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人

波西米亞人

波希米亞人是用來指稱以前波希米亞王國的居民,這個王國目前位於捷克共和國境內。這個名字是源自於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部落的拉丁名詞 Boii。

釋義

本意

波希米亞,地名,位於現捷克共和國的中西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是吉普賽人的聚集地原來是捷克一帶的地名。用來形容富有“小資情調”帶有輕微浪漫色彩,富有憂鬱氣質的人。

別解

有時候,波希米亞表示以下意義:
一種藝術家氣質;
一種時尚潮流;
一種反傳統的生活模式。

波希米亞人的歷史

波希米亞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為一支叫波希人的克爾特人的聚居地。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遷入,斯拉夫人亦於公元6世紀遷入波希米亞
由於日耳曼人為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強大,波希米亞的日耳曼裔貴族成立一獨立王國,君主有推舉制產生。但後來波希米亞王族絕後,哈布斯堡家族以外戚身分繼承波希米亞王位。但在15世紀,波希米亞改信基督新教,但哈布斯堡家族所信的是天主教。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繼承權被受挑戰。

1555年

哈布斯堡君主簽署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授與波希米亞人宗教自由。這些宗教容忍政策,令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選為波希米亞國王。

1617年

狂熱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繼承他的表哥,成為神聖羅馬皇帝,一改諸先王的作風,對新教採取零容忍政策,導致他落選波希米亞國王。為奪回王位,斐迪南決定征服波希米亞,導致三十年戰爭的爆發。

三十年戰爭過後

波希米亞一直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仍然保持為一獨立王國,擁有自己的政府。直至

1743年

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的一個省,德語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奧匈帝國被肢解,波希米亞成為東歐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省。1993年,成為捷克共和國一重要組成部分
波西米亞王國主要經歷了普熱米斯爾(斯拉夫語P?emysl)王朝、盧森堡王朝、胡斯波西米亞、哈布斯堡王朝四個時期,受斯拉夫、日耳曼文化印象較深,捷克語為第一語言,而德語更加常用,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首都所在地,宗教關係複雜。歷史上抵抗過馬扎爾人的侵略,亞洲民族的遷入就使得波西米亞王國文化更加複雜。

波西米亞風格

波西米亞風格的主要特徵就是流蘇、塗鴉帶給人的視覺衝擊和神秘氣氛,這種被稱為“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小資情調”的服飾風格對簡約風格形成了巨大衝擊。但波西米亞風格,不是可以簡單地用流蘇花邊繩結,棉麻褶皺來武裝的穿著方式,它崇尚自由個性,把沒有原則當成原則的方式。把一石一木一珠一布組成時尚,是波西米亞的精髓。 時裝舞台上,波西米亞風的表性特徵是:層層疊疊的花邊,無領袒肩的寬鬆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邊和細繩結、皮質的流蘇、紛亂的珠串裝飾、還有波浪亂髮;其用色是運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寶藍與金啡,中灰與粉紅……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德式的繁複,注重領口和腰部設計。不僅在T台,波西米亞風格在近幾年被大眾很普遍的接受了,諸如女孩子腰間長長腰帶的流蘇、身上針織鏤空或者薄紗面料的手繪、露肩寬鬆上衣,以及層層疊疊的褶皺裙…… 波西米亞風與BOBO至少是近親,都強調人的藝術氣質、叛逆和自由。但起源於遊牧民族的自然,吉普塞人的豪放,包含適度的頹廢文化和一定“反社會”性的波西米亞其根本是個性的表露。波西米亞風格的流行範圍遠大於我們的想像,它在時尚領域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就是它自由不羈的風格內涵,即以狂放自在的流浪色彩為主體,又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地精益求精的做法.

