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草

四方草

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常具鋪匐莖。葉對生;葉柄短,有時近無柄;圓錐花序頂生;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雄蕊及花柱長長地伸出。小堅果極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基本信息

植物原形態

四方草四方草
長葉香茶菜,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常具鋪匐莖,上升,基部以上四棱形,具淺槽,被粟色串珠狀具節的短柔毛鱗秕狀短毛。葉對生;葉柄短,有時近無柄;葉片狹披針形,長2.4-7.5cm,寬0.6-2.1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鋸齒,上面脈上被鱗秕狀短硬毛,下面滿布紫褐色腺點,脈上被鱗秕狀短硬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4-30cm,由聚傘花序組成;下部的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而呈苞片狀;苞片卵形,披針形或線形;花萼小,鐘形,花時長約2mm,明顯10脈,被褐色腺點,脈上被鱗秕狀短毛或近無毛,萼齒5,略短於萼筒,二唇形,後3齒小,前3齒較大,均為卵形,果時花萼長約3mm,略俯垂,下唇明顯較上唇長;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6-7mm,冠筒直,向上增寬,冠檐上疏被紅色腺點,二唇形,上唇具紫色斑點,長僅為冠筒長之半,具4圓裂,裂片卵形,極外反,下唇與冠筒近等長,狹卵形,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長長地伸出。小堅果極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簡介

【拼音】SìFāngCǎo。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長葉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stracheyi(Benth.exHook.f.)Hara[PlectranthusstracheyiBenth.exHook.f.;Isodonstracheyi(Benth.exHook.f.)Kudo]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水邊或林下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6,7-去氫總狀土木香醌(6,7-dehydroroyle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長葉香茶菜甲素(16-acetoxy-7α-methoxyroyleanone)。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散瘀。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水腫;中暑;跌打瘀痛;乳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