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

洋口港

洋口港是位於江蘇省如東縣長沙鎮及其外海的一座離岸型深水港。其位於長江口北翼,利用古長江入海口水道通向黃海國際航路。目前由陽光島海上作業區、長沙鎮臨港工業區及黃海大橋等陸海配套設施組成。洋口港在如東縣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港口引領”是縣域經濟的首要戰略。洋口港在完成第一個十年開發周期後,起步區完成了相當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中石油等重點產業項目的投產,初步實現了產出回報。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以國函2014(107)號文《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如東洋口港口岸對外開放的批覆》,同意如東洋口港對外實現一類口岸開放。對外開放共6910米岸線,15個泊位;同意如東洋口港口岸設立正團級邊防檢查機構和正處級海事、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洋口港昂首邁入全國246個國家一類口岸大家族行列。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洋口港地處長江口北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海域,經過國內數十個著名科研設計部門十多年的勘察論證,具備建設10-30萬噸級深水大港的自然條件。可依託洋口港的深水優勢,便捷的集疏運條件,靈活的聯運體系,建設各類貨櫃泊位、大宗散貨泊位、原油進口泊位、礦石中轉泊位及LNG專用泊位等。可利用港區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淡水資源,興辦各類大型石化、冶金、船舶修造等項目,大力發展臨港工業。隨著我國加入WTO,作為洋口港腹地的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流域已日益成為國際國內資本流入和投資開發的熱點與重點地區,由此帶來了能源、原材料及產品的大進大出,這就迫切需要有一個沿海港口群,承當起內銜外展的經濟功能,這給長江口的洋口港開發建設創造了極好的機遇和巨大的空間,同時也給中外投資者帶來極大的商機。

建成後的洋口港將成為長江經濟進一步繁榮的海上支撐點,江蘇經濟持續增長的輻射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最理想的北翼和強有力補充。從而撼動整個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格局。

自然條件

江蘇岸外從射陽河口到長江口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至今沒有一個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港,這與江蘇海岸的自然條件有關。江蘇岸外是一片輻射沙洲,一直認為是建港的“盲區”,在過去經濟和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人們沒有條件研究它,認識它。70年代以來,尤其是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在這片輻射沙洲中有70多條潮汐通道,其中洋口港碼頭所在的藍沙洋是輻射沙洲中的一條主要的潮汐通道,該通道西端伸入較深,通道中友誼深槽,天然水深-20米至30米,深水區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水道北側有鰳魚沙、太陽沙的天然掩護,南有西太陽沙、大洪梗子的天然掩護,水道順直,掩護條件好,外海的波浪經過沙洲後自然消減,不必再修防波堤。-15等深線直達外海深水區,是一個理想的深水碼頭區,稍經疏浚。10-30萬噸級大型船舶即可進港停泊,由於潮流動力條件、泥沙條件等比較好,不會造成淤積現象,疏浚區航道的穩定性及水深亦可維持。深槽南側1600米的西太陽沙,低潮時乾出近6平方公里,受藍沙洋水道和西太陽沙南水道的制約,其核心部分長期穩定不動,可修建人工島,闢為港口倉儲區,這就使深水區與岸較遠貨物難以運輸上岸的矛盾,通過人工島倉儲區的建設,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同時為蘇北沿海潮灘寬港口建設如何克服離岸距離遠的矛盾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沿岸大面積的灘涂可供圍墾開發,對農業生產無影響,可建設各種中轉設施和臨海加工區等工業開發項目。

綜上所述,洋口港具備建設深水大港的基礎條件。

發展前景

在洋口港現今港址被發現以前,人們一直以為這個三萬年前的古長江入海口在如東縣洋口鎮。直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海洋專家在中科院院士王穎的組織下,清華大學朱良鏞教授在江蘇如東縣長沙鎮海濱發現了一條水深達17米以上直通太平洋的天然深水通道,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入海通道不在洋口鎮,而在長沙鎮。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首批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高度重視這一不可多得的天然條件,開始修建長三角北翼唯一的20萬噸級深水港口——洋口港。此間,國家計委和電力部有關領導和專家先後對洋口港項目進行勘察研究,對洋口港LNG和發電廠等項目的經濟、技術條件表示肯定,美國、台灣的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先後來此考察、洽談。