今天的“波西米亞風格”

是那種保留著某種 遊牧民族特色的服裝風格,其特點是鮮艷的手工裝飾和粗獷厚重的面料,特別是飾品,多層纏繞的串珠、流蘇項鍊等,瀰漫著女性的狂野與浪漫。配合這種風格的妝容是代替了巴洛克和拜占庭式的華美,講究的是擁有一張憔悴而漂亮、黯然而浪漫、貧窮而時髦的臉龐。東歐的,德國的,吉卜賽的,墨西哥的,松松垮垮的,少數民族的,色澤暗淡的,刺繡多多的,層層疊疊的,最後使人看上去有點飲酒過量精神渙散的——波西米亞風格可是決不局限于波西米亞這個地方,它的範圍比我們想像的大。薄紗、鏤空、圍裹、流蘇、蕾絲花邊、誇張的腰帶與層層相疊的及膝褶皺裙……浪漫、歡快、生活豪放不羈的波希米亞風格正成為最為時尚的潮流。

波西米亞的魅力

其實源自於它那些暗藏的叛逆,小小的不羈。當你隨意在領口露出半個香肩,不論在異性或同性眼中,都會性感起來;當你把色彩鮮艷的花朵圓裙穿 上身,一定會有鏇轉飛舞的衝動。手工的繩結流蘇,訴說那些顛沛流離的故事,但皮革的狂野,又讓你的內心忽然間有了堅強的力量。
波西米亞(Bohemia)是捷克西部與德國接壤的一個地名。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區,原屬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是行走於世界的吉卜賽人的聚集地。

愛爾蘭超級聯賽球隊

基本信息

名字:波西米亞人
英文名:Bohemians Dublin
國語譯名:波西米亞人
球場:達利穆恩特公園球場
波西米亞人隊徽
所屬國家:愛爾蘭
所屬城市:都柏林
聯賽級別:愛爾蘭足球超級聯賽

球隊陣容

NO名字身高cm體重kg生日國籍出場替補進球
前鋒
0賈森·伯恩(Jason Byrne)180.079.0--1978-02-23愛爾蘭00000
0尼爾·費恩(Neale Fenn)180.080.0--1977-01-18愛爾蘭00000
0格倫·克羅(Glen Crowe)180.079.0--1977-12-25愛爾蘭00000
中場
0安東尼·墨菲(Anthony Murphy)180.075.0--1982-08-01愛爾蘭00000
0加里·德根(Gary Deegan)180.075.0--1988-09-28愛爾蘭00000
0基利安·布倫南(Killian Brennan)180.073.0--1984-01-31愛爾蘭00000
0保羅·基岡(Paul Keegan)180.075.0--1984-07-05愛爾蘭00000
0格倫·克羅寧(Glenn Cronin)180.072.0--1981-09-14愛爾蘭00000
0約瑟夫·恩多(Joseph Ndo)180.080.0--1976-04-28喀麥隆00000
後衛
0瑞安·麥克沃伊(Ryan McEvoy)0.00.0--1990-07-19愛爾蘭00000
0肖恩·伯恩(Séan Byrne)0.00.0--1989-07-13愛爾蘭00000
0馬克·羅西特(Mark Rossiter)180.079.0--1983-05-27愛爾蘭00000
0康納·鮑威爾(Conor Powell)180.076.0--1987-08-26愛爾蘭00000
0賈森·麥克吉尼斯(Jason McGuinness)190.079.0--1982-08-08愛爾蘭00000
0歐文·希利(Owen Heary)180.074.0--1975-10-04愛爾蘭00000
0肯·奧曼(Ken Oman)190.081.0--1982-07-29愛爾蘭00000
0布萊恩·謝利(Brian Shelley)180.075.0--1981-11-15愛爾蘭00000
門將
0布萊恩·默里(Brian Murphy)180.081.0--1983-05-07愛爾蘭00000
教練
0帕特·芬隆(Pat Fenlon-Patrick Fenlon)0.00.0--1969-03-15愛爾蘭00000

捷克共和國內波西米亞的居民

波西米亞人是用來指稱以前波西米亞王國的居民,這個王國目前位於捷克共和國境內。這個名字是源自於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部落的拉丁名詞Boii。今天,對於說捷克語的人來說,Bohemian這個字常常是Czech這個字的同義字,只不過它使用的時機比較是在古老風格或和詩有關的脈絡下,這種用法尤其會帶有第二個涵義(請見下文)的影響。這也是為何他們會說自己是捷克人而非波西米亞人的原因。另外一個造成Bohemian這個字跳脫了日常用法的原因,是因為Czech這個字在1919年-1938年以及1945年-1993年受到官方的推廣,這是為了形塑一個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是將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與斯洛伐克合併之後所創造出來的概念。

