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特產

河北特產

河北特產有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春不老,固安柳編,贊皇金絲大棗,阜城杏梅,魏縣鴨梨,黃驊冬棗,曲陽石雕,承德驢打滾,宣化油麵窩窩,白運章包子,寬城板栗,唐山骨質瓷,蔚縣八大碗,冀州燜餅,葦編工藝畫,承德民間剪紙,承德木雕,晉州鹹驢肉,涿州御米,錯橋果核雕,唐山陶瓷,冀州玉雕,曲陽石雕,黃驊毛蚶,蜜汁鮮桃,河北柿乾,唐山蜂蜜麻糖,東陵糕點,大名五百居香腸,勝芳松花蛋,巨鹿串枝紅杏等。

基本信息

漕河驢肉

漕河驢肉漕河驢肉

漕河驢肉發祥於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漕河鎮。據傳,宋時漕河一帶有漕幫、鹽幫兩大幫會勢力,漕幫運糧,鹽幫運鹽;因利益糾葛,雙方矛盾很深,經常兵戎相見。漕幫俘獲鹽幫馱貨毛驢,宰殺食之,以示慶賀。由此,當地形成吃驢肉的習慣,逐步探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製作工藝。康熙下江南曾將漕河驢肉火燒引入皇宮,成為貢肉。傳承獨特的驢肉加工技藝,所產漕河驢肉成色鮮嫩、熟度透徹、不塞牙膩口、大塊成型、香味濃郁之特點,備受顧客青睞。漕河驢肉參展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演了《大宅門1912》,相繼被評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產品。

保定鐵球

王鐵匠保健球王鐵匠保健球

“保定鐵球”(俗稱王鐵匠保健球)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有著民眾觀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錚亮,其內部結構複雜,球內有球,並裝音板,兩個為一付,俗稱"一公一母"。拿在手中運轉坊來,音響各異,有高有低,清脆悅耳,既能收到調筋理神之功效,還能在鐵球的纏綿悅耳音響中陶冶性情。舊時官宦、商賈進京往返於保定余中,必購買此物,作饋贈親友或達官顯貴的見面禮。 現在的保定鐵球,是在沿襲了明清古老製作技術上,經過改進與革新研製而成的,工藝更加精細,結構更加科學。 實踐證明,健身球不單是一種運動工具,而且具有調理精神,強壯筋骨的健身作有,對某些常見病,如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頸椎病、肩周炎、偏癱後遺症、手指功能障礙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保定面醬

保定面醬保定面醬

始產於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質量優良,久負盛名,是理想的烹飪調料。保定面醬由優質麵粉釀造而成。質稠味甜,色澤紅褐,盛入碗中倒置不流。傳統釀造是將麵粉製成團狀,蒸熟後裝入竹匾或木盒發霉數日,然後取出入池加淡鹽水經日光曝曬半年而成。如今已在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生物技術人工培養米麴黴制曲,利用太陽能低溫低鹽發酵釀造。槐茂甜麵醬入口綿甜,營養豐富,既可生食,又是烹飪的調味佳品。保定的小吃之所以香飄萬里,受到老百姓的青睞,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烹炒燉燴中加入面醬調味。

保定春不老

保定春不老保定春不老

亦名雪裡紅,是保定三寶之一。醃製後,無論存放多久,即不生筋,也不長柴,無苦澀味道,顏色嫩綠新鮮,為冬春季節不可多得的蔬菜。用保定春不老?做醃菜、生食和炒菜均宜,是城鄉人民頗受歡迎的蔬菜。

固安柳編

固安柳編固安柳編

產於河北固安。如編製衣簍,一般經過打底、圓底、收口、袋把等,每道工序均須編織緊密,花條牢固,紋理整齊。收口為重要一環,系將原有經樁免倒後作緯,相互交壓等多種技法,由左向右逐漸編為條狀。果盤、花籃、茶几等色調和諧,編紋緊密清晰,圖飾優雅大方,輕便,結實實用;其仿古花瓶及宮燈造型古樸,圖飾秀美,色澤渾厚,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贊皇金絲大棗

