量。

1963年6月,劇團應中國文聯阿英邀請,赴京參加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紀念活動,演出《紅樓夢》,俞平伯觀劇後與會研討。“文化大革命”中,劇團被迫解體。

1979年7月,劇團恢復重建,至1986年被撤銷,少數主要演員被安排到天津市藝術諮詢委員會。劇團在天津38年,排演劇目近百出,經常演出於天津、北京兩地,足跡遍及蘇、浙、滬、贛、鄂、冀、內蒙、遼、吉等地,在北方有較大影響,郭沫若為劇團作了“南花北移”的題詞。劇團編導人員有弘英、張步虹、孫靖一、林建、張文等,舞美設計張子和。

全國越劇劇團盤點

早期越劇小歌班的演出,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往往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自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領銜的小歌班進入上海新化園演出後,在報紙廣告中也無劇種和戲班的名稱,還以領銜演員姓名稱呼班名,如稱衛梅朵、馬阿順為首的戲班為“梅朵阿順班”。1921年9月16日以後,在報紙廣告中才有“紹興文戲”、“越劇”的劇種名稱;戲班則有“堂”、“社”、“班”之稱。
高瑾越劇團
凱歌越劇團
中華越劇團
虎風越劇團
香港特區越劇院
四平專區越劇團
兵團越劇團
青海省越劇團
寧夏越劇團
開封市越劇團
貴陽市越劇團
重慶市越劇團
全香劇團
酒泉市越劇團
丹桂劇團
紅藝北方越劇團
群星北方越劇團
紅雲北方越劇團
互助北方越劇團
天星劇團
紅旗越劇團
天然舞台
耒陽縣越劇團
合肥市越劇團
蕪湖市越劇團
鷹潭市越劇團
標準劇團
玉山縣越劇團
橫峰越劇團
上饒市越劇團
贛州市越劇團
九江市越劇團
南昌市越劇團
建寧縣越劇團
清流縣越劇團
將樂縣越劇團
政和縣越劇團
松谿縣越劇團
廈門市越劇團
光澤縣越劇團
寧化縣越劇團
柘榮縣越劇團
崇安縣越劇團
沙縣越劇團
邵武縣越劇團
長汀縣越劇團
福鼎縣越劇團
建陽縣越劇團
越華劇團
蘇州市越劇團
民生劇社
鎮江市越劇團
南通市越劇團
水雲劇團
溫嶺市青年越劇團
玉環縣越劇團
天台縣越劇團
仙居越劇團
黃巖縣越劇團
溫嶺縣越劇團
三門縣越劇團
台州越劇團
慶元縣越劇團
雲和縣越劇團
青田縣越劇團
遂昌縣越劇團
龍泉縣越劇團
麗水市越劇團
常山縣越劇團
開化越劇團
永康越劇團
蘭溪越劇團
衢州市越劇團
金華專區越劇團
金華市越劇團
永嘉縣越劇團
洞頭縣越劇團
泰順縣越劇團
平陽縣小百花越劇團
瑞安市越劇團
溫州市越劇團
上虞市小百花越劇團
嵊縣越劇團
諸暨市越劇團
新昌越劇團
越吟舞台
嵊縣趙馬業餘越劇團
魯迅越劇團
普陀縣越劇團
定海縣越劇團
嵊泗縣越劇團
岱山縣越劇團
朝民越劇團
榮藝越劇團
舟山小百花越劇團
寧海縣越劇團
象山縣越劇團
奉化縣越劇團
慈谿縣越劇團
鎮海縣越劇團
餘姚市越劇團
鄞縣越劇團
寧波小百花越劇團
第一舞台
湖州市越劇團
長興縣越劇團
海寧縣越劇團
昌化越劇團
嘉善縣越劇團
桐鄉縣越劇團
德清縣越劇團
平湖越劇團
海鹽縣越劇團
安吉縣越劇團
嘉興市越劇團
杭州黃龍越劇團
建德越劇團
蕭山越劇團
素鳳舞台
淳安越劇團
富陽越劇團
臨安越劇團
桐廬越劇團
民藝劇社
越升舞台
杭州越劇團
浙江越劇院三團
瑞雲舞台
鴻慶堂
鴻禧堂
鴻福堂
浙江省越劇實驗劇團
靜安越劇團
盧灣越劇團
慶升社
崇明縣越劇團
南匯縣越劇團
松江縣越劇團
川沙縣越劇團
奉賢縣越劇團
上海市青年越劇團
袁生木戲班
梅朵阿順班
振奮越劇團
天鵝越藝社
合眾越劇團
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合作越劇團
復興越劇團
春光越劇團
玉蘭劇團
雲華劇團
少壯劇團
東山越藝社
芳華劇團
天紅劇團
紅星劇團
錢景松李世泉班
廣豐縣越劇團
武漢市越劇團
寧波市越劇團
西安市越劇團
蘭州市越劇團
天津市越劇團
杭州越劇院
浙江越劇改革劇組
飛鳴越劇團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
餘杭市小百花越劇團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無錫市越劇團
浙江越劇二團
雪聲劇團
南京市越劇團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浙江越劇一團
虹口越劇團
上海越劇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