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守夏節

泰國守夏節是泰國最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每年泰歷八月十六日舉行,泰國政府規定守夏節全國放假一天,以便人民參加守夏節活動,在守夏節期間,許多善男信女將出家三個月,或天天聆聽僧侶誦經,或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示對佛教的虔誠。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泰國守夏節亦稱坐守居節、入夏節、入雨節等,是泰國最重要的佛教傳統節日,每年泰歷八月十六日舉行。守夏節在泰文中叫做“考攀薩”。該詞來自梵巴文,“考”意為“進入”。“攀薩”意為“雨季”、“雨期”。守夏節源於古印度僧尼雨期禁足安居的習俗。認為在泰歷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三個月內外出易傷稻穀和草木小蟲,應在寺內坐禪修學,接受供養。這段時間稱為雨安居期,禁止僧尼外出。泰國政府規定守夏節全國放假一天,以便人民參加守夏節活動。守夏節前,僧侶要清掃寺院和僧舍。守夏節之日,全寺僧人舉行入夏安居儀式,禮佛誦經並誦念“貧道將在此寺守夏安居三個月”三遍。然後一般僧人向高僧懺悔過失。之後,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鮮花、香燭互致敬意和懺悔。儀式後,僧人開始安居修學。守夏節早晨,平民百姓普遍到寺院施齋,所施齋飯除新鮮飯食菜餚外,還有傳統糕點蕉葉糍粑。同時奉獻蠟燭叢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並且製作可燃三個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燭,敲鑼打鼓送到寺廟,供僧人在守夏節誦經時使用。傍晚,人們手持鮮花和點燃的蠟燭,在寺院舉行隆重的巡燭儀式,守夏節活動達到高潮。在守夏節期間,許多善男信女將出家三個月,或天天聆聽僧侶誦經,或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示對佛教的虔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