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大學

河北大學的前身,是1921年由當時管理天主教直隸東南教區的法國耶酥會士在天津馬場道創辦的“天津工商大學”。1933年夏,因所設系科數量未達“大學”標準,在教育部註冊時易名為“天津工商學院”。此後學校加強了系科建設,於1948年秋獲準重新註冊為“私立津沽大學”。

基本信息


歷史

 
 工商學院時期是學校20世紀前半葉歷史上的極盛期,在教育界享有“煌煌北國望學府,巍巍工商獨稱尊”之譽。特別是40年代中期,學校人才薈萃,堪稱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相伯仲,居於天津各高等院校之首。學校奉利瑪竇、南懷仁等前輩傳教士為楷模,實事求是,崇尚科學。在學校主樓正廳,懸有二人畫像,牆壁正中懸掛著南懷仁繪製的巨幅《坤輿全圖》。從這個意義上說,西學之輸入中國,耶酥會士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951年9月19日,教育部令批准改為“國立津沽大學”。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津沽大學工、商兩學院調出,以原津沽大學師範學院為基礎,在原校址建為“天津師範學院”。1958年夏,河北省教育廳將學校擴建為“天津師範大學”。1960年夏,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將天津師範大學改為綜合性大學,定名為“河北大學”。
 
   1970年,河北大學由天津市遷至河北省保定市合作路今址。在保定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學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比較鮮明的辦學特色,突破了原來文理綜合大學的模式,發展成為省內唯一的重點綜合性大學。2002年5月,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一起,重點支持河北大學的建設,河北大學成為省內唯一的實施省部共建的高等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