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寺塔

法華寺塔,喇嘛塔,在大同市內東北隅塔寺街。建於清代,後經重修。塔下為一高3米的六邊形塔台,台邊砌有花牆。門為磚券洞式券門,上有匾額,刻"小洞大"三宇。過去洞中還塑有佛像。窟洞南北兩側設有門洞,抬級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為須彌座,座上為兩圈覆缽形"金剛圈"。上為壇形塔身,俗稱"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圍鑲砌黃、綠、紫三色圓形琉璃收檐,共八層。再上是近似圓柱形的相輪和頂上的寶蓋、寶珠等。塔身四方各開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兩側,分別有一尊金剛,周圍飾以彩帶祥雲。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基本信息


法華寺塔,坐落在大同城內東部的寶塔寺(即新寺、已毀)後端,為明代所建。該塔是一座寶瓶式佛塔,是大同群塔中唯一的一座白色的印度式佛塔。 整座塔為磚石結構,高約 18 米,塔座下面是 2 米高的磚石方形基台,並於其上建有花牆,高台西部建一窯洞。洞門上方有“小洞天”三個石刻大字,以前裡面塑有佛像。窯洞南北兩側設有門洞,拾級而上可直通塔基外部。塔座為二層八角,每邊長 1.7 米,周長 13.6 米。兩層分別高為 0.8 米和 0.9 米。塔座之上是二層束腰,各高 0.45 米。束腰之上是塔身,下部細、中部粗,形若瓶腰。在塔身的四方各開一扇小窗,每個小窗的上部與兩側,分別有一尊磚雕的金剛,像是承托天窗的力士,又像是守衛寶塔的勇將。周圍飾以彩帶祥雲。金剛的造型雄壯英武,雕刻細膩,姿態威嚴,雙目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塔的上部類似瓶勁,周圍鑲砌有黃、綠、紫三色圓形琉璃收檐,共有八層。頂部為塔剎。巨大的琉璃剎座上飾以仰蓮、寶珠等,顯得十分俊俏雅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