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蹤

沙蹤

沙蹤,電波傳播技術專家,中國電波傳播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對流層散射傳播研究的創始人。第一個得出中國計算對流層散射傳播損耗的公式,堅持電波傳播研究與電子系統工程相結合,主持多項電子系統工程,取得多項開創性的套用成果,對中國電波傳播研究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沙蹤-履歷

1926年8月15日 生於湖南省汝城縣土橋康家村。

1946-1949年 在國立武漢大學物理系學習。

1949-1950年 任中央軍委張家口工程學校學員、教員。

1950-1956年 任中央軍委通信部本部參謀。

1956-1957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工程組長。

1958-1960年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程組長。

1960-1961年 任總參通信部通信技術研究所(3279部隊)工程組長。

1962-1965年 任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9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65-1975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22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75-1978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科技處負責人。

1978-1979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總工程師。

1979-1982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2-1984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4-1985年 任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高級技術顧問。

1985-1996年 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

1996-2002年 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沙蹤-生平

大學前

沙蹤,原名康安若,1926年8月15日出生在湖南省汝城縣。1940年2月進入湖南省郴郡聯立初級中學讀書。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學校從郴州縣城遷移到農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他勤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國中學業。1943年9月進入湖南省第三師範學校,就讀一年半之後,遭逢日軍進攻粵漢鐵路,學校被衝散,因而不能繼續在這個學校上學。1945年2月,插班進入湖南私立平智中學高中三年級一學期班就讀,一年內,突擊學完了高中數理化課程。1946年10月,考入國立武漢大學物理系。他在努力完成學業的同時,還積極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

工作早期

1949年5月武漢解放,沙蹤參加了武漢市職工會文工團工作,3個月後進入設在張家口的中央軍委工程學校學習。經過半年左右的政治學習,分配在學校任數學教員。1950年8月從張家口調入北京,進入中央軍委通信部工作,任參謀。

開始研究電波

1956年4月,沙蹤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科學研究院,從事電波傳播的研究。他負責的第一個課題,是國際上新出現的對流層散射傳播的研究,並任該課題組組長。他刻苦學習,努力鑽研,很快就掌握了電波傳播和對流層散射傳播有關的理論和技術。1956年10月,他制定出一個具有創見性的“多距離”、“多頻率”測試方案,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利用已有的通信和雷達設備,於1957年5月7日,在華北一條電路上,第一次接收到了極其微弱的對流層散射信號,這是中國首次接收到的對流層散射信號,從而翻開了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歷史新的一頁。

1958年底,電子科學研究院成建制劃歸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組成五院二分院。沙蹤仍然負責對流層散射傳播的研究。同時,他還開展了流星余跡散射傳播和對流層折射修正兩個課題的研究。1960年5月,總參通信部電子技術研究所(3279部隊)成立,沙蹤所領導的研究組調入這個研究所。研究組發展到40多人,開展多項課題研究。計有海上反常信號特性的研究、高山建站對流層散射傳播的研究、坑道通信中電波傳播的研究等。

1961年底,國防部第十研究院成立,沙蹤所在的研究所劃歸第十研究院,成為該院的第19研究所,並遷往石家莊。沙蹤的研究組升格為第19研究所第7研究室。沙蹤任研究室技術副主任,負責研究室的科學研究工作。沙蹤在繼續開展對流層散射傳播試驗的同時,完成了近3年左右的測試資料分析,寫出測試結果分析報告數篇。其中一篇理論結合實際的研究報告《對流層散射傳播散射損耗中值的計算》,在1963年全國第一次電波傳播學術討論會上發表,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第一個散射傳播損耗計算公式。與此同時,他還領導開展了高空核爆炸對通信影響的研究,潛艇快速短波通信中電波傳播的研究。

突出貢獻

1965年5月,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22研究所(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在河南新鄉市成立,沙蹤所在的第19所第7研究室劃歸22研究所。沙蹤任該研究室主任。以後他先後擔任過22所的第二研究室主任、科技處負責人、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所學位委員會主任、總工程師、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所長兼總工程師、所高級技術顧問等職務。這期間,他主持了配合中國戰略飛彈研製的154工程的研製,任該系統的副總設計師,負責電波傳播誤差的修正;主持了短波超視距雷達試驗雷達、戰略飛彈海上實彈試射靶場通信保障任務(718工程)、石油測井電子設備、北京防洪自動化系統、核爆炸電磁輻射特性等10多項研究任務。1978年,沙蹤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在會上他主持的對流層大氣折射研究、對流層散射傳播研究、718工程短波電波傳播等3項成果獲獎。他本人獲先進科技工作者獎。

沙蹤於1956年10月被評為八級助理研究員;1962年被國防部第十研究院任命為工程師,1963年晉升為七級工程師,1981年7月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87年9月晉升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2年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獲得榮譽

1985年參加IEEE(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成為高級會員,1996年被授予Fellow稱號。1992年10月被IEE(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授予Fellow稱號和英國註冊工程師。2000年1月被IEEE授予第三個千年獎章(IEEE Third Millennium Medal)。

沙蹤熱心於學會工作和社會工作,先後擔任河南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新鄉市電子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空間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常務理事、電波傳播專業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國家科委電子學學科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電子工業部科技委委員、電子工業部成果評定委員會委員、四機部第十研究院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球物理學報》、《第十研究院學報》、《空間科學學報》編委;《電波科學學報》編委會主任委員。1991年被中國電子學會授予會士稱號。1992年受聘為山西大學兼職教授。

