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又稱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原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師範學校之一,其他幾所是: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歷史沿革

其前身是1899年設立的養正書塾,1901年改名為杭州府中學堂,1908年改名為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1912年改名為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07年冬首期招生661人,其中優級選科223名。學生在全省各縣招收,凡年齡在18—40歲的廩、貢、生、監,均可報考,報考者以萬計。1908年4月15日開學,校舍落成於貢院舊址,占地136畝,有二層教學樓7幢,可容納千人,另有附屬國小及風雨操場等建築物,為當時全省規模最大的新式學堂。學堂設優級師範選科、初級師範簡易科和體操專修科,其中優級選科培養中學堂和初級師範學堂師資,屬於高等教育。優級選科分史地、數學、理化、博物4科。學制預科1年,本科2年。因學堂兼有優、初兩級師範,所以定名為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1909年正月,接辦浙江高等學堂附屬兩等國小堂。學校風氣頗為活躍,師資力量也較為充實。由於是師範學校,學生中年齡差距很大,小的只有十五六歲,大的竟有二十七八歲,最多的是二十上下。著名人士沈均儒,教育家經亨頤等先後擔任過校長,李叔同夏丏尊馬敘倫魯迅等都在這裡任過教。潘天壽豐子愷錢學森徐匡迪黃曉棠周蘭蓀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此就讀。

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後稱為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曾為浙江新文化運動中心。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校長經亨頤採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學生創辦了進步刊物《浙江新潮》。1917年秋反動當局藉口查封了《浙江新潮》,並免除經亨頤的校長職務,激起師生強烈義憤,爆發了"一師風潮"。

學校現狀

其舊址現在杭州高級中學(曾稱為杭州一中)內,占地近8萬平方米,共有7進,均為磚木結構。第一進歇山頂二層樓房作為典型建築保護,屬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李叔同,僧名弘一法師,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是一種發泄,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豐子愷,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曾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國小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 豐子愷書法作品

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積鬱成病,於1975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歲。

錢學森同志,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現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機械工程系。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套用數學和套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套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並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並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誌在學術成就上實質性地超越了科學巨匠馮·卡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一,影響最大、功勳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