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與作家

波西米亞人的這個涵義是出現於19世紀初期的法國。這個名詞被用來稱呼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與作家。請參見波西米亞主義。15世紀時,波西米亞的茲克姆德國王(King Zikmund)將所有波西米亞境內的拉瑪人(Roma)逐了出去,他們逃到了法國,在那裡有時他們就被稱為波西米亞人。在19世紀,一些法國作家給予了這個字以新的生命,如亨利·繆爾熱(Henry Murger)就寫了一本名為《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情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的小說。波西米亞人這個詞被用來指稱那些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這個詞反映了15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西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在法國人的想像中,「波西米亞人」會讓他們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他們是自外於傳統社會的一群人,不受傳統的束縛,或許還會帶來一些神秘的啟示,可能對他們也有一些太不注重個人衛生的指責意味在。
這個名詞和不同的藝術或學術社群產生關聯,並且被用來當作以下這些人物、環境或情況的普遍形容詞:在《美國大學辭典》中將bohemian定義為「一個具有藝術或思維傾向的人,他們生活和行動都不受傳統行為準則的影響」。
保守美國人經常將波西米亞人和毒品以及自陷貧困連結在一起,然而,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許多最有才華的歐洲與美國文學名家都擁有波西米亞氣質,因此如果列出一張波西米亞人名單的話會變得非常冗長。甚至像巴爾札克這樣的布爾喬亞作家都會贊同波西米亞主義,儘管大部分的布爾喬亞並非如此。事實上,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常常被視為是相反的團體。在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的《天堂里的布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一書中描述了這兩個團體彼此碰撞的歷史,以及現代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融合在一起之後產稱的一個新興上層知識階級--「布爾喬亞波西米亞人」,簡稱為「布波族」。英國作家威廉·薩克萊(W. M. Thackeray)是在英文中首次使用這個涵義的人。

法國人對吉普賽人的稱呼

法國人認為吉普賽人來源於波希米亞王國,故將他們稱作波希米亞人.實際上波希米亞王國人口組成比較複雜,古代波希米亞王國即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一帶,有日爾曼人,馬扎爾人(匈牙利主要民族之一),斯拉夫人等等,吉普賽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故就人種學來說這是法國人對吉普賽人的一種誤讀.

普契尼經典歌劇《波西米亞人》

歌劇《波希米亞人》又名《藝術家的生涯》、《繡花女》,是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的經典四幕歌劇。歌劇改編自法國作家亨利·穆傑的長篇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場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
)。起初,這部作品前部分過於歡快而結尾又過於悲慘,導致觀眾覺得前後反差太大而並未對此作品報以青睞。但由於其人物個性鮮明、感情豐富細膩、音樂技巧嫻熟,傳神地演繹了下層社會小人物的生活與命運,因此很快便得以正名並成為當時最流行最受人喜愛的一部傑作。它是普契尼最成功的歌劇作品之一,也是歌劇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作品於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波希米亞人》在中國的首次亮相要追述到1986年,已故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將歌劇中的“波希米亞人”魯道夫帶到了中國觀眾跟前。

寫作背景

有人說:“如果要認識一個真正的普契尼,就一定要看《波希米亞人》。”作為普契尼38歲時的一部作品, 《波希米亞人》幾乎就是大師人生的影子與青春的祭歌。 當年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因而後來他不惜與好友萊翁卡瓦洛反目也要寫作《波希米亞人》。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瑪儂·萊斯科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希米亞人》。當時,普契尼的好友萊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但普契尼則秘密的完成,並搶先發表。為此,萊翁卡瓦洛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歌劇中他講述了巴黎拉丁區四位貧窮青年藝術家充滿歡笑、淚水的生活與愛情,其中所蘊含的超脫於物質以外的純粹的愛與自由,在流傳百年之後依然是一種最高貴的精神。大發明家愛迪生曾給普契尼寫信講道:“人會死去,政權會更迭,而《波希米亞人》的精神將永遠活著。” 普契尼的作曲風格傳承自威爾第,雖然其音樂不及威爾第的那么深刻,但他能以一種獨特的、更為細膩的手法來傳達音樂中悲劇的成分。《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說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傑作,而其中《波希米亞人》的鏇律最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舒緩溫柔,常常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出。

劇情

1830年代,法國,巴黎拉丁區

第一幕:

聖誕夜,巴黎拉丁區(Latin)的一間破舊的公寓閣樓里,詩人魯道夫(Rudolf,男高音)和畫家馬爾切洛(Marcello,男中音)冷得發抖,為了取暖,他們決定燒掉魯道夫最新的詩稿。抱著一堆舊書,哲學家柯林(Colline,男低音)推門進來,他原想用這些書換點錢,卻什麼都沒有賣掉。三個人圍在微弱的火爐邊取笑自己的境況時,找到一份臨時工作的音樂家舒奧納(Schaunard,男中音)帶著食物和木柴回來。他們正要為這意外的好運外出慶祝,房東班努瓦(Benoit,男低音)來收房租,四人嘀咕著想辦法把他打發走,便哄班努瓦喝酒,當微醉的班努瓦開始講自己的艷遇時,四人把他踢出門外。
他們去摩姆斯咖啡館(Cafe Momus)之前,魯道夫說自己要寫完一篇稿子,其他人便在樓下等他。有人敲門,是他們的女鄰居咪咪(Mimi,女高音)。她拿著蠟燭來借火,但體弱多病的咪咪由於走樓梯太快而昏倒在魯道夫的懷中。魯道夫遞給她一小杯酒令她鎮靜並點亮了她的蠟燭,當她起身離開時又遺失了鑰匙,兩個人低頭尋找的時候,風把他們的蠟燭吹滅。黑暗中,魯道夫不小心碰到了咪咪的手,於是握住她的手說屋裡太黑,可以等月亮出來後再找鑰匙,並請她允許自己幫她暖手,接著,他談起了自己的境況(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經魯道夫的要求,咪咪告訴他自己的身世,說自己孤單的生活,靠繡花為生,盼望春天來臨(詠嘆調:我的名字叫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這時樓下的夥伴催魯道夫快點加入他們,魯道夫打開窗戶回應他們,轉過頭來,看到月光下咪咪蒼白的臉,那種如夢般脆弱的美麗令他激動不已,忍不住說出愛慕的話。兩個人的心陷入愛情,他們手拉手前去摩姆斯咖啡館。

第二幕:

聖誕夜的大街上十分熱鬧,摩姆斯咖啡館裡坐滿了人,魯道夫向大家介紹咪咪,稱她為自己的詩。幾個人高高興興的叫來了晚餐,忽然門外一陣浪笑,馬爾切洛過去的情人、穿戴華麗的穆塞塔(Musetta,女高音)出現,她挽著一個老頭的手臂,那是有財有勢的阿爾契多羅(Alcindoro,男低音)。為了吸引畫家的注意,穆塞塔唱起了一支舞曲,稱讚自己的美麗無人能夠抗拒,畫家又一次被她征服。穆塞塔吩咐阿爾契多羅為她買一雙新鞋,他一離開,穆塞塔就倒進了馬爾切洛的懷中。當阿爾契多羅回來,等待他的是一堆賬單。

第三幕:

黎明,白色的雪覆蓋大地。咪咪帶著黑色面紗獨自一人來到城外的酒館門前,魯道夫、馬爾切洛與穆塞塔暫時住在這裡。咪咪喚人找來馬爾切洛,她問起魯道夫,說他因為嫉妒而懷疑她,對她冷淡。這時魯道夫也出來了,咪咪趕緊躲在樹叢後,他向馬爾切洛抱怨咪咪跟別的男人眉來眼去,並說咪咪的病很重,而他沒有錢為她治病,所以希望分手。好讓咪咪找一位有能力的情人。聽到自己的了絕症,不久於世,咪咪痛哭起來,魯道夫找到她將她擁抱在懷中,咪咪與他告別(詠嘆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酒店裡傳來穆塞塔與人調情的聲音,馬爾切洛急忙跑進去,兩個人吵起來,惡言相向,最後不歡而散。魯道夫與咪咪卻依依不捨,他們回憶起往昔美好的時光。

第四幕:

春天,拉丁區的公寓,魯道夫與馬爾切洛孤孤單單,他們無法忘記自己的女友。這時,舒奧納與柯林帶著美酒與佳肴回來,四個人嬉笑打鬧起來。穆塞塔突然衝進來,她說咪咪為了見情人最後一面而來,但體力不支,昏倒在樓下。魯道夫趕緊把咪咪抱上來,放在床上,其他人拿著自己值錢的東西出去變賣好換藥品。眾人離去後,魯道夫握著咪咪的手,說他們初次見面時的情景,咪咪一時激動,暈過去,魯道夫驚叫起來。大家回來,穆塞塔為咪咪帶上一副皮手籠,咪咪對她微笑,說很暖和。馬爾切洛將藥交給魯道夫,柯林問咪咪如何了,穆塞塔回答她睡了,但舒奧納卻驚慌的指出咪咪已經沒有呼吸。一時間,房間裡一片悲哀,他們流著眼淚呆呆的看著床上面容安詳的咪咪。魯道夫渾身顫抖,他摸索著來到咪咪的身邊,抱緊漸漸冰冷的身體,呼喚死者的名字,但再也沒有人來回答他了,只有朋友失聲痛哭的聲音穿越了那顆破碎的心。

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

簡介

芭蕾舞劇《波西米亞人》的製作創世界之首。從來沒有一個芭蕾舞團將這部偉大不朽的作品改編成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愛情故事。講述這個故事的不是歌劇,而是有著激情和動力的藝術形式——芭蕾。 雖說是由舌尖到足尖的轉換,這次改編仍保留了普契尼歌劇原著的整體性。歌劇演員們的歌喉也被西澳大利亞交響樂隊宏大的聲音所代替。 此次重新改編普契尼的歌劇樂章是音樂舞蹈史上重要的一幕,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成功。音樂天才凱文·好可英歷時半年創作改編。 把波西米亞人從歌劇改編為芭蕾舞劇這個項目的背後是有著聰明頭腦的西蒙·多——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國際知名的藝術總監和波西米亞人的編舞。 年輕的波西米亞藝術家生活在都市的燈光下。波西米亞人的故事經常在西蒙·多的腦際徘徊,當機會來臨時,這位著名的編舞家把這個故事通過激情的舞步表現。

演出執導

路易斯·史密斯(LOUISE HOWEN SMITH)出生於悉尼。她作為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演出執導,有著商業和管理的學術背景。在過去的20年裡,她促成了西澳大利亞的社區藝術和視覺表演藝術事業。
2003年,她被任命為柯廷大學外部顧問團主席,負責學校的管理。為獎勵其對於藝術的貢獻,澳大利亞總理授予她百年獎章。 1984年她從柯廷大學的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之前,任物理學院的助教、NSW大學的科學院主席、加拿大渥太華卡勒通大學農學院的行政人員、西澳大利亞娜德蘭德的全斯里安藝術中心的主管。1996年2月路易斯首先作為主管開始在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工作。1997年她又被任命為該團的演出執導,實施了公司簡化報告、增強整個創作和行政隊伍合作的計畫。她還任職三年為健康之路藝術顧問團成員,是西澳藝術之聲的創始人之一。

藝術指導

西蒙·多(SIMON DOW)在澳大利亞本地學習芭蕾舞。12歲的他成為第一個贏得塞克和提少年獎章的男性舞者,並在澳大利亞芭蕾學院成功地完成了三年的芭蕾課程。17歲時,他加入澳洲芭蕾舞團並表演了眾多獨舞角色。西蒙加入德國最有聲望的斯圖加特芭蕾舞團,並跟隨舞團在歐洲、亞洲、中東、美國等地區巡迴演出,表演了大量獨舞角色以及主要角色。1979年他作為主要演員加入了華盛頓芭蕾舞團。1981年6月他同無人能比的夥伴----優秀的AMANDA MCKERROW小姐一起參加在莫斯科的國際芭蕾舞比賽,並榮獲特別最佳搭檔獎。1982年他作為主要演員加入了澳洲芭蕾舞團;1985年作為主要演員成為聖·;弗朗西斯科芭蕾舞團的一員;1988年他作為主要演員加盟了波士頓芭蕾舞團;1990年他離開波士頓芭蕾舞團開始作為一名自由客座藝術家及芭蕾舞指導。他經常在北美一些最有聲望的舞蹈慶典中訪問表演,並在大量經典的古典芭蕾舞劇中擔任領舞。 1999年9月西蒙成為米勒瓦克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他給公司帶來了新的活力激情,也給這個團帶來了各種不同的大膽的節目。任職期間,他給米勒瓦克芭蕾舞團創作了7個新的節目。2001年,西蒙被邀請作為第四屆國際赫爾辛基芭蕾大賽的編舞評審和競賽評審。他還是紐約國際芭蕾比賽的指導教師以及2002年傑克遜國際芭蕾大賽的特約嘉賓。2002年,他被任命為西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並於2003年1月開始他的任期。今年他為公司製作了三台新的劇目,並重演另外兩台。西蒙是兩項華盛頓藝術勳章獲得者,並且在美國who’s who雜誌2000/2001季和2002季兩期中被介紹。

