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資區

泉州台商投資區

泉州台商投資區成立於2010年,為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也是泉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園區,下轄隸屬惠安縣的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百崎鄉和省級惠南工業園區,區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2.8萬人。與泉州市新行政中心隔海相望,投資區依山、面海、環湖、沿江,區位優勢明顯,屬泉州中心城區一灣兩翼三帶城市空間布局中的環泉州灣區域,功能定位為生態型濱水城市新區和現代化港口保稅物流園區,玖龍紙業、中國北車、華銳風電等行業巨頭落戶區內,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新區品牌效應持續升溫,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朝著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文化多元、環境優美的生態型濱水新城區方向邁進。2020年,泉州台商投資區將成為超千億元新經濟成長極,閃耀成泉州灣一顆璀璨的明珠。

基本信息

背景

泉州台商投資區泉州台商投資區
隨著海峽兩岸交往不斷擴大,福建省率先成為台商到祖國大陸投資的熱點。為了推進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加快改革開放進程,198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廈門杏林地區、海滄地區及福州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未開發部分18平方公里為台商投資區。1992年12月,國務院又正式批准廈門集美地區為台商投資區截至2010年,國務院共批准成立4個台商投資區,全部在福建省,分別是:廈門杏林台商投資區、集美台商投資區、海滄台商投資區和福州馬尾台商投資區。 國發〔2009〕24號檔案,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泉州設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

設立

洛秀組團位於泉州市城市規劃區東部,由惠安縣東園鎮、洛陽鎮張坂鎮百崎回族鄉組成,是泉州城市規劃八大組團中的重要部分。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跨江發展戰略和“東進、西拓、南下”的城市發展總體部署,泉州市城鄉規劃局於1998年9月開始委託天津規劃院和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共同編制洛陽秀塗組團的分區規劃。該分區規劃於2001年8月通過省內外專家技術評審,並提交2003年3月市政府第38次會議審議。2004年6月通過泉州市城鄉規劃局組織的聯合評審,為洛秀組團和台商投資區的啟動建設提供了科學的規劃依據。2005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提交了申報台商投資區的報告,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泉州台商投資區申報工作,分別於2005年1月、2006年3月兩次正式行文向國務院報告,2006年3月國務院批轉商務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辦理,商務部則分別於2007年4月、9月和2008年5月派出調研組到泉州調研。2009年5月,《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適時推進廈門、福州台商投資區擴區和新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2010年3月8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資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泉州台商投資區成為福建省開發建設的第五個台商投資區。2010年5月20日,《泉州台商投資區總體規劃(2010-2030)》獲得原則通過,7月15通過專家技術評審。2010年6月1日,惠安縣洛陽、東園、張坂、百崎4個鄉鎮和惠南工業園區正式委託泉州台商投資區管理。

定位

.泉州台商投資區
投資區城市性質定位為國家級台商投資區,泉州城市副中心,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支撐的生態型濱水城市新區和現代化的港口工業區。城市職能將包括:以新興產業和高端生產服務業帶動的城市創新中心;依託濱水岸線和濕地、水系、山體等自然資源構成的泉州灣東部生態休閒中心,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示範區。利用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礎設施延伸和輻射,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開發、高效率運作,把投資區建設成為海峽西岸中部地區的台商投資區,對台綜合改革配套的示範區,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極,爭取到2020年形成產值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新經濟發展高地,並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優惠、最高效、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台商投資區。
城市遠景規模上,根據《泉州台商投資區總體規劃(2010—2030)》,投資區城市人口規模將按90萬人進行控制,建設用地控制規模約為93.5平方公里,未來將向北、向東相應拓展,完善功能,同時將洛陽組團和張坂組團北部區域、東部山霞組團納入城市建設範圍。預計到2015年,投資區城市人口規模為3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35.7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為7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82平方公里。

區位

了
投資區位於惠安縣南部,泉州中心市區東面,涵蓋惠安縣的四個鄉鎮(洛陽、東園、張坂、百崎)和一個省級工業園區(惠南工業園區)。拓展面積和實際管理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四至範圍:東與惠安縣黃塘、螺陽、塗寨、山霞4鎮接壤,西至洛陽江,與洛江區、豐澤區隔江相望,南臨泉州灣海域,北接黃塘鎮,西北毗連洛江區。其中向國務院申報的面積為58平方公里,東起惠安“七一圍墾區”,西至洛秀組團中軸線,南臨泉州灣海域,北靠國道324線。整個台商投資區有24公里的海岸線,沿著洛陽江的岸線有21.8公里,區內的百崎湖沿岸有22公里。百崎湖區域位於台商投資區的西側,臨近洛陽江,水體資源豐富,其中僅水域面積就有3.5平方公里,百崎湖岸線多為自然岸線,生態資源較好,同時百崎湖也是當地最大的滯洪區。

