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贗品博物館

基本簡介

冀寶齋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冀州市(縣級市)衡水湖畔南岸,由冀州市二鋪村興建,屬村集體所有,2010年7月正式開館。自1970年至今擔任該村村支書的王宗泉任該館館長。

閉館整頓

博物館沒註冊

[1]“冀寶齋博物館沒有在河北省文物局註冊,不是正式註冊的博物館,他們自己弄個牌子就招呼起來了。”張立方說:“民間博物館正常應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記,說明文物合法來源等。”記者在冀寶齋博物館辦公室看到了由冀州市民政局2011年8月25日為其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業務主管單位是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記者隨即採訪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張慶振,他說:“應該是省級批的這個博物館,但我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省里批的博物館的文。”冀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國棟表示,他們就是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給予冀寶齋博物館登記註冊。

展品真假不重要

在冀寶齋博物館大門上,赫然掛著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A旅遊景區等牌子。共青團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頒發牌子時,是地方推薦的,並沒有到實地去過。
該館總顧問魏英俊認為,不論真假對錯,都是出於對中華民族古老瓷文化的保護弘揚,沒必要對展品的真假吹毛求疵。冀州市10日下午通報稱,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媒體關注的問題和質疑展開調查。在此期間,冀寶齋博物館閉館進行整頓,摘除所有授予的牌子。

新聞訪談

屬村集體所有 村支書擔任館長
[2]據該館總顧問魏英俊介紹,這個博物館有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4萬多件藏品,是王宗泉近30年逐漸買來收藏的。魏英俊稱:該館有幾十件“元青花”,其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全國聞名。
記者採訪了河北省文物鑑定中心研究員、古陶瓷鑑定專家穆青。他說:“這個博物館正式開館前,我和另外一個專家去鑑定過一次,在館長王宗泉的辦公室和庫房放的東西沒有真的,都是現代新仿品。”穆青表示,他所看到的冀寶齋的藏品市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說:“我們看過展品,東西肯定都不對,那些元青花沒有真的。冀寶齋博物館自稱的元青花的數量比全世界的總量還多。他們說,你們官方不認,我們自己認。”
接受記者採訪時,魏英俊承認有些展品他們也無法確定真假。
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們現在還在收東西,有人給他們送。魏英俊說,現在已有收購網路,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的。
主管單位為市文廣新局
“冀寶齋博物館沒有在河北省文物局註冊,沒有走過手續,不是正式註冊的博物館,他們自己弄個牌子就招呼起來了。”張立方說:“民間博物館正常應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記,說明文物合法來源等。”
“現在是他們自己在弄,他們自己在造勢,自己在編故事呢。”張立方說。
記者在冀寶齋博物館辦公室看到了由冀州市民政局2011年8月25日為其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法定代表人是王宗泉,業務主管單位是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張慶振說,冀寶齋博物館建設的時候就沒有冀州市文化部門的手續。2007年建成以後,他們要該局按照在民政局登記註冊的要求為其提供補辦手續。
張慶振表示:“為其補辦手續時就只是做了一個初審,即有場地,有藏品。”

相關介紹

“一年三四千學生來參觀”

在冀寶齋博物館大門上,記者看到,赫然掛著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A旅遊景區等牌子。地方官員也表示,該博物館是一張地方文化名片。
魏英俊說:“我們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人類文明,是該博物館獲此殊榮的原因,近一年內有三四千學生前來參觀,接受教育。”

那么這些牌子是否是真實的?記者10日分别致電河北省科技廳、共青團河北省委、河北省旅遊局核實,他們確認冀寶齋博物館是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和國家級3A景區。目前他們正在開展核查當時評選材料等工作。
共青團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頒發牌子時,是地方推薦的,並沒有到實地去過,只是覺得這是個給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場所。
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審批程式首先是市科技局推薦,然後組織專家評審、考察,然而評審中就沒有搞文物的,都是搞科學的,專家去了就是聽介紹,對展品的真假沒有鑑別能力。專家的評價角度有問題,只是想把瓷器的製造技術和工藝進行科普。
河北省文物局已經要求當地相關部門對媒體所報導的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並將調查結果於12日之前上報。有關部門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冀州市10日下午通報稱,由冀州市文廣新局會同相關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媒體關注的問題和質疑展開調查。在此期間,冀寶齋博物館閉館進行整頓,摘除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整改。

數說

據統計,到2011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民辦博物館有535家,沒有登記註冊有1000家左右。
535家民辦館占了全國博物館總量的14.91%,民辦博物館已經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文物局在全國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民辦博物館數量占博物館總量的20%。但民辦博物館行為規範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舉措

國家文物局:開展民辦博物館評估工作
據新華社電 國家文物局9日發出通知,7—8月委託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開展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實可靠、有鑑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
近日,某民辦博物館的一些“雷人”藏品引發網友集體諷刺和抨擊,不少聲音強烈要求主管部門加強民辦博物館的規範和管理,防止一些喪失基本文化水準、“藏假納贗”的民辦博物館欺世盜名、貽害文明。
據悉,國家文物局的相關通知要求各地組織轄區內各類民辦博物館依據《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得分表》認真自評,填報“自評分”和編制自評報告,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審核填寫“省局評分”,並於8月1日前將《得分表》連同各館自評報告報送中國文物報社。
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將組織專家依據各地報送的民辦博物館評估材料進行覆核評分(並視情況組織專家小組進行現場調查)和深入分析,編制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評估報告並報送國家文物局。
在總分為1000分的評估分中,藏品真實可靠,有鑑定證明、來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標占150分,陳列展覽占了120分,其中包括:制訂與辦館宗旨相符合的收藏政策、標準和規劃;藏品不少於800件(套),且能夠形成展覽體系,以大體量實物收藏為主的,可適當放寬標準;藏品真實可靠,有鑑定證明;藏品來源合法,博物館所有權明晰;展品以原件為主,使用復、仿製品、輔助展品要明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