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管道

油品管道
oilpipeline
輸送原油、成品油的管道。又稱輸油管道。由連線成線的鋼管、輸油站、儲油庫等組成。輸油站包括增壓站、加熱站、熱泵站、減壓站和分輸站等。油品管道按所輸油品分為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截至1990年底,中國共有油品管道總長8684.4千米,其中原油管道長7767千米,成品油管道長917.4千米。
原油管道輸油是原油運輸的主要方式。世界上原油的總運量中,約有85%以上是由管道承運的。原油管道輸油的方法按原油性質分為等溫輸送和加熱輸送。低凝固點、低粘度的原油常用等溫輸送方法,即原油直接進入管道輸送,其輸送溫度等於管道周圍的環境溫度。易凝易粘油品則須加熱輸送,即通過加熱站或熱泵站加熱所輸油品,使其不凝、低粘,從而降低輸油的動力消耗。中國的原油幾乎都是易凝高粘原油,因而原油管道輸油基本採用加熱輸送的方法。這需要在管道沿線設定若干加熱站,以補充原油輸送時在沿線損失的熱量。當所輸油品為重燃料油時,由於其粘度大,需要較高的加熱溫度,通常還採用外加保溫層措施,如用聚氨酯泡沫塑膠保溫層,這樣可以減少加熱站數目,較為經濟。
成品油管道輸送的成品油主要是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民用液態燃料等。輸油方法多採用油品順序輸送方法。即在一條管道中,按一定順序連續輸送多種油品。油品輸送順序的排列原則是相鄰油品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要相近,以減少混油量。如法國成品油管道中輸送成品油和原油的油品輸送順序為:優質汽油→常規汽油→噴氣燃料→柴油→民間燃料→柴油→輕質原油→中/重質原油,然後再按相反的順序往下排列。輸油時,可在相鄰的兩種油品間採用隔離器或隔離液使之隔離,也可以不用隔離而讓相鄰的兩種油品直接接觸。無論用哪種方法,都會產生混油現象。因此,當油輸送到終點後,要進入分輸站,將純油品與混油分切開來,如果純油批量相當大,分切出的混油則相對很少,在允許的摻混率範圍內,可以將混油摻入純油;如不允許摻混,則可將混油送至煉油廠回煉,或者作降級處理。成品油管道運輸的特點是成品油批量多,交油點多,因此管道起點段的管徑較大,輸油量大,經多處交油分輸以後,輸油量減少,管徑則可隨之減小,由此形成成品油管道多級變徑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