交通

區位交通示意圖區位交通示意圖
投資區距離泉州中心市區僅5公里,與泉州市新行政中心隔江相望,緊靠國道324線和沿海大通道,北有瀋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福廈鐵路、漳泉肖鐵路,南有石湖港區、秀塗港區和泉州環城高速公路、泉州灣跨海大橋,杏秀公路貫穿片區,寧漳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也在此設立車站,交通便捷,位置優越,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根據規劃,整個投資區道路網路將形成“五縱五橫”的骨架路格線局,支撐台商投資區快速機動車交通要求。“五縱”為濱江大道、洛秀南北主幹道、洛秀東環路、杏秀大道、洛沙大道,“五橫”為324國道、惠城大道、洛秀東西主幹道、百東大道、沿海大通道。另外,投資區內將引入4條軌道交通線,分別為2號、4號、5號線和6號線,形成“兩縱兩橫”的軌道線網布局。同時,規劃3條城市快速公交線路,分別沿洛沙大道、杏秀路、百東大道布置,形成聯繫各個組團的公共客運主骨架;設定1處綜合公交樞紐,位於泉州東站,主要換乘交通方式為鐵路、長途、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小汽車、計程車、非機動車;設定一般公交環城樞紐10處,分別位於各片區,主要換乘交通方式為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小汽車、計程車、非機動車;規劃到2030年,共需公車輛1200輛,計程車1600輛。公交方面,公交路線主要有市公交公司經營的5路公車(泉山門停車場-台商投資區)、13路公車(泉州二院-台商投資區)和惠安縣公交公司經營的803路公車(張坂鎮-泉州汽車站);農村客運班車線路由惠安運輸公司經營,主要有惠安至秀塗、百崎、張坂和浮山等線路。
新洛陽橋、金嶼大橋後渚大橋百崎大橋東海大橋泉州灣跨海大橋等大型跨江、跨海大橋,將台商投資區與泉州市中心市區、東海行政中心,及晉江、石獅、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片區緊密地連在一起,使該區處於泉州市區、惠安、石獅、晉江的交接地帶。後渚大橋連線該區與後渚港,泉州灣跨海大橋將該區與石獅石湖港、晉江連線在一起。金嶼大橋跨越洛陽江,橋位距泉州灣約8公里,距上游的洛陽古橋約3公里,距下游的後渚大橋約4公里,大橋西接城東街(40號路延伸段),橫跨洛陽江後,與台商投資區白沙片區惠城大道相連,該大橋同時布置輕軌線。百崎大橋則一頭連著投資區百崎,一頭則連著豐澤區東海。從區位和功能上看,金嶼大橋主要承擔洛陽江兩岸的組團間跨江交通,北側的新洛陽橋(國道324線)主要以長距離過境交通為主,南側的後渚大橋主要承擔區域性城鎮的快速交通,百崎大橋則以組團的內部聯繫服務為主。秀塗港是台商投資區內的綜合性運輸港,位於泉州灣北岸,港區西側與大墜島相接,規劃利用距離秀塗陸域約2公里的深水區,結合大墜島建設島式碼頭區,並通過引橋與秀塗港後區相連。以秀塗港為中心,還將建設15平方公里的保稅港區,將其打造成為服務台商投資區、服務泉州灣中心城市的新港區。泉州晉江機場距離投資區約20公里,從機場到秀塗港只需10分鐘的車程。