金絲大棗金絲大棗

又名贊皇大棗。產於河北贊皇。長圓形,果頂稍凹入皮,呈褐色,外形美觀,白亮紫紅,肉厚皮薄,油大味甘,曬乾掰開,尺余長的蜜絲維連不斷。鮮棗甜脆可口,乾棗肉綿甘香,含糖量達62%-70%,每百克鮮棗含維生素3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多140倍,比蘋果多69倍。

果實性狀:果實長圓形或倒卵形。平均果重17.3克,最大果重29克,大小整齊。梗窪小,中等深。環窪窄小,較深。果面廣圓,頂端稍凹陷。果面平整。果皮深紅褐色,光澤較差,韌性好,不裂果。果肉近白色,緻密質細,汁液中等,味甜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0.5%,可食率96.0%,制乾率47.8%。鮮食風味中上,乾制紅棗果形飽滿,有彈性,耐貯運,品質上等。果核紡錘形,核內不具種子。在產地,9月下旬成熟採收,果實生育期100天左右。

阜城杏梅

阜城杏梅阜城杏梅

以杏梅著稱的阜城縣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杏梅之鄉”,這是我省惟一獲此殊榮的地區,阜興牌杏梅終於闖出家門,走向國際大市場。

阜城杏梅屬於杏、李的雜交種,栽培已有500餘年的歷史,連續六年被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評為名優新產品。

魏縣鴨梨

魏縣鴨梨魏縣鴨梨

魏縣鴨梨早在北宋就開始種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朝知縣毛天麒曾留下“長風響梨葉,秋光遍原埠”的詩句。適宜的水土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造就了魏縣鴨梨優良的品質。其果型端正、個大皮薄、汁多肉細、渣少核小、酸甜適度、香酥可口,並有消渴潤肺、滋養皮膚之功效。古今馳名、享譽中外的魏縣鴨梨在清朝曾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之享用。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質量鑑定會上,魏縣鴨梨榮獲鴨梨系列第一名。1995年魏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魏縣鴨梨簡介魏縣地處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處,是一個以鴨梨為主的果樹大縣,擁有鴨梨面積15萬畝,產量20萬噸,素有“梨鄉”之稱。

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 )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髮展形成。如今,這裡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纍纍。

黃驊冬棗為皇家、貴族所推崇、喜愛,故而在歷史上有著高貴品質和傳奇色彩。“秦始皇聞之以為長生之果,久尋未得”。漢武帝太初三年東巡得之,謂之“棗中極品”,封為“仙棗”。弘治三年,明孝宗朱佑樘得之,以為神果,謂之“百果之王”,封為“貢棗”。此制沿襲至清,上下500年。

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曲陽石雕

《曲陽縣誌》記載:“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據現有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漢代,曲陽石雕已用於建築業了。曲陽縣城南有座“狗塔”,據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5年),為紀念一隻曾保護他逃出大火的義犬而徵召當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時期(公元386-534年),曲陽石雕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全國各地崇尚佛教,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從而也促進了曲陽石雕中各種佛像作品的發展。曲陽石雕佛像造型莊重優美,面貌嚴肅威武, 或慈藹端莊,線條流暢,至今仍是傳統的主要石雕品種。1953年,從古剎修德寺出 土文物中,發掘出佛像、金剛像等石雕作品200多件。在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東魏天平(公元534?537年)等年號和作者姓名。 經查明,上述這些作者都是曲陽縣人。唐、宋兩代,曲陽石雕藝術更加繁榮,作品流傳全國許多地方,除石雕佛像外,歷年發掘出土的還有曲陽石雕動物、瓜果等。

承德驢打滾

承德驢打滾承德驢打滾

承德地區盛產黍米,承德叫黃米,性粘。“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捲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張北油麵窩窩

