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地黃

浙地黃

浙地黃,中藥名。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天目地黃Rehmannia chingii Li的根狀莖。植物天目地黃,分布於我國安徽、浙江。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主治溫熱病高熱煩躁,吐血衄血,口乾,咽喉腫痛,中耳炎,燙傷。

基本信息

藥名

浙地黃,別名紫花地黃、鮮生地、蜜糖罐、野鮮地黃、天芥菜、秦氏地黃

漢語拼音
zhe di hua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浙地黃浙地黃

Rehmannia chingii Li

功效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科屬分類
玄參科

主治

溫熱病高熱煩躁;吐血衄血;口乾;咽喉腫痛;中耳炎;燙傷

生態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草叢中。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

資源分布

分布於安徽、浙江

動植物形態

天目地黃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析被多細胞長柔毛。根莖肉質,黃褐色。莖單出或基部分枝。基生葉呈蓮座狀排列,葉片橢圓形,長6-12cm,寬3-6cm,紙質,兩面疏被白色柔毛,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粗鋸齒,先端鈍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漸收縮成長2-7cm的具翅的柄;莖生葉外形與基生葉相似,向上漸變小。花單生;花梗長1-4cm,彎曲上升,與萼同被長柔毛及腺毛;萼齒5,披針形,先端略尖,後方2枚稍長;花冠紫紅色,長5-7cm,外被長柔毛,上唇裂片長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長橢圓形,中間裂片較柔毛,上唇裂片長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長橢圓形,中間裂片較大;雄蕊後方1對稍短,花絲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對稍長,花絲無毛;花室長圓形,基部叉開成一直線;花柱先端擴大,先端尖或鈍圓。蒴果卵形,長.4cm,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種子多數,卵形,具網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功效分類

清熱涼血藥;養陰生津藥

性味
味甘;苦;性寒

藥材基源

為玄參科植物天目地黃的根狀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30g。外用:適量,搗爛青;或搗汁滴耳。

出處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