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簡稱河南省地礦局地礦一院)位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運河中樞”——洛陽市。創建於1957年,前身為欒川地質隊、豫0一隊、省地質三隊;1980年4月組建成立了“河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調查隊”;1990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廳第一地質調查隊”;2001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調查隊”; 2012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是以地質找礦和科研為主的知識密集型單位,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工環、物化探、地質災害評價與治理、地質測繪、非煤礦山安全評價、化驗測試等業務活動,工作區域遍及全國各地及國外多個國家。 現有25項資質,其中國家甲級資質8個, 建院以來,地質勘查成果顯著。參與發現和評價了小秦嶺金礦田,查明金資源量500餘噸,為河南省成為全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承擔的“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項目建立了小秦嶺“一街五巷三層樓”的構造控礦模型,項目成果獲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承擔的“小秦嶺金礦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圍金礦普查”項目,成果獲國土資源部“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承擔的省兩權價款地勘基金項目“河南省禹州市張得區煤詳查”獲全國兩大找礦成果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前身為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調查隊,目前升格為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並於日前舉行揭牌儀式。作為省地礦局駐洛的一支專業性地質找礦隊伍,近年來,該院充分發揮地質技術優勢,相繼發現了欒川特大型鉬(鎢)礦田、新安特大型鋁土礦等多個大型礦產地,同時還相繼實施了鄭少洛高速公路沿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伊川寶雨山礦山環境治理等地質環境服務項目,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省地礦局副局長李興國,市領導譚建忠、陳衛平出席揭牌儀式。

歷史沿革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調查隊始建於1952年。

原河南省地礦廳地調四隊和探礦五隊按照國土資源戰略重組要求組建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勘查院。

領導班子

院長、黨委副書記:李永超

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協助書記主持院黨委工作。

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鐵健康

主持院黨委工作;協助院長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負責院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信訪穩定和機關日常工作;分管政治處、團委。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任彧仲

負責地質環境和測繪管理工作、相關經濟契約管理、多種經營工作;分管三分院、五分院、實驗室、洛陽市地質環境技術中心、子弟學校。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總工程師:孫衛志

負責地質勘查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地質諮詢、“走出去”工作、相關經濟契約管理、科技與套用工作;分管總工辦、地質諮詢中心、一分院(信息中心)、河南華豫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河南中聯礦業有限公司。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振閩

負責安全管理、企業、改革改制工作、礦業開發工作;分管安衛科、院級公司及子公司。

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詹曉軍

主持院工會工作;負責人事、財務工作;分管人事勞動科、計畫財務科、八分院。

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崔建華

主持院紀委工作;負責監察、審計工作;分管監察室、審計科。

豫礦天源公司監事會主席:姚維利

負責離退休工作、職工健康、定點駐村幫扶工作;分管離退休管理中心、六分院、職工醫院、定點駐村幫扶工作隊。

豫礦天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建之

主持院級公司全面工作;協助院總工程師工作;負責資質管理與維護、質量體系管理、院自有礦權及社會礦業權登記與管理、勘查與開發工作、相關契約管理;分管九分院。

豫礦天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加燦

負責基地管理工作;分管辦公室、基地管理中心、十一分院、十四分院。

科研實力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簡稱河南省地礦局地礦一院)位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運河中樞”——洛陽市。創建於1957年,前身為欒川地質隊、豫0一隊、省地質三隊;1980年4月組建成立了“河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調查隊”;1990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廳第一地質調查隊”;2001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調查隊”; 2012年更名為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是以地質找礦和科研為主的知識密集型單位,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水工環、物化探、地質災害評價與治理、地質測繪、非煤礦山安全評價、化驗測試等業務活動,工作區域遍及全國各地及國外多個國家。

院下設11個職能科室(部門),15個生產科研服務單位,截止2016年底,職工總數1272人,其中在職職工649人,離退休人員623人。在職人員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5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6人、高級工程師105人,工程師176人。

現有25項資質,其中國家甲級資質8個,分別是: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質鑽探、地質實驗測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害治理工程設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質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乙級資質8個,其他類資質9個,擁有一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這些高級別的技術資質,增強和拓寬了我院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建院以來,地質勘查成果顯著。參與發現和評價了小秦嶺金礦田,查明金資源量500餘噸,為河南省成為全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承擔的“小秦嶺深部金礦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項目建立了小秦嶺“一街五巷三層樓”的構造控礦模型,項目成果獲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承擔的“小秦嶺金礦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圍金礦普查”項目,成果獲國土資源部“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承擔的省兩權價款地勘基金項目“河南省禹州市張得區煤詳查”獲全國兩大找礦成果之一。

50多年來,發現各類礦產40餘種,探明以欒川三道莊和南泥湖鉬鎢礦等為代表的特大型礦床5個,以洛寧上宮、小秦嶺金礦田為代表的大型礦床12個,其他類規模礦床(點)240餘處,提交各類地質勘查成果報告千餘份,潛在經濟價值上萬億元。近年來,我院發現和提交大中型礦產地29處。其中,特大型煤礦1處,大型煤礦1處,大型金礦2處,大型鉛鋅礦1處,大型螢石礦1處,大型鋁土礦1處,大型石膏礦1處,大型水泥灰岩礦1處,中型銻礦1處。探獲金160.534噸,煤53.4億噸,鉛24046萬噸,鋅22.22萬噸,螢石2076萬噸,鋁土11399萬噸,石膏9050.01萬噸,水泥灰岩16.984億噸,銻13803噸等資源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我院先後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一等獎1項,地礦部找礦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地礦部勘查成果獎5項、科技成果獎5項,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2項。曾兩度榮獲“全國地質勘查功勳單位”,兩次被國務院授予“為我國黃金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稱號。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國土資源系統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先進集體”、“河南省十大最具科技創新力單位”、“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百強地質隊”、“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河南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先進單位”等多項高級別榮譽 。

機構設定

下設機構

南陽地調分院

內蒙地調分院

平頂山地調分院

新疆地調分院

物探分院

鑽探公司

河南中州岩土水務有限公司

南陽金地建築基礎有限公司

舞鋼採掘公司

物業公司

基地辦

物資機械公司、

岩礦檢測中心

圖文中心

科研任務

擔負著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找礦和商業性地質調勘探、科研等任務;同時,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將地勘經濟融入區域經濟,拓展了服務社會的能力。

主要業務

——區域地質、礦產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礦山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多目標生態地質、大地控制、地形測量、探礦工程等。

——礦產資源開發,礦山勘查、設計;產品的選取、冶煉、加工、銷售;資源的評價與投資開發。

——岩土工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測量測繪;油井、地熱井施工;水廠建設。

——樁基施工、軟地基處理、基坑支護降水、土石方工程、管道施工、水工建築物施工等。

——岩石、礦物、金屬、非金屬製品、自來水、純淨水、礦泉水、毒物及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驗、檢測、檢疫;土工實驗;金銀、珠寶、玉器鑑定。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勘查院

科研榮譽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先後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一等獎1項;地礦部找礦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四等獎5項;地礦部勘查成果獎5項;地礦部科技成果獎5項;河南省科技成果獎3項。曾兩次榮獲“全國地質勘查功勳單位”,兩次被國務院授予“為我國黃金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兩次被原地礦部授予“科學技術研究先進集體”並給予“金礦勘查一等功”嘉獎。

2011年,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榮獲了“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特別貢獻單位”,“國土資源部抗旱找水打井先進集體”、“河南省十大科技創新力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