張北油麵窩窩張北油麵窩窩

張北作為張家口的一個地區並不大,但街道古樸,車穿行在有明代建築的鼓樓大街,灰城樓,磚墁地,長街老樹舊鋪面,與北京繁華都市景觀相比,另有一番風韻。

來到一家大號“雜糧館”的餐廳,十分潔淨。臨窗而坐,古城市井畫卷近在眼前。正聊著,冒著火苗的“張北羊肉鍋”、盤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籠熱氣騰騰的油麵窩窩上來了。我定睛一看,籠中的窩窩煞是好看,手工捏攏,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瑩剔透,香味撲鼻,服務員又將滷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黃花菜勾的鹵,誘人食慾。來自京城的我面對如此有特色的風味小吃,只有大飽口福了。夾著油麵窩窩,蘸著蘑菇滷汁,吃到嘴中,脆、爽、鮮香、筋道。李科長忙著介紹:“油麵是好東西,滋補健脾養中氣,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張北的油麵做的花樣可多了,有貓耳朵、蒸撥魚、燙麵餃,哪樣都好吃,可就一樣不好,只能吃六分飽。”

白運章包子

白運章包子白運章包子

回族麵食廚師白運章創製。鮮牛內絞餡,拌以多種調料、佐料、切碎擠乾的菜料,麵粉作皮,包餡,蒸熟。皮薄、邊窄、餡大、油香、形美,隔皮見餡,由餡成丸,入口噴香。已有70餘年製作歷史。

白運章(1880-1944)保定市頭條胡同人(清真西寺後面),回族,自幼習武,一米八的身材,膀大腰圓,濃濃的眉毛下有一對灼灼有神的眼睛,留著一個八字鬍須,品德仁厚、豪爽,樂於助人。

父親白玉亭,母親白安氏,兄弟三人,大哥白俊峰,二哥白劍壇,白運章行三,祖孫三代都是靠做小買賣為生。兄弟三人自幼拜武術大師平敬一為師,習武,摔跤,還練了一身好氣功。光緒二十一年,保定滿回兩族發生了械鬥,大師平敬一的一幫弟子,將旗人武術教師爺關洛胤打死,人命關天,大案驚動了官府,派人前去追捕,弟子們四處逃散,有的去了武漢、天津、北京,有的逃到鄉下,大哥白俊峰逃到了鄉下,待事件平息後在馬號靠說評書為生;二哥白劍壇逃到了北京,靠正骨醫術為生;白運章逃到了天津,和侄子白喜貞一起在街頭打把式賣藝為生,在天津收下了吳幼林,拜白運章為師,學習武藝,二人親如父子。

寬城板栗

寬城板栗寬城板栗

寬城板栗,中國著名特產,產地是河北省寬城。有“東方珍珠”之美譽,榮獲“河北省農業名優產品稱號”。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

寬城地處燕山深處,土壤富含鐵、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適宜板栗生長。果面褐紅油光,果肉黃白適宜,果實飽滿,粒大均勻,平均每公斤130粒,單果重7.35克,最大果重10.08克。食用甘甜適口,果皮炒熟易剝,有“東方珍珠”之美譽,榮獲“河北省農業名優產品稱號”。

唐山骨質瓷

唐山骨質瓷唐山骨質瓷

骨質瓷的英文名字叫BONE CHINA。權威翻譯應當是“骨灰瓷”。一九九一年以後為避諱“骨灰”而改逐漸改稱“骨質瓷”。骨質瓷燒成溫度較低,與高溫硬質瓷對應屬於軟質瓷。

骨質瓷是世界公認的高檔瓷。世界上生產骨質瓷的著名廠家有英國的皇家道爾頓(ROYALDOULTON),皇家烏斯特(Royal Worcester),還有德國的羅森塔爾,日本的鳴海(NARUMI),諾太克(NORITAKE)、日光(Nikko)等。

蔚縣八大碗

蔚縣八大碗蔚縣八大碗

是蔚縣的傳統名餚,顧名思義,八大碗即指席上的主要菜餚數量,一般為絲子雜燴、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塊子雜燴、渾煎雞、清蒸丸子、銀絲肚等八類。八大碗有葷有素,烹飪精細,鮮美可口,是當地宴賓會客的名餚。

冀州燜餅

冀州燜餅冀州燜餅

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期,燜餅始於冀州。舊時,冀州有一個傳統,叫做“幼而讀書,長而經商”。一些聰明的冀州餐飲人跟隨著經商的熱潮,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設立了冀州館,使“冀州燜餅”落戶並逐漸成名。

