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疃鎮

高疃鎮

高疃鎮位於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西部。東與東廳街辦接壤,西與棲霞市為鄰,北與福新街辦、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南與張格莊鎮鎮為界。面積125.20平方千米。轄41個行政村,人口3.75萬。鎮政府駐高疃北村。

基本信息

沿革

《福山地名志》載:大谷家發現的新石器時期溶洞證明,遠在6000年前,高疃境內就有人類居住,自漢代開始形成村落。清末民初,大部分屬高疃區、磁陽區、桃園區。1945年屬疋山區、宅院區。1951年分屬四、六、七區。1956年劃為高疃、王家疃、宅院3鄉。1958年8月高疃、權家、宅院、王家疃4鄉合併,成立高疃公社。1970年10月高疃公社析出東廳公社。1984年4月高疃、東廳分別改為鎮、鄉。2000年12月高疃、東廳兩鎮鄉並為高疃鎮。2011年12月,高疃鎮劃分新的行政區,新的高疃鎮暨煙臺臨港工業區位於煙臺市區西部,總面積98.08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北部與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交界,西北與蓬萊市接壤,西部與棲霞市相鄰。

資源

高疃鎮域屬丘陵地帶,且丘陵較高。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有3座,最大的一座是疋山。清《福山縣誌》載:“疋山在珠(豬)山之西(西北),南北橫亘十餘里,清洋河流繞其南。頂有玉皇祠,麓有龍潭,鄉人常於兩山中聞龍吟於其內。”因山高且多,水源極為豐富。主要河流有高谷河、清洋河、義井河、子奇河、東河、十里堡河(史稱萬家河)。除眾多河流之外,還有台溝泉、老官莊泉、吳陽泉(俗稱扳倒井),且發現利用較早。傳說,唐太宗東征經“陽泉”飲馬,因泉坐落在青石上,將其扳倒,井口向西南傾斜,石上留有馬蹄印。吳姓因泉來此建村,並以“吳陽泉”名之。最大的台溝泉有兩個水口,南口日出水250立方米,北口日出水100立方米。泉水旱澇不變,冬暖夏涼,清醇甘冽,恆溫15℃,煮茶煎藥特佳,為開發投資熱點。

礦產

高疃鎮域礦藏豐富,主要有水泥灰岩、板岩、石英岩、透灰岩。礦藏有金、磷、錳、黃鐵、石棉、鋅、銅等。民國《福山縣誌稿》記載:“青石山在迷雞山北,明時開礦於此。”這裡出產風銅,此銅愈經風吹愈亮,深得古建築家青睞。出產的銅主要供天壇、北海公園等明清皇家建築之用。古銅礦所在地青石山(俗稱銅頂山)南麓的丁家夼,是膠東富豪丁百萬先族當年開礦時的居落。村東的西廳和東廳兩村,是朝廷督辦礦務機構的駐地,文官居東,故名東廳,武官居西,故名西廳,後沿為村名。兩廳之北,有個馬兒泊,為當時官員馴養馬匹之地。

名門

高疃鎮山清水秀,地靈人傑。高疃柳氏、湘河村于氏為當年兩大望族。《明史·功臣世表》中記載了柳升、柳溥、柳景、柳文、柳絢、柳震、柳懋勛、柳昌祚等8位功臣。其中,柳升被御封融國公、謚襄愍,柳溥謚武肅,柳珣謚武襄。明初燕山右護衛柳崇,其子驃騎將軍、安遠侯、融國公柳升及其子孫皆安葬於鎮北神仙頂南麓的高疃柳氏墓地。

於宗潼。清末民初,湘河村人於宗潼聲震全國。於宗潼字梓生,號西園,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歷任工部主事、會典館校對、督水司員外郎、屯田司郎中、夔州府、成都府知府、四川全省勸業道等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夔州知府,曾在一年內遣送不法洋人30多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成功平息奉節縣三角壩天主教堂事件。宣統三年(1911年)5月,曾聯名致電清廷,支持四川民眾保護路權。1912年棄官歸里,組織民眾疏河修堤兩公里,使40公頃糧田免除水患。1914年在煙臺開辦齊魯大藥房。後參與修纂《山東通志》《福山縣誌》,1927年創辦福山中學,任校長。著有《浣薇書屋遺稿》《西園居士文集》。

自然條件

高疃鎮 高疃鎮

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窪,為丘陵地帶。主要山有北大城,海拔322.4米,洪鈞頂,海拔357.6米,疋山,海拔383米,大米雞頂,海拔235.4米。主要河流有清洋河、義井河、高谷河、十里堡河等。有小(一)型水庫一座。西部、北部丘陵山地,屬黃粘土壤。宜果樹及耐寒作物生長。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大櫻桃、草莓、蔬菜等為主,其中大櫻桃種植面積1733公頃,年產量3674噸。草莓200公頃,年產量6450噸。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3億元。工業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塑膠編織、鋁製品加工、鑄造、紙箱、水泥等支柱產業。礦產資源有石英石、瓷土、矽石、透輝石等。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37億元。交通發達,有同(江)三(亞)、軫(格莊)八(角)高速公路,802省道經過。景點有明朝龍甲石刻、新石器時期溶洞等。

工農經濟

高疃鎮 高疃鎮

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大櫻桃、草莓、蔬菜等為主,其中大櫻桃種植面積1733公頃,年產量3674噸。草莓200公頃,年產量6450噸。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63億元。工業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塑膠編織、鋁製品加工、鑄造、紙箱、水泥等支柱產業。礦產資源有石英石、瓷土、矽石、透輝石等。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37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發達,有同(江)三(亞)、軫(格莊)八(角)高速公路,802省道經過。景點有明朝龍甲石刻、新石器時期溶洞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4191
12165
12026
家庭戶戶數 866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3989
家庭戶男 12021
家庭戶女 11968
0-14歲(總) 4101
0-14歲男 2137
0-14歲女 1964
15-64歲(總) 17610
15-64歲男 8950
15-64歲女 8660
65歲及以上(總) 2480
65歲及以上男 1078
65歲及以上女 140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3086

下轄村

高疃北村 高疃南村 高疃西村
鄒格莊村 陳家莊村 東羅格莊村 西羅格莊村
肖家夼村 湘里村 肖古家村 大谷家村
肖家溝村 李家溝村 曲家溝村 孫家疃村
渡口村 店子村 湘河村 古上村
寨子村 松嵐村 西欒家疃村 唐家疃村
義井村 趙家莊村 隆口村 小河子村
王家疃村 上疋山夼村 下疋山夼村 口子村
東宋洲村 西宋洲村 前沙壩子村 後沙壩子村
曲家村 邢家村 和平村 大轉村
巨屯村 呂家溝村

發展

高疃鎮 高疃鎮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向新一輪思想大解放要方向、要動力、要率先發展是乾好我鎮各項工作的前提。按照區委10號檔案要求,我鎮首先召開兩委擴大會議,專題學習市委書記和市長的講話和區委10號文,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關於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實施意見》。此後,我鎮召開了機關幹部、雙管單位負責人和村支部書記會議,對開展好這次活動進行了動員和部署。我鎮規定,鎮包片領導和支部書記是這次活動的第一負責人,對這次解放大討論活動負總責。各包村的機關幹部立即到位,組織召開村級會議,統一思想,明確方向,制定實施方案,確保活動不流入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