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疃

洪家疃

洪家疃地處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區,村子被山、崗和沖所包圍。村子的門口有一座大塘,村子北面聳立著五座青翠的山峰—黃山、二黃山、團山、窩子山和戰山。村子的東面就是張治中將軍創辦的黃麓師範學校(安徽省第一所鄉村師範),村中還有張將軍創辦的黃麓學校以及張治中將軍故居(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家疃,是我創建的百度百科詞條,後來也有位仁兄幫助改善,表示感謝!
著名“和平將軍”張治中先生的故鄉。隸屬於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黃麓鎮,與居巢區中廟街道辦事處和烔煬鎮以及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接壤。烔煬鎮是我黨隱蔽戰線的傑出領導人李克農將軍的故鄉,長臨河鎮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先生的故鄉。
1. 洪家疃村的地理環境
洪家疃地處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區,村子被山、崗和沖所包圍。村子的門口有一座大塘,村子北面聳立著五座青翠的山峰 — 黃山、二黃山、團山、窩子山和戰山。村子的東面就是張治中將軍創辦的黃麓師範學校(安徽省第一所鄉村師範),村中還有張將軍創辦的黃麓學校以及張治中將軍故居(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洪家疃村的歷史
洪家疃這個村落的前身是一座水壩,它起源於明代初年的大移民時期。原來,宋元戰爭之後,江淮地區一片荒蕪,原來富饒的土地和村莊成為荒場。巢湖岸邊也是野草叢生,在這種情況下,明政府下令從江南遷移了很多老百姓來到巢湖岸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來自江西的“瓦屑壩”移民者和從皖南遷移來的徽州家族。“瓦屑壩”,巢湖地區又稱“瓦家壩”、“瓦礫壩”,它在江西的蓮湖邊,是一個早期的港口,現在是一個小小的村落。
洪家疃建立以前,一些從“瓦屑壩”來的移民者先在巢湖北岸先建成了兩個小村——徐家疃和九黃疃。所謂疃,是“屯”的變音,這兩個小村都是早期的民屯,移民者們以此為據點,開墾周圍的土地。村莊建成後,產生了一個問題:原來,在西黃山地區,山水常常灌流而下,難以控制。下游地區為了保證農業生產,必須在西黃山上修築一個水壩,才能調節落水,保證豐收。徐氏和黃氏一起開往西黃山,與他們同行的還有莊氏。他們來到山區後,選擇了面向下游沖田的一個較窄的山口修築了一個水壩,水壩長150米左右。高差在6米以上。通過這個攔水壩,山水在水壩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湖泊。這就是洪家疃現在水塘的雛形。水壩建好後,一個看管和控制水壩的村莊就形成了——徐家壩村。徐家壩村呈正方形。它的基地處於壩下的緩坡,村莊規劃有九條巷子——又叫”九龍攢珠“。巷子裡修著下水道,巷子前有口小小的水塘。天空下雨的時候,落在村莊的水就通過下水道進入了水塘。是一個下水系統設計的十分精妙的村子。在徐家壩建好之後。在它的東邊建起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在它的裡面,居住著後徐家壩以後的主人——洪氏。洪氏是從徽州遷來,按照族譜的記載,他們是唐代歙縣觀察使的後代,又稱桂林洪。洪氏的村子叫”清水塘“,小村前面有水塘,後面有一口井,常年汩汩的冒著泉水。洪氏在這裡辛勤勞作。到了清代初年,突然間發生了一件影響巨大的事情。根據老人的回憶,徐家壩里居住的三支家族之一——莊氏家族突然遭到了一個重大的災變。一個叫”隆公“的人觸犯了朝廷,被滿門抄斬。莊姓匆匆的逃離了這個村莊,留下了空空的建築和房屋的基址。洪姓這個時候得到了遷移的機會。他們來到了村莊中,成為了徐家壩村第二批移民者。洪氏來到徐家壩之後,開始慢慢拓展。並且成為其中最大的家族。在大約乾隆年間,他們建起了洪氏宗祠——也是全村唯一一處祠堂。洪氏在取得了村莊的領導權之後,慢慢的村莊的名稱也隨之改變——徐家壩改成洪家疃,而原來因為興修壩而形成的小水庫也替換成了”清水塘“。
洪家疃就這樣正式形成了,來自東部小村的靠山張張氏家族也隨之來到了村莊。張、洪等姓氏慢慢的融合,形成了村莊最大的宗族勢力。 除了張治中先生以外,村莊還有十位家族成員在解放前獲得少將軍銜。另外,獲得其他將校級軍銜者更多。到了近代,洪家疃已經成為西黃山腳下第一大村,他們購買道路,興建商業街,甚至計畫修築運河,來促進村莊經濟的發展。
