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雷里

波雷里(Borelli, Giovanni Alfonso)義大利數學家及生理學家。1608年1月28日生於那不勒斯;1679年12月31日卒於羅馬。波雷里是數學教授,他是伽利略*的朋友。

基本信息

姓名

波雷里 Borelli, Giovanni Alfonso
國家或者地區:義大利
學科:數學家生理學家
發明創造:

簡歷

雖然他的生涯不象他的偉大的朋友那樣充滿風波,但也不是完全風平浪靜的。1674年他不得不離開他教書的西西里島的城市墨西拿,而隱退於羅馬,在那裡受到瑞典前女王克里斯蒂娜的保護。(這個女王由於她的怪癖促使笛卡兒*早逝。她於1654年遜位,後定居於羅馬,次年被接受加入羅馬天主教會。)波雷里糾正伽利略一些過分保守之處。伽利略忽視克卜勒*的橢圓軌道,但當時霍羅克斯*甚至已經用橢圓軌道描述月亮的運動。波雷里進一步使這種橢圓軌道公開化和大眾化。他試圖把伽利略及克卜勒關於太陽及行星之間吸引力的模糊觀念加以推廣但沒有成功,他還試圖通過假設木星對其衛星的吸引力正如太陽對行星的吸引力一樣,來計算木星的衛星的運動。在這方面,他(以及大約同時,霍羅克斯也)在萬有引力的方向上邁出嘗試性的一步,但這還得等一代人的時間到牛頓*才成功。波雷里(使用一個假名)提出彗星走的是拋物線軌道,通過太陽一次就永不回來。(拋物線及橢圓首先為阿波洛尼烏斯*所研究。拋物線是一種開曲線,有點象髮夾。)任何天體如沿拋物線軌道運動,會從無窮的空間逐步接近太陽,然後繞過太陽,遠離而去。這種軌道可以解釋彗星的反常行為而完全不打破宇宙的秩序。波雷里也了解氣球的原理,他指出空心的銅球把氣抽掉以後就會浮起來,只要銅壁足夠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氣壓力就會把它壓扁。他沒有想到,如用比空氣輕的氣體去填充它,正如一個半世紀之後,蒙戈菲耶*兄弟所做的那樣,那么就可以避免壓扁。波雷里由於他和馬耳皮基*的友誼,逐漸對解剖學發生興趣。他試圖遵照笛卡兒的方式套用機械論的哲學來解釋身體的動作,這使他成了大名。他在一本題為《De Moth Animaliun》(論動物的運動)的書中成功地在機械的基礎上解釋肌肉的運動,用槓桿系統來描述骨骼和肌肉的運動。他在書中還仔細地研究了鳥的飛行機制,正如達文西*在一個半世紀以前所作的一樣。他還試圖用這些機械的原理來解釋其他器官的運動,象心和髒的運動就不太成功,而對胃的運動(正如我們現在所了解的那樣)的解釋就根本不。他把胃考慮成一個研磨的裝置,而沒有認識到消化主要是一個化學過程而非機械過程。這種把身體過於機械化的趨勢為他的同時代人象西爾維尤斯*部分抵消掉了,他們把身體用純粹化學的術語來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