開發狀況和功能規劃

洋口港於2008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該港口產業定位為“發展大型臨港石化、能源、冶金及現代物流產業。”洋口港建成後,將有62個萬噸級碼頭,其中兩個30萬噸級,12個10萬噸級的。目前,配套的人工島嶼太陽島(港口服務為主)、火車站、飛機場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當中。通向人工島嶼太陽島的入海大橋已經竣工。

洋口港的深度開發,將開啟江蘇出江入海的新通道,最佳化長三角港口布局,在港口功能開發上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實現優勢互補。這將有助於形成以上海港為中心、寧波港為南翼、洋口港為北翼,同時以長江內河諸港為延伸的長三角組合港布局,改變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南強北弱的格局。

洋口港區應具備的主要功能是:現代化的港口裝卸儲存,高效率、高標準的中轉換裝,通達的多式聯運,科學的運輸組織管理,靈活方便的通信、信息,必要的生產、生活服務,發展臨江、臨海工業,保稅、商貿,港口物流園區等功能。

(1)建設進口液化天然氣專用碼頭和液化天然氣站,為燃氣電廠服務。條件允許時

洋口港洋口港

兼顧向本地區供應天然氣。

(2)建設大型油輪專用碼頭及配套設施。近期可承擔煉油廠進口原油、出口成品油的裝卸任務。遠期可擴大能力,增加進口量,為腹地內相關企業儲存、中轉國外進口原油。

(3)建設通用散貨碼頭和中轉堆場,承擔接卸、中轉鐵礦石和煤炭等大宗散貨,為地方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的發展服務,為長江流域各鋼鐵企業和電廠服務。

(4)建設第五代、第六代貨櫃專用碼頭及相應配套設施,使之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型貨櫃中轉基地,吞吐腹地範圍內的內、外貿物資。為地方經濟騰飛、為外向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5)在港區附近建設保稅區、倉儲區、出口加工區等產業功能區,開發港口的產業功能。

(6)充分利用港口和人工島的水工建築物,增添輔助設施,開發水上運動、旅遊觀光等項目,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引國內外遊客,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

在工業港起步工程的帶動下,隨著各作業區商業港的不斷發展,港區附近將形成產業發達、人口集聚的城鎮。伴隨港口規模的日趨壯大,城鎮規模也將逐步拓展,最終成為對內、對外的商貿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展現出港口的城市功能。

其他信息

洋口港區立體交通網建設

洋口港區地理位置優越,依江靠海,擁有106公里的海岸線,但是一直以來,洋口港區處於全市的交通末梢,至“十五”末,如東沒有一寸高速、一寸鐵路、一寸高等級航道。為配合洋口港區建設,如東縣及南通市政府規劃了系列的交通線路建設修繕工作。

“十一五”公路網建設

2007年,如東對交通規劃再作修訂,結合如東縣城鎮空間布局,提出打造“3個30分鐘的公路交通網路”的目標,即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建立縣城到各鎮的高等級幹線網,使縣城至南通的交通時間不超過30分鐘,縣城至各鎮的交通時間不超過30分鐘,各鎮進入骨架層和主幹線快速通道的交通時間不超過30分鐘。骨架層由揚啟高速如東段和南通至洋口港高速兩條高速公路構成,幹線層由S221改線、S334新線、S223線和S225線“二橫二縱”4條線路組成,次幹線層由栟角線、苴袁線等“七橫”和長兵線、雙新線等“九縱”共16條線路組成,“十一五”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由此拉開了如東交通由滯後補償型向先導拉動型的巨大轉變。

“十一五”內河航運網

航道方面,開發通栟線、如泰運河(含洋口運河)、江海河和栟茶運河,形成“兩縱(通栟線、江海河)兩橫(如泰運河、栟茶運河)”的內河航道格線局,加上江海運河段洋口港園區海運航道,形成完善的水運體系。

(1)海洋鐵路(洋口港至海安支線)