時過境遷,今天在洪家疃村,還能看到古老的水壩和參天的古木。村莊還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多處,甚至連祠堂也躲過了文革的浩劫,成為今天巢湖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那么那個神秘的遷出洪家疃的莊氏家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在洪家疃村的南邊發現了一個小村——富塘張,原來,他們就是莊氏的後代。村莊的《張氏宗譜》這樣記載:“當思國無史則法戒不昭,家無乘(音勝,史料)則源流莫辨,是家乘所系之重,猶國史攸關匪輕也,吾宗有家於合肥潛溪河,則自我彥三公始,繼公徙居莫莊二村。孫承子繼,生長於斯,死葬於斯,而聚族亦於斯矣。無何天道有盈虧,人事有得失,族有諱隆公為,因功見妬(音杜,與妒同意),遂致有滅門之禍,而凡屬同宗俱被連累。爾時罹禍者敕令(此二字抬頭並加紅色)難逃遭刑受戮,脫身者圖生遠遁,改姓更名。於是逃某處而即以某地避害,寄某家而即以某姓全身,茲我姓之族裔實昔莊氏之嫡派也!自避難更姓以來,至我祖父輩見族居渙然,家乘未修,不勝感慨,俱殷然有志詳考世系,糾其聚而統之不散,合其異而歸之使同。志未酬而雲逝,易簣之時口囑丁孟。迄今我宗人有能一息忘者哉?嗟夫河!”從族譜上看,使家族遭難的確實是”隆公“。時間,按照族譜的記載,是在宋代,可是一個宋代被迫害的家族,為什麼整個清朝都不敢修家譜呢?原來在清朝初年,浙江發生了著名的”明史案“,主犯莊廷瓏,因印刷有指責清朝語句的《明史》而遭難,整個家族被波及。莊姓應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迫遷出的吧!在這個不幸的故事的背後,我們看到一個普通的村莊在數百年時間內經歷的幾多風雨。
3. 洪家疃的名人賢士
(1)張治中將軍 (另有獨立詞條,就不在這裡介紹)。
(2)張本舜少將 (張治中將軍二弟)
張本舜,雲南講武堂畢業,和李宗仁、朱德是同學。
(3)張本禹少將(張治中將軍三弟,抗日烈士)
張本禹(1900~1938),字文衷,生於洪家疃,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少年時父母雙亡,依靠舅舅做活餬口。後隨長兄張治中參加孫中山的護國軍,因見黃埔軍校大門上的對聯“真革命的請進來,不革命者滾出去”,對軍校產生興趣和嚮往。通過刻苦自學,民國14年(1925)考入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後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副官處副官,參加北伐。
“四·一二”反革命事變時,張本禹以學兵團副連長身份參加“反寧擁漢”活動。“七·一五”事變後,掩護一部分共產黨員離開武漢。後歷任陸軍教導二師警衛營少校營長、中央軍校第八期學兵總隊中隊長、獨立第四旅上校團長等職。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時,潛心學習軍事知識,竭力宣傳孫中山的愛國主義思想,宣傳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民國24年,張本禹擔任陸軍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少將副旅長。次年8月,隨軍援助傅作義將軍的綏遠抗戰。在百靈廟戰役中,率部打外國,英勇沉著,身先士卒,奮勇作戰,節節挺進,阻擊了日軍南路增援部隊,使中國軍隊得以一舉收復百靈廟。這一戰役,張本禹榮立戰功,受到了嘉獎。
民國26年8月,張本禹新婚燕爾,暫住南京。突聞蘆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平津告急。他毅然告別已有身孕的妻子。北上張家口,參加抗戰。8月中旬,張本禹奉命向北平前進,援助前線中國軍隊。13日開始,在南口與日軍坂垣師團展開激戰,一舉擊敗日軍。由於戰鬥猛烈,陣地為敵突破,張本禹從旅部組織一個排,親自率領趕到前沿陣地,猛打猛衝,與敵展開肉搏,終於消滅敵人,奪回陣地因前線彈藥緊缺,張本禹奉令前往太原催運,並負責押運回南口。8月30日,彈藥在車站卸車時,遇敵機轟炸。張本禹一面指揮緊急卸車,一面指揮車頭誘開敵機。因車箱中彈爆炸,張本禹不幸犧牲。
民國26年10月,巢縣各界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公葬張本禹於巢南銀屏山麓。1980年,中央統戰部追認張本禹為抗日烈士。
(4)張文心少將(張治中將軍四弟、解放後任江蘇省南京市政協副主席)
原名本湯,張治中將軍四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步科、陸軍大學第14期畢業。1931年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附兼2營營長,1932年1月參加淞滬抗戰,後任中央軍校第10期學生第2總隊總隊附,抗戰爆發後任第9集團軍總部參謀,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任中央軍校長沙分校軍事教育科長兼教導團長,1939年任第85軍23師副師長,1943年2月任第85軍23師少將師長,1944年4月參加豫中會戰,7月任第85軍副軍長,抗戰勝利後參加內戰,1948年12月15日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後任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兼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市政協副主席。1995年7月27日在南京病逝。
(5)洪世祿少將:張治中警衛廳廳長。解放後在南京投江自殺。
(6)洪世壽少將:國民黨機械化團團長,被國民黨鎮壓。