產業

洛秀組團規劃圖洛秀組團規劃圖
投資區擬引進產業包括:新興產業主要選定光電產業(以LED、光伏產業和數字微晶片等為主)、新材料產業及現代裝備製造業三大類;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研發服務業、台資企業營運中心、涉台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保稅區或保稅港區);輕工產業。規劃建設中的泉州台商投資區的產業規劃分為三大片區
先進制造業片區 
具體布局了新材料的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現代裝備製造園,以及輕工產業提升園。其中新材料產業園發展以納米和超導為主要的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投資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型建築及化工新材料等等。光電產業用以發展LED、光伏產業數字衛星片為主,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園已發展船用設備,發電設備,軌道機車為主,輕工產業提升園主要是努力促進現有區域內的以鞋業,鞋材,紡織服裝和工業品為主的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現代物流業片區 
依靠12個十萬噸級的秀塗港,規劃建設15平方公里的國內最大的保稅港區,主要開展貨櫃港口的運輸專線、貨物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務,以及與國際航運配套的金融、保險、理賠、代理、檢測等業務。
現代服務業片區 
圍繞著百崎湖周邊、洛陽沿江岸和泉州灣的海岸,突出其山、海、湖的自然優勢,發展成為宜居、宜商的濱水區,具體布局了國際級會展、商貿中心和金融服務、企業運營中心、高級住宅和旅遊核心區,以及文教產業區,打造成為泉州新都市中心。

分區

九大功能區示意圖九大功能區示意圖
根據規劃,將結合水系、生態廊道、城市綠帶,形成多級生態廊道體系,以天然河流、山體和道路分隔,構築“兩帶一心環九區”組團狀的空間布局結構:“兩帶”即藍色生態帶和綠色生態帶;“一心”即管理創新中心;“九區”即古鎮風貌區、濱水宜居區、環湖服務區、民族風情區、科技產業區、臨港產業區、現代產業區、金融商務區、藍色經濟培育區。
古鎮風貌區:規劃人口規模15.4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6.70平方公里。
依託洛陽橋的旅遊資源,延續古鎮特色,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濱水宜居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0.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4.14平方公里。強調臨水、親水的特點,構建時尚濱水的現代住區,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環湖服務區:圍繞百崎湖形成以行政辦公、會展休閒、商業娛樂、體育醫療、度假療養、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的綜合服務區。規劃人口規模為2.43萬人,城市建設用地4.79平方公里。
民族風情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8.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21.52平方公里。保護並延續百崎鄉民俗文化和風情,形成閩南特色突出的旅遊風情小鎮,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旅遊觀光、民俗體驗為主。
科技產業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8.2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5.12平方公里。以光電、新材料及裝備製造等生產加工型產業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的功能區。
臨港產業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為15.12平方公里。以最佳化升級的傳統產業、臨港物流產業為主的功能區。
現代產業區:規劃人口規模為11.91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8.11平方公里。以製造業、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的功能區。 

金融商務區:規劃人口規模為2.69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87平方公里。以金融商務、行政辦公、娛樂文化、外省市辦公設施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務為主。
藍色經濟培育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為6.74平方公里。以度假會議、旅遊休閒、高端服務業、品牌創新等研發服務型產業為主的功能區。

用地

泉州金門直航路線圖泉州金門直航路線圖
投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8k㎡,其中可綜合利用面積約35k㎡,近期用地30k㎡,遠期58k㎡,拓展面積為200k㎡。
居住用地 
在投資區東園、杏田、秀塗港、惠南和張坂五個片區內均配置有居住片區,用地規模為1.21k㎡。東園居住片區範圍為東園鎮區域;杏田居住片區範圍為杏田大道以北,杏秀路以東,疏港路以西區域,以職工公寓和二類居住用地為主;惠南居住片區範圍為通港路以北,杏秀路以東,疏港路以西區域;秀塗港居住片區範圍為秀塗港區域;張坂居住片區範圍為張坂鎮區區域;獨立組團為在南北主幹道東側布置的為工業區配套的小規模獨立居住組團(2個)及農居組團(1個);產業兼容人居指在產業社區中心,組團中心分別兼容適量職工公寓和單身公寓性質的人居用地。
商業金融業用地
在東園鎮的西部規劃布置大中型商業服務、商務辦公休閒娛樂等市、區級商業金融設施;建設成為以商業為主,包含休閒、娛樂等功能的大型商業街區;各居住社區中心布置為居民日常生活配套的商業設施;各產業社區中心,物流社區中心布置各類專業市場,超市和專業化生產性服務設施。商業金融用地規模為201.36h㎡。
工業用地

