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土壤

在北方,沼澤地區的暖季雖不長,但氣溫較高,土壤水分充足,植物生長繁茂,每年有大量枯枝敗葉等有機物進入土壤。 冷季氣溫低,延續時間長,土壤微生物活動很弱,有機物不能充分分解,因而在剖面上部形成深厚的泥炭層或腐殖質層。 在南方,由於熱量條件好,土壤有機質分解快,未見形成泥炭,有機質含量約5%。

沼澤土壤是指在地形低洼,母質粘重,透水不良,氣候濕潤,地表積水多,地下水位高,經常處於季節性或長期積水狀態,生長喜濕性植物(以莎草科植物為主)的條件下形成的土壤。在我國分布很廣,但以東北和川西北高原比較集中。東北地區的沼澤土以大興安嶺和三江平原面積較大;川西北地區以黑河流域面積較大。在北方,沼澤地區的暖季雖不長,但氣溫較高,土壤水分充足,植物生長繁茂,每年有大量枯枝敗葉等有機物進入土壤。冷季氣溫低,延續時間長,土壤微生物活動很弱,有機物不能充分分解,因而在剖面上部形成深厚的泥炭層或腐殖質層。川西北高原的泥炭層一般厚3m,最厚可達6m,有機質含量在50%以上;東北地區的泥炭層一般厚0.2-1m,有機質含量為10-20%,高者可達50-70%。剖面下部則由於水多氧少,大量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還原性物質使下層土壤產期處於還原狀態,進行著潛育化過程,形成一個灰藍色的潛育層。在南方,由於熱量條件好,土壤有機質分解快,未見形成泥炭,有機質含量約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