(7)洪品山少將:張治中貼身秘書。
(8)洪世泰少將
生於1908年2月4日,1926年5月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後期。1928年3月去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求學。1934年7月陸軍工兵學校任中校政治教官。1940年3月湖北草店中央軍校第八分校政治部任上校副主任。1944年12月貴州遵義陸軍步兵學校政治部任少將主任。1948年10月奉張治中電召去蘭州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任少將參議。1949年9月25日隨河西部隊和平起義,1950年5月在西北軍政委員會交際處參事室幹事,1954年10月西北體育學院任副總務長。文革中被錯劃為右派。
(9)洪楚飛少將:(張治中的姑老表。他的母親是張治中的姑媽。)河南抗戰與日本作戰,身中六彈犧牲。
(10)洪潤才少將:張治中的秘書。
(11)張素我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張治中將軍長女)
1915年4月生於洪家疃村。張治中將軍的長女。1935年於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肄業後到英國西南大學,畢業後於1937年秋回國任洪家疃黃麓國小校長。後歷任湖南省地方行政幹部學校婦女訓練班副主任、重慶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婦女指導委員會訓練組大隊長(指導長為宋慶齡)、蘭州國立獸醫大學副教授。解放後先後在北外經貿部英語班教授英語,1956年評定為副教授,1987年晉升教授。曾當選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第六、七、八屆常委、第九屆委員,民革中央黨委、監察委副主席,全國婦聯第四、五屆執委,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名譽理事,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中國社會主義女企業家協會顧問等。
(12)張素久(美國南加州著名愛國僑領;張治中將軍的么女)
張素久出生時,爸爸已經45歲,媽媽已經43歲,有4個姐姐和兩個哥哥。1949年4月,國共和談破裂後,大軍即將渡江,經周恩來安排,隨母親從南京到上海,再飛北平,與父親團圓。張素久到北京後在當時的貝滿女中上高一,1949年開國大慶,她參加貝滿女中文藝隊伍,在天安門廣場親眼目睹了毛主席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神聖時刻,當夜,張素久又參加了慶典晚會。
張素久於1952年考上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並且是清華大學第一屆體操隊隊員。大學畢業後,張素久分到天津大學任教,一直工作了20多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素久夫婦來到美國做研究工作。開始幾年她在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並在加州矽谷一家高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自1992年起,張素久擔任美國安琪科技發展中心總裁,積極從事與中國的科技交流,是她與中國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合作,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股票、證劵經理及第一個房地產經理團赴美培訓班。
1999年,張素久受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聘請,出任清華大學北美教育基金會的會長,並在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丁肇中以及清華大學現任校長顧秉林等的指導下,在美國為清華大學籌措了大量資金,僅2006年1月至10月就為清華大學提供了140餘萬美元的資金,資助了34個項目。張素久還創辦了《北美清華》雜誌,為在北美的校友和關心清華發展的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清華發展的便利管道。張素久的丈夫朱任中先生是哈工大的優秀畢業生,天津大學教授,一向是張素久最主要支持者和“後台”,他仍像年輕時一樣熱愛學習新事物,目前他是《北美清華》雜誌的主編,參與創建並管理著北美清華教育基金會的網站。記者在張大姐的家裡看到,張大姐的辦公室在住宅的這頭,朱教授的辦公室在住宅的那頭,兩人儘管已是70歲的人了,仍然辛勤地工作著。
作為愛國將領張治中將軍的後代,張素久時刻不忘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2004年初,針對陳水扁等台獨勢力搞的一系列諸如“320公投”等台獨活動,張素久以滿腔激情發起並建立了“為了一個中國”的網站,號召全美華人華僑積極簽名,短短几天裡就有兩萬多華人簽名,他們將所有簽名列印出來寄給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親台的15名議員,表達反對他們支持陳水扁的正義態度。