普契尼歌劇劇譜音樂編排者

凱文·好可英(Kevin Hocking) 50多年來,作為專業音樂人凱文·好可英致力於多方面的革新和發展,他原是一名鋼琴家,但不久他便發現自己在樂曲編排, 樂隊指揮以及作曲方面的興趣和長處。 在世界音樂的舞台上,凱文曾為很多澳大利亞人和海外藝術家伴奏。 Kevin為管弦樂隊譜寫音樂並且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藝術中心指揮過多場音樂會. 同時他也是眾所周知的清晨樂曲表演者。 在2002年,和2003年1月的整個墨爾本季節里,由Kevin掌舵的音樂作品《海盜》風靡澳大利亞。他對劇院貢獻卓越,在1983年他被授予舞台獎,1995年他為日本天皇做音樂指導再次得到綠色室褒獎提名。凱文為搖滾樂歌劇《巴黎》重新編樂譜並配管弦樂曲,這部歌劇在2003年11月全球首映。 在我開始著手為La Boheme芭蕾舞劇再次配管弦樂曲和第二幕的戲劇性場景之前,Simon Dow和我花費很多時間把La Boheme作為專業芭蕾舞劇來策劃。 將經典詠嘆調和二重奏轉變成管弦樂曲給我帶來美妙的快樂,除此之外我也喜愛這樣的挑戰:把各種各樣的宣敘調變成適合跳舞的音樂片段,賦予它們十分不同於獨奏和伴奏風格的管弦樂生命,這就是音樂探討。 我要補充一點,我尊重Puccini的配樂-樂譜採用我的音樂方面的決定,並且整個工程給我帶來了絕對的快樂。

舞台設計

安德魯·卡特(Andew Carter) 安德魯·卡特立足於舞美和劇院的設計, 是國家主要生產設計師之一,與此同時他還追求在繪畫,工業設計和安裝藝術方面的事業發展.1984年他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了美術專業的碩士學位.自從回到澳大利亞,在視覺藝術方面,他的貢獻得到肯定並獲得了一些獎勵.這些獎勵包括“造發展獎學金”和在墨爾本的設計而獲得的”綠色空間獎勵”。 卡特為澳大利亞所有著名舞台劇院和一些國外劇院工作,其中包括了荷蘭丹斯劇場,皇家芭蕾舞團,加登女修道院,丹麥皇家芭蕾舞劇院,荷蘭國家劇院,同時也為百慕達和丹佛藝術節工作。卡特Carter的工作足跡踏遍了南北美洲,歐洲大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他舉辦了八場個人畫展並參加了許多團體展出,為他的工作積累了許多經驗。 目前卡特正在致力於新的繪畫風格(紙牌及帆布上的油畫),這種新的創作靈感來自於CYO' Connor工程師富有創造性而悲劇性的一生.在2002年8月,卡特作為產品設計師,負責摩爾本2006年全民運動會的閉幕式的全部策劃.

服裝設計師

安娜·法蘭西( Anna French) 安娜·法蘭西Anna French在1974年與墨爾本劇院公司合作之前就獲得了藝術類的畢業證書. 然後她就成為南澳大利亞州立劇場公司和佩斯國家劇場公司的常駐設計師. 在佩斯的那段時間她獲得了國家劇場評論的最佳設計師獎, 然後又獲得倫敦獎學金, 使她能夠在歐洲學習. 她的設計作品很廣泛, 在舞蹈方面, 安娜·法蘭西Anna French的設計作品超過 30部之多, 他的服裝設計獲得了'綠色空間獎', 後來曾在皇家歌劇院Conv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