該線路于海安與新長鐵路相接,途徑栟茶、豐利,接洋口港長沙作業區,全長約80公里。發揮疏港交通作用,也為如東提供了一個新的連線外部區域的交通方式,實現如東洋口港與如東以西和以北地區的方便聯繫。從疏港功能分析,通過新長鐵路,洋口國際化大港與海安區域鐵路樞紐將形成一個海陸聯運的大通道,成為類似蘇北的連雲港與徐州的區域城鎮組合,將對我國國家交通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從如東對外聯繫角度講,新長鐵路疏港線的建設將為如東提供西進北上的新通道,擴展如東區域影響和聯繫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對如東城鎮發展提供城鎮輻射新的腹地,為城鎮產業在更大範圍的資源配置提供通道。

如東洋口港至海安支線,其走向位於S221省道南側,主要考慮到臨港工業區所依託的幹線公路為S221,其日常對外出行以及工業區之間的聯繫以公路為主,鐵路位於S221南側可減少對臨港工業區的干擾,從而增強了工業區之間的交通聯繫。作為洋口港區三大集疏運通道之一,海洋鐵路明年初將實現通車,屆時將形成港區的重要客貨運通道。

(2)洋口港至海門連線線(規劃建設)

至遠景年,修建如東洋口港至海門連線線,該線路在如東縣城以東,途徑大豫、兵房,向南連通滬鐵路和寧啟鐵路,如東境內全長約35公里。解決洋口港以及如東縣城向南與海門、上海等地的鐵路運輸需求。此外,從整個區域鐵路網布局看,該線路與如東洋口港至海安支線共同形成寧啟鐵路複線,有利於鐵路旅客和貨物的快速運輸。

(3)南通至洋口港區高速公路

2010年10月18日,江蘇南通至洋口港區高速公路舉行奠基儀式,這是繼海洋鐵路、洋口運河之後開工建設的洋口港區第三大集疏運通道,標誌著洋口港區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將全面形成。

目前,洋口港區太陽島10萬噸級LNG專用碼頭主體工程竣工,3萬噸級散貨碼頭投入使用,5萬噸級和10萬噸級液品碼頭加快推進。洋口港區內河港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黃海大橋竣工通車、管線橋主體工程竣工。

(4)沿海高等級公路

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途經洋口港,是繼沿海高速之後的又一條沿海重要通道。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貫穿連雲港、鹽城、南通沿海三市,將於2010年4月28日開建。預計2010年全線完工,總投資達158億元人民幣。

江蘇省沿海現有的沿海高速公路和204國道,雖然縱貫三市,但都距海邊較遠。而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緊鄰大海,走向與沿海高速公路基本平行,連線三市臨海港區、城鎮、產業園區。這條公路也是江蘇省建設規模最大、里程最長、技術最複雜的公路,緊鄰海邊、縱貫南北,全長521公里。其中鹽城段全線243公里,南通段長165公里,連雲港段長113公里。全線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幹線公路標準,且全線預留六車道,局部八車道,設計時速為100公里。揚子晚報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著眼於沿海開發戰略的大視角,這條公路建成後有望不設收費站,免費通行。

(5)洋口內運河

根據工程實施方案,洋口運河共分三段建設,第一段由如泰運河大草港橋向北至苴鎮東凌河,經軍分區農場、新區與掘港苴鎮交界處;第二段拓進東凌河向東至掘苴河;第三段由掘苴河與東凌河相交處向東延伸至苴鎮老街區東側至苴長河,再至四管河。全長25.55公里,底寬30米,河岸高程4.5米,河口寬66米,與九圩港及如泰運河相匹配。為一級河道五級航道設計。此項工程預計總土方量達到430萬立方米,為近幾十年來如東最大水利工程。

洋口運河目前已全線竣工,可通行1000噸級單機船舶。通港高速公路建設將使洋口港區真正建成完備的水陸集疏運體系。

根據規劃,洋口港區將向著大港大步跨進,到2020年,成為億噸深水大港、江蘇出江入海的大通道。

旅遊

洋口港景區為3A級景區,有自駕游旅遊基地,海上迪斯科(灘涂踩文蛤)與空中交響曲(灘涂放風箏)是如東傳統特色旅遊項目。跨海橋樑黃海大橋及人工島陽光島等港口基礎設施參觀遊覽屬於工業旅遊。

長沙鎮周邊可享受本港海鮮等特色飲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