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節

洗澡節

本詞條介紹的洗澡節包括:藏族洗澡節、水族洗澡節、侗族洗澡節。

基本信息

【藏族洗澡節日】

藏族洗澡節 藏族洗澡節

據說,藏曆每年七月上旬,西藏高原上空會出現棄山星。凡被該星照過的水,具有抗病健體的功效。藏胞為增強體質,就在這一時間內,紛紛下河沐浴。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獨特民俗——洗澡節。
洗澡節,藏語叫嘎瑪堆巴節。在西藏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洗澡節”的來歷,還有不少動人的傳說。一說很久以前,西藏地區流行一場大瘟疫,人畜死亡很多。人們祈禱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保佑,菩薩知道後,派七名仙女從瑤池中取出七瓶瓊漿玉液,倒入青藏高原的江河湖泊中。這天晚上,千家萬戶都做了同一個夢,眼見一個體態贏弱的少女,跳進一條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待浴後上岸,就變成一位體態健美的姑娘了。於是翌日,男女老少紛紛來到拉薩河裡沐浴,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不僅疾患頓愈,而且身體更加健壯。一說,從前有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勤懇為藏族人民治病,他死後成仙,為繼續給人們治病,每年初秋,棄山星出現時,就將百草化成仙水,灑在河裡,人們此時洗澡,就不會得病。還有一說,有位善良的姑娘,為搭救藏胞被惡魔關在山上,每年棄山星出現時,她才能來到河邊沐浴,人們為了感謝她,每當這時都來陪她洗。
傳說究竟是傳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天冰雪融化,寒冷刺骨;夏天大雨傾盆,河水混濁;冬天水流結冰。只有入秋時水流才清澈,加上日照時間長,正是洗澡好時節。據藏文天文曆書記載:初秋之水具有八大優點,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下不傷腹。因此,這一季節鮮明的洗澡節要持續七天。這七天中,藏胞紛紛扶老攜幼,來到拉薩河邊在溪水中沐浴。人們邊洗邊唱,嬉戲玩要,歡樂異常。洗完後,三五成群,在岸邊喝茶、飲酒、吃糌粑、牛羊肉;或猜謎暢敘,談古論今,或縱情歌舞,盡興娛樂。

【水族洗澡節】

洗澡節是水族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只有獨山縣溫泉鄉居民有條件過。時間在每年陰曆的六月初六。水族同胞從五、六十里地外趕到溫泉鄉的溫泉洗澡,多則上萬,少則數千,熱鬧非凡。這個節日流傳著青年阿勤拾金不昧,關心鄉親治疙癆(疥瘡)的故事。


【侗族洗澡節】

洗澡節是貴州錦屏縣平秋一帶山區們族人民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立夏日。節日的主要活動是洗藥水澡。過節這天,侗寨民眾都不從事勞動。清早,老人們安排孫子們上山採藥。九里光、三角楓、全銀花、蘭花、刺梨、刺老包、大鳥泡、馬桑、蛇倒退、黃葵、斑鳩窩、小紅活麻、葛麻藤、骨節草四方草、楊梅樹、麻栗樹、桔子樹、批把樹等都是這裡侗家洗澡節常用的藥物。草藥採回後,人們便在村旁路邊或房前屋後的地上,壘砌土灶,架起大鍋(一般幾家共用)。燒火熬藥。待水沸騰後便通知親朋好友、鄰里鄉親,舀出藥水,加以少許米酒食鹽沐浴全身,每個鍋旁還專門備有供過路人洗澡的木盆和帕子。凡是從這裡經過的過路客都將被邀請一同洗澡;即使是忙於趕路,無暇浴洗全身,也要以洗臉抹手代替。山區夏日炎熱,病菌容易滋生,毒蛇蚊蟲也頗多。據現代科學鑑定,侗家洗澡用的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化濃之功效。這一帶的侗家,把洗藥水澡作為節日專門的活動,能廣泛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有益於人體的健康。當地民諺曰:"立夏不洗澡,全身毒瘡咬"。看來這話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洗澡節之後,人們三至五天都要洗一次澡。直到秋收結束。節日晚上,家家將舉行豐盛的家宴,人們開懷暢飲,歡皮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