後來,冀州傅官村人劉立平秉承冀州燜餅的傳統工藝,把這一傳統食品提升到一個新檔次。他做的燜餅色澤黃亮、勁道鬆軟、不粘不連、滋味醇厚、香氣撲鼻,並且還有素燜餅、肉燜餅、黃菜(即雞蛋)燜餅、鴛鴦燜餅(一盤兩樣)等多個品種。解放後,劉立平的傳人楊站長在碼頭李供銷社飯店做廚師,1966年還為視察地震災區的周總理做過燜餅。楊站長的徒弟馬丙樹長期主灶冀州湖賓樓飯莊,用冀州燜餅先後招待過來自俄羅斯、美國、日本、以色列等21個國家的客商,被河北省勞動廳授予“業務技術能手”稱號。

葦編工藝畫

蘆葦畫蘆葦畫

由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蘆葦畫,是用白洋淀蘆葦製作的工藝畫,畫面本色天然,色澤淡雅樸素,製作考究精美,具有濃厚的水鄉特色。

尤其是那些人物和動物畫,手法細膩,清新古樸,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代表作有《漁歌唱晚》、《月上船頭》、《荷花圖》、《垂釣》、《漁家姑娘》、《鍾馗》等。曾榮獲“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首屆河北省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銀獎。作品曾先後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家。

承德民間剪紙

承德剪紙承德剪紙

傳統民俗工藝美術在承德由來已久,剪紙就一直是承德地區滿漢等民族中最為盛行的民間民俗藝術之一。

承德民間剪紙歷史悠久,以承德市富家、豐寧滿族自治縣、承德縣橋杖子陳氏為代表的承德剪紙與300年山莊文化同步已有300多年歷史。民俗與剪紙藝術緊密相關,每逢當地滿漢居民的節日或婚喪嫁娶、喬遷祭祀等,無不用剪紙豐富其活動內容。特別是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承德人大多數住平房,到了年節,都要貼窗花(就是剪紙),以示吉慶。我們小的時候,每到春節買窗花、貼窗花也是件大事呢。

承德木雕

承德木雕承德木雕

承德木雕是承德有名的工藝品,以承德山區特有的名貴木材為原料,製成手杖、家具或其它工藝品,並在上面雕刻出極具特色的圖案。

承德手杖以山核桃殼和山城珍木“明開夜合木”為原料,山核桃殼是承德山區的一種土特產品,外殼質地堅硬,紋理清晰。“明開夜合木”是一種罕見的珍貴木料,它只生長在承德山區和避暑山莊內,木質潔白無瑕,細膩如玉,外觀有如象牙一樣。將這兩種原料一同組成的手杖的杖柄上,還雕有承德名勝景物及蟠龍等圖案,是走親訪友的上佳禮品。

此外,以“明開夜合木”為原料雕成的掛屏、座屏、插屏等,以及以本地的花榆木疙瘩、楸木、杏木為原料,雕製成的炕桌、圓桌、八仙桌、案幾等,也都是承德木雕的代表。

保定定興玉米面餅

定興人把玉米面(當地人稱:棒子麵)摻上白面擀成餅子,儘量擀的薄薄的,如果想增加口感最好摻上一些白芝麻,在平底鐵鍋上烙熟,放涼後口感脆脆的,

淶源杏扁

淶源杏扁淶源杏扁

淶源杏扁以淶源山區所產的優質杏核為原料,經過精心加工烘焙而成,營養豐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鐵、鋅、硒及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潤腸止瀉、殺蟲解毒等功效。杏仁中含豐富的維生素B17,可預防和緩解癌症,經常食用杏扁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是一種無污染,多營養的無糖綠色食品。