作為中國僑聯的海外顧問和美國多個華人華僑團體的領導人,她參與組織領導了南加州華人僑界的各種重大社團活動,是一位在美國僑界富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企業家。
(13)黃埔軍校第13期學員
洪廷理〈〉虹〈〉20〈〉安徽巢縣〈〉安徽巢縣洪家疃
楊尊泉〈〉〈〉21〈〉安徽巢縣〈〉安徽巢縣西鄉長源鎮轉洪家疃
路聲和〈〉〈〉21〈〉安徽巢縣〈〉巢縣長沅鎮洪家疃
洪白華〈〉〈〉21〈〉安徽巢縣〈〉南京安中肄業〈〉巢縣西鄉長源鎮洪家疃村
(14)黃埔軍校第15期學員
黃詩經〈〉剛毅〈〉23〈〉安徽巢縣〈〉安徽巢縣長源靖洪疃村(錯字“靖”,應是“鎮”)
張立純〈〉潔人〈〉20〈〉安徽巢縣〈〉安徽巢縣西鄉洪家疃村〈〉蘭州軍區警衛團(獨立團)團長(其父親張本文(張震周)是黃埔職工,少校)
(15)黃埔軍校第17期學員
洪德生〈〉志勤〈〉22〈〉安徽巢縣〈〉巢縣西鄉洪家疃村交
張立德〈〉〈〉22〈〉安徽巢縣〈〉巢縣洪家疃交
張立言
洪世麟〈〉建樹〈〉23〈〉安徽巢縣〈〉安徽合肥長臨河仁和泰寶號轉山尾洪村
(16)黃埔軍校第20期學員
洪德清〈〉〈〉22〈〉安徽巢縣〈〉安徽巢縣炯陽河洪家疃
洪德進〈〉〈〉20〈〉安徽巢縣
(17)黃埔軍校第21期學員
洪罐威〈〉醒華〈〉21〈〉安徽巢縣〈〉〈〉巢縣西鄉洪家瞳郵政代辦所交
洪君器〈〉〈〉〈〉23〈〉安徽巢縣長源鎮洪疃村〈〉安徽巢縣長源鎮 (入學及入黨介紹人王懋功、張治中)
君器(1901~1927)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安徽巢縣人。張治中妻弟。父從農商,經濟中等。本縣長源鎮高等國小及縣立高級
中學畢業。曾任廣東護法軍第二路司令部錄事員,衛兵排長,司令部副官。1924年春由張治中、王懋功保薦報
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畢業後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和滇桂軍閥叛亂的戰鬥以及北
伐戰爭。歷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見習,教導二團排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入伍生總隊連長。武漢中央軍校學
兵團少校副官。1927年5月因圖謀策動學兵團投蔣,在武昌閱馬場軍校學兵團大會上判以死刑,並執行槍決。
(18)黃埔軍校教職員
總隊軍需主任〈〉總隊官佐 時任黃埔軍校第九期至第十一期教職員
少校軍需〈〉張本文〈〉震周〈〉44〈〉安徽巢縣〈〉安徽巢縣西鄉洪家瞳〈〉之長子是第15期張立純〈〉之長孫是張家桂(黃師附小數學教師,已退休)
(19)抗戰被可能被遺忘的歷史
張本禹(張治中三弟)〈〉文忠〈〉25〈〉安徽巢縣〈〉巢縣長源鎮洪家町〈〉總務處少校保管股長 在南口
與日軍作戰犧牲
中校政治教官〈〉張韶舞〈〉〈〉30〈〉安 徽〈〉巢縣長源鎮張家團
步四隊少校隊附〈〉洪世壽〈〉宇生〈〉23〈〉安 徽〈〉巢縣長源鎮洪家疃 洪世壽:國民黨機械化團團
長,被國民黨鎮壓。
(20)洪世年(著名氣象學家)
洪世年 男,1922年2月生,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學會副秘書長,歷經國立第三中學、西南聯大學習,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學院氣象學系。在現有一切電子技術與數字運算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天氣預報方法,綜合所有影響因素、地區自然特徵經驗,企圖有所推進。曾被推選為中國氣象學會、中國航海學會理事,中國氣象史志研究會、氣象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及氣象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唐人街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史》編委;參與《氣象科技》、《氣象》、《中國氣象》、《氣象譯叢》、《氣象學報》、《大眾氣象》及《新中國氣象事業回憶錄》的編審或創刊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氣象史》(農業出版社,1979)及參與編審的高等專業教學用書《天氣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入選典籍有《北大人》、《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詞典》、《世界科技諮詢真誠家》(中國卷)、《中華成功者》與《中華科技諮詢專家指南》等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校友錄,國外有國際傳記研究所(IBC)、《美國傳記研究所》(ABI)等有關典籍中均有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