工業用地規劃面積為2164.95h㎡,占投資區總規劃面積的37.33%。產業園區由杏田片、東園片、惠南片、秀塗港片和張坂片構成。其中,杏田片2個產業為發展新材料、文教等產業,規劃為一類工業用地。東園片2個產業,主要發展光電產業和高端研發產業,規劃為一類工業用地。惠南片1個產業,為輕工產業提升園,為一類工業用地。張坂片3個產業,主要發展現代裝備製造產業、保稅物流產業、臨港產業和濱海等休閒性旅遊產業,規劃以一類工業用地為主。規劃遠期嚴禁設定二、三類工業用地。規劃建議每個產業社區設定一處標準廠房用地,用地規模占總量的10%以上。
倉儲用地
倉儲用地面積為131.86h㎡,占投資區總規劃面積的2.27%。規劃形成“1個區域性保稅物流園區,5個片區物流基地,8個組團物流點”的四級空間配套體系。區域性保稅物流園區規劃共1處,即秀塗港區保稅物流園區。城市物流中心規劃共2處,其中外沙物流中心為城市產業和生活服務;金清港物流中心以服務鄰近工業為主。
片區物流基地規劃共5處,其中秀塗物流基地主要依託港口以服務於本區和周邊產業為主;杏田、東園、惠南、張坂物流基地為鄰近的產業提供就近服務。物流點靠近產業社區、產業組團,為特色產業發展服務。
綠化用地 

規劃形成6條生態綠化廊道,4條主要道路防護綠帶,網路狀的路河綠帶,多個景區,城市公園的點線面相套嵌的多層次,生態化,網路狀和富有特色的綠地系統。綠化用地面積為1124.48h㎡,占總規劃面積的19.39%。
規劃沿泉州灣布置生態防護林帶,控制寬度一般在300m以上,其中海岸防護林控制寬度宜在200m以上。規劃其它城市快速路及一級主幹路每側綠頻寬度不小於20m;二級主幹路每側綠頻寬度不小於10m;區內主要河網水系均予保留,同時對局部水系進行溝通或改造,河岸綠帶根據河道位置,寬度和功能一般控制寬度宜在15m以上。

意義

泉州-台灣海上直航里程圖泉州-台灣海上直航里程圖
據泉州市2004年11月16日的一份外經貿工作匯報材料:泉州市是著名的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進入21世紀後,全國掀起了新一輪台商投資大陸熱潮,但泉州市利用台資卻呈負增長趨勢,這與泉台關係極不相稱。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泉州缺乏台商投資區,對台招商品牌不強,影響台資企業的集聚。
在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的作用和意義:首先,作為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台之間具有人緣、地緣、血緣等優勢,在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可以提高吸引台資的品牌效應,有利於台商在家鄉投資貿易。
其次,國家在福建省的開發區布局不盡合理,全國僅有的四個台商投資區集中在福州、廈門福州、廈門有保稅區,莆田有國家級旅遊區,漳州福州有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而泉州市至今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出口加工區、保稅區或開發區,招商品牌的吸引力不強。再次,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GDP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是中國六大石化基地之一,具有承接台資轉移的有利條件,設立台商投資區,將有效提高泉台經貿合作的水平。
綜上,設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對於泉州的意義是重大的。它不僅是福建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構築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有助於泉州產業的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通過台商投資區引進優質台資企業,可以提升自己,加快成長,進而促進泉州產業、港口、城市發展,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實現泉州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走前列的目標。

優勢

泉州灣跨海大橋線路示意圖泉州灣跨海大橋線路示意圖
在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區位優勢。投資區與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西靠洛陽江,南臨泉州灣,中間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湖區、被譽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擁有海岸線24公里,12個以上的10萬噸級碼頭和多個萬噸級碼頭,是中國少有的依江、傍湖、臨海區域,區位條件極為優越。
城市依託。投資區規劃及控制範圍已列入了2009年5月福建省建設廳審查通過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範圍,可以充分藉助中心市區的延伸和輻射,承接中心市區的人才、科技、經貿、文化和金融等服務。
交通完善。投資區北有瀋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福廈鐵路、漳泉肖鐵路,南有石湖港區、秀塗港區和泉州環城高速公路、泉州灣跨海大橋,距離福廈鐵路惠安站14公里,
距離福廈鐵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離泉州晉江機場約20公里,324國道貫穿投資區北部。
人才保障。泉州擁有有國立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仰恩大學、黎明職業大學、理工學院、航海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電力學院、陶瓷學院等綜合性大學和理工科院校,且設有七個博士後工作站。
產業基礎。泉州已初步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等五大傳統產業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配件、生物醫藥等五大新興產業,產業集聚成效顯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