杏扁味微鹹,香脆可口,老少皆宜,回味無窮。以其粒大皮薄,營養豐富而蜚聲中外,深受消費者喜愛。

白洋淀皮蛋

白洋淀皮蛋白洋淀皮蛋

白洋淀松花蛋又叫“河北皮蛋”。主要產在河北省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一帶。白洋淀松花蛋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在清朝時期當地就開設了很多作坊,加工松花蛋,暢銷於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白洋淀有遼闊的水域,當地居民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優勢,歷代養鴨,這裡的淀鴨群游,生活於淺澱內,以覓食魚、蝦、水蟲、螺、蚌和水藻等新鮮食物,鴨蛋產量多、個頭大。白洋淀松花蛋,就是以本地產的鱒鴨蛋採用先進的工藝和科學配方加工而成。若剝去蛋殼,清晰可見蛋體晶瑩,呈茶褐色半透明,形似琥珀,富有彈性,表面有松枝花紋;切開蛋體,蛋黃為深綠色或五彩色,軟而不流,濃而不滴,清香撲鼻,味美適口,食而不膩,易於消化,最適佐酒,也是宴席中的美味佳品。白洋淀優質松花蛋,銷往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孟加拉,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保定)

白洋淀位於冀中平原,是水域遼闊、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自然水區。這裡除盛產魚、蝦、蟹、蓮、藕、葦、菱角等水產、土產外,還盛產一種馳名中外的風味食品——皮蛋。

皮蛋,又名松花蛋,是我省出口的傳統食品。因其主要產地在白洋淀一帶,故又稱“白洋淀松花蛋”。對外出口則統稱“河北皮蛋”。

白洋淀松花蛋具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據傳,在清朝時期,當地就開設了很多作坊,加工松花、青果(鹹鴨蛋),暢銷京、津、保一帶。白洋淀松花蛋以個大、風味獨特和營養豐富而著稱。若剝去蛋殼,蛋體晶瑩,呈茶褐色半透明狀,形似琥珀而富有彈性,表面有美麗的松枝花紋。切開蛋體,蛋黃為深綠色或五彩色,粘度適宜,濃而不滴,清香撲鼻,味美適口,食之不膩,容易消化,最適宜佐酒,故當地有“沒有松花不成席”之說。

白洋淀松花蛋,是以本地產的鮮鴨蛋,經獨特工藝加工製成的。白洋淀水域遼闊,氣候溫濕宜人,水生物繁多,是淀鴨優良的天然飼養場,當地民眾有傳統的養鴨習慣。鴨群生活在淺澱中,主食魚、蝦、蟲、螺蚌和水藻等新鮮食物,不僅產蛋多,個頭大,而且營養豐富。為加工松花蛋提供了高質量的原料。白洋淀松花蛋風味獨特,品質穩定,含鉛量低。在1983年全國松花蛋質量評比中,白洋淀松花蛋名列全國第二位。

劉美燒雞

劉美燒雞劉美燒雞

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的發祥地——河北省樂亭縣,位於唐山市東南部,也是樂亭大鼓的發祥地。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是由始創人劉俊老先生,在傳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滷煮肉的基礎上,經過潛心鑽研,開創了我國燒雞整形之先河,並以此而成名。

據《樂亭縣誌》記載:1897年由樂亭縣海邊小村李各莊遷至縣城南關的劉俊與其祖父劉崇掛起了”劉記燒雞鋪》的牌匾,開始了店鋪經營,生意紅火……1905年,當時在光緒帝身邊任二品帶刀侍衛的劉坦回鄉省親,品嘗到劉記燒雞後,甚感色、香、味好,只是整隻雞擺放著不雅觀。後將造型改為把白條雞的一支翅膀從雞脖刀口處穿入,從雞嘴穿出,使雞頭與雞脖隨雞翅緊貼於雞背側面,另一雞翅自然折伏,再將雞爪蜷曲折入腹腔,成形後再放入祖傳老湯的鍋內,加入28味名貴中草藥,煮熏出來的燒雞,擺在那裡,竟如同脫去羽衣的裸雞臥睡一般,神形兼具。1906年秋,已進入頤和園任慈禧太后隨身侍衛的劉坦再次回鄉省親,帶上幾十隻回到北京,呈獻給慈禧太后及眾位親王。慈禧太后見到劉坦奉上的劉記燒雞並品嘗後,不禁大悅,賜名“劉美燒雞”。

