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音樂

泰國音樂

泰國音樂是指泰國的傳統音樂。泰國的傳統音樂主要有二大系統,主要以皇家的宮廷古典音樂和各民族的民俗、民間音樂;這二大不同階級發展出來的音樂,都受到印度宗教神話及印音戲劇、印度音樂的影響。

基本信息

歷史

被影響泰國音樂

泰國在14世紀的阿瑜奉耶(Ayuthaya Dynasty)王朝的皇家音樂受到高棉的皇宮古典音樂的影響頗巨,1782年鄭華將軍,建立了恰克里王朝(ChakriDynasty),也就是泰國有名的拉瑪一世 (KingRama),宮廷又加入印尼爪哇的甘美朗的合奏音樂,但所表演的戲劇、舞蹈、音樂和傳達的理念則是很印度的。但樂器合奏架構和印度是不一樣的。泰國最常被演出的戲碼,不外乎是印度的史詩羅摩耶那(Ramayana)羅摩(Rama) 王子和神猴搶救昆提訶公主息妲的英勇故事,表演的場所從皇室到廟會,從戲劇、皮影戲、木偶戲、面具舞、歌謠、皇宮廟宇的雕刻、繪畫處處可見,但已本土化了。

特色

泰國音樂泰國音樂

民間音樂如前述,固然也受到印度教的影響很大,泰國是以泰族占多數的國家,而泰族也和及他周邊的民族融合,因此各民族除了各具的特色外,也相互融合,由於泰國在東南亞是魚米之鄉、人民普信小乘佛教,樂天知命、本土的民歌民謠也很動聽,如泰北撣族音樂和中國苗族及緬甸的撣族系出同源,14管的蘆笙及竹製樂器都是共同的最愛。清邁的情歌非常溫柔宛約,趣味橫生及泰北的馬路(Maw Lum)是一種說唱的民間藝術,也個有特色泰南和馬來西亞相聯,其音樂歌舞則和馬來西亞無異,口簧、鼻笛、各種竹樂器、鼓是主要的特色。

樂器

泰國皇家音樂的樂器及合奏和西方不同,是受到高棉及印尼甘美朗的影響,主要擊樂的有鐵或木做的木琴、各種大小的銅鑼、箜、鈸等及泰國式的腰鼓、泰北的圓胖型魔力單根雙面鼓(Taphon)(如印度Dholak) 長圓型的上那(Song Na)鼓(如印度Dholki鼓)、陶鼓、卡隆卡鼓(Klong Khek) 象腳鼓(Ramana) 各種各樣的鼓。各種竹笛如篳(Pee)、6孔苗,各種尺吋的笙,嗩吶、弦樂有二胡、三弦琴,卡奇琵琶(Krachabpi)用彈撥的鱷魚琴及揚琴,及改自印度維納琴的匏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