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有償服務

流域有償服務是一種上下游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流域環境管理的模式,即在流域間,通過明確上游和下游的利益關係,確定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方和使用方。雙方通過協商,明確上游提供的生態服務和下游需要支付的費用,達成共識,以下游實體支持上游社區做出行為改變的模式,使上下游得到雙贏的發展。

名詞釋義

快速的城市化和經濟的增長已經給可供應的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農業、工業和城市的水資源使用者們都在為日益匱乏的、甚至經常被污染的水資源的供應而競爭。因此,許多國家正在尋求更好地管理現有供水系統(以及提供水資源的流域)的途徑。水資源不再被認為是能夠一直滿足人類(和生態)需求的、取之不竭的“自然的恩賜”。

通常來說,某種商品的逐漸缺乏往往會體現為該商品“價格”的增長—不管是實際存在的或是感覺到的商品。由於水已經從一種僅需支付收集和分配費用的資源,轉變為需要被管理和出售的可盈利的“商品”,水資源管理者開始意識到可以從其他功能性資源(如能源、木材或食物)市場中學到一些有益的經驗:那些提供資源的人(提供者)為提供服務而得到報酬,這些報酬通常來自那些從資源中獲益或使用資源的人(受益者)。這種服務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間的簡單聯繫是任何市場經濟的基礎。然而,就環境服務來說,由於通常都把其看作是自然界“免費”提供的,在某種程度上環境服務市場的構建仍是一種新的理念。水資源僅是連線環境服務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間關係並使這種關係固定化的環境服務之一(其他環境服務市場的案例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碳匯和風景景觀保護等)。

中國首個流域生態有償服務項目落戶四川

6月1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流域生態有償服務項目合作備忘錄在四川成都舉行簽字儀式,這是中國首個流域生態有償服務項目的簽署。備忘錄由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柑子口村和余坪村的村民、下游水電開發公司共同簽署,根據備忘錄規定,只要在未來三年內兩個村能夠減少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該水電開發企業就為這種生態服務的提供買單。

落戶原因

峨邊地處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春遲,夏短,秋綿雨,冬長,四季分明,垂直差異明顯,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頂戴雪帽,山腳百花開”的氣象景觀。境內崇山峻岭,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最高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海拔469米。原始森林林海茫茫,山水交錯,有大小溪河42條,水產資源極為豐富,野生魚類10多個品種,娃娃魚(大鯢)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林海中生長著成片的三月竹、八月竹和箭竹,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良好條件,珍稀動物種類繁多,以國寶大熊貓最為珍貴,還有四川山鷓鴣、短尾猴、白腹錦雞、羚羊、黑熊等。峨邊春筍為享譽中外的山珍,名貴中藥材有天麻、杜仲、黃蓮、黃柏等。但因森林過度採伐,引水辦電以及濫捕濫獵濫采,野生動植物資源銳減,有的已瀕臨滅絕。這引起峨邊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改變這樣的狀況,還老百姓一個清涼生態的優美環境,峨邊縣委縣政府主動與WWF建立了合作關係,旨在通過加強流域綜合管理,推動各方的協調與配合,促進流域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使峨邊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