劉美燒雞作為我國北方地區的一道名食,行銷京、津、唐、秦及東北三省(目前已銷往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它那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獨特之處,特別是開創了我國燒雞整形之先河(外形已獲國家專利),徹底打破了過去燒雞兩爪兩翅支楞、脖耷拉甚為不雅的難題,促進了我國燒雞行業整雞外形工藝的發展。

劉美燒雞作為一道美味食品,起到了開脾健胃、清神醒腦、強身健體之功效,它作為食品文化的一道解開的課題,豐富了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流傳百年,經久不衰,實為難得。改革開放後,隨著劉美實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它又促進了農村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每年帶動2000多戶養殖場(戶),可使他們獲得經濟效益800萬元,促進了和諧農村的發展,豐富了廣大消費者的菜藍子,成為消費者餐桌上一道美食而備受到青睞。

滿城磨盤柿

滿城磨盤柿滿城磨盤柿

滿城磨盤柿個大味甜,平均單果重250克,最大單果重610克。柿果色澤美麗、營養豐富、味甜多汁。果實可供鮮食、釀酒、做醋,還可製成柿乾、柿汁等。柿果具有補脾、健胃、潤腸、降血壓、潤便、止血、解酒毒等功效。柿蒂可治呃逆、夜尿;柿霜可治喉痛、口瘡咽乾等;柿葉茶可防治動脈硬化,治療失眠。滿城縣是磨盤柿集中產區,栽培歷史悠久,明朝萬曆年間就有記載。磨盤柿具有抗乾旱、抗濕澇、耐脊薄、適應性強、容易管理、結果早、產量高、經濟壽命長、高效益等特點,被民眾稱為“鐵桿莊稼”。現存百年以上樹齡的柿樹3萬餘株,生長結果良好。

滿城縣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滿城磨盤1992年獲河北省優質果品獎,1994年獲全國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1999-2003年連續5年被認定為北方農副產品暨農業技術交易會名優農產品,2004年被省評為“果王”,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磨盤柿之鄉”。2000年承接國家林業局磨盤柿示範基地建設任務,在神星鎮魏莊村建立國家級高標準磨盤柿示範基地3000畝。

憑藉資源優勢,開闢了中國第一條生態旅遊柿子溝,自2002年開展始,每年10月10日舉辦“中國磨盤柿之鄉――金秋紅葉柿子節”。以磨盤柿為媒,旅遊搭台,經濟唱戲,舉辦了“柿子王”拍賣會、經貿洽談會、農民詩會、柿子採摘等活動,在全縣組織開展了“柿樹王”、“柿子王”評比活動,評出已有千年樹齡的“柿樹王”,其乾周2.87米,樹高14.5米,樹冠蔭復面積203平方米,依然枝繁葉茂,連年豐產。政府設立圍欄加以保護,並立“千年柿樹王”標牌以示於世。

衡水內畫鼻煙壺

衡水內畫鼻煙壺衡水內畫鼻煙壺

鼻煙壺最初在我國滿、蒙、藏等少數遊牧民族中使用,主要有銅、銀、瓷質幾種。明朝以後,煙壺隨著鼻煙一起傳入內地。後來,煙壺的品種逐漸增多,到清乾隆時期,玉石、翡翠、晶石、寶石、瑪瑙、陶瓷、銅銀、竹木雕刻、套料、內畫等煙壺品種都已出現。加上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之不僅為實用品,而且也成為人們喜愛的工藝美術品。內畫鼻煙壺材質有瑪瑙、晶石、琥珀和料的幾種。繪畫前,先用鐵砂球和金鋼砂將煙壺內壁均勻磨砂,然後根據壺的形狀設計繪畫出各種題材的作品。出自於中國衡水習三內畫藝術院的內畫鼻煙壺,以其小巧玲瓏的造型,豐富多彩的材質,精美絕倫的工藝,匠心獨具的裝潢,被國際上譽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創建於1988年的中國衡水習三內畫藝術院,目前擁有18位在海內外頗有影響的內畫師。他們以自己獨特的畫風和精湛的技藝成為冀派內畫的僥僥者,受到各國收藏家的好評。其作品中以各國元首畫像最為著名,多次被國家作為高尚禮品贈送給來訪的美、英、巴西等國元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