退休後

1985年7月,沙蹤從所長的崗位上退下來,改任所的高級技術顧問;應電子工業部領導的要求,到中國電子學會任副秘書長,負責IEEE北京分會的組建工作和中國電子學會的國內外學術活動。在他工作期間,IEEE在中國的會員,從初期的幾十名,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名;組織召開國際會議近百次。1996 年,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 年被中國電子學會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50年來,中國在電波傳播研究方面取得的累累碩果。

沙蹤-累累碩果

開展了規模宏大的電波傳播測量

電波傳播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同時又是以實驗資料為基礎的學科。在現場獲取實驗資料,是開展傳播研究的重要工作內容。電波傳播實驗可以分為傳播媒質特性測量和傳播電路特性的測量這兩大類。電波傳播媒質種類繁多,其中主要的是電離層和對流層。

中國電離層觀測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但是全國電離層觀測網的組建,則是始於1956年。按每緯度5度、經度每10度左右的間隔,建立了均勻覆蓋全國領土的觀測網路。南北線有滿洲里、長春、北京、武漢、廣州、海南島等台站。東西向則有上海、武漢、蘭州、烏魯木齊等站。以後又補充了海拔最高的拉薩站。還在南極和北極建立了幾個觀測站。電離層的變化受太陽活動的影響,具有11年周期變化的特點。我們歷史最悠久的幾個台站,已經積累了6個以上太陽黑子周期的資料,學術價值異常珍貴。數據讀取、傳送、分析技術逐漸改進,目前達到現代化水平,是世界上最完備的電離層觀測網。

在一個新的頻段,新的系統正式研製整機之前,都要首先開展電波傳播試驗。實際上電波傳播研究是整機的探路者和開路先鋒。50多年來,我們開展了對流層散射傳播、電離層散射傳播、流星余跡散射傳播、坑道通信、大氣波導傳播通信、礦井通信、海上波導傳播、長波和超長波傳播試驗、毫米波傳播、叢林中通信、高空核爆炸對電波傳播的影響、海雜波特性測量等眾多的現場測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料,為方案論證、總體設計、誤差修正、傳播模型化提供了資料。其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水平最先進的應該算多維對流層散射觀測系列。

其他的巨型測試系統還很多,如返回散射測試網、電離層閃爍測試網、雨衰減測試等。

電磁環境預報

地球受太陽的控制,太陽的爆發、輻射、波動,8分鐘就會影響到地球。地球上的各種災害事件,都和太陽的爆發情況有關。電離層深受太陽的影響,電離層產生變化就會影響通信(特別是短波通信)、電力傳輸、列車運行等各個方面,對軍事、經濟產生影響。提前地發布這種預報,包括短波通信頻率預報(長期預報、中期預報和短期預)、電離層騷擾預報等,及時地預報這些災害事件,對國家非常重要。電波傳研究所已經預報了40多年,預報準確度也逐年提高。

電子測量系統提供傳播誤差修正

所有經過大氣層傳播的電子系統,都要受大氣層的影響,產生幅度、速度、相位、極化、都卜勒頻率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是隨機的,都會引起傳播誤差,影響系統測量經度,所以都需要修正傳播誤差。各種雷達系統、高速飛行體定位測速系統、導航系統、GPS系統都需要這種修正。中國的修正技術水平,品種齊全,精度較高,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提供各種傳播信道模型

各頻段電磁波的傳播特性、信號衰減計算,是研究頻譜管理、設計通信網路所必需的資料。中國電波傳播界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對流層散射電路損耗計算公式,提供給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開始和美國提供的公式並列,被推薦給全世界各國採用。經過幾年的試用,中國的公式以精度高、使用方便,最終蓋過美國公式,成為唯一的推薦公式。

以後,中國又向ITU-R提供了幾十個訊道模型的建議文稿,多數都被該委員會採用。近年來,城市移動通信網的建設蓬勃興起,電波傳播界適時地提供了城市傳播的預報模型,為中國大規模鋪設移動通信網做出了貢獻。

研究各種自然和人工產生的雜波特性

存在雜波和各種無用信號,是系統設計必須面對的難題。研究雜波的水平、特別是其統計規律,是電波傳播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雜波的變化規律,設法從雜波中提取有用信號,提供海雜波、地雜波、地反射特性和模型,提取信號,目標成像,遙感信號解讀、雷達目標特性提取和識別;利用地波和天波超視距雷達,監視海域的海情、船隻情況監控。電波傳播已經和這些兄弟學科發展出來新的交叉學科。

發展了先進的計算機算法

先進計算機出現以後,極大地改變了電磁波研究的面貌。計算電磁學日新月異,中國的學者及時跟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某些算法,達到了世界的水平。

短短的50年,中間還有過各種各樣的干擾,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所不曾有過的。這應該歸功於黨的正確領導,各級領導的不懈努力。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親身參與了其事,深知其中的困難和崎嶇,國家為之付出了多么大的人力和物力,這是偉大中華民族的驕傲。

成績終究只能說明過去。中國的科學事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上是以跟蹤型、模仿型為主,開創性的成果不多。經過幾十年的追趕,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始終還落後一定的差距。繼續採用現行的追趕政策,某些得到重點支持的學科,可能追趕到落後1-2年,或者3年的程度。其他更多的學科,可能會比較長時間地保持10年左右的差距。假如想在某些學科“趕上或超過”,引領世界科學發展方向,那就需要在科研管理、人才培養、教育思想等方面做出重大改革才行。

沙蹤-主要論著

1 沙蹤.微波前向散射傳播理論中的等效散射角.電子學研究,1957(1)

2 沙蹤.超短波微波對流層散射傳播.電子學研究1958(2)

3 沙蹤.微波超短波對流層散射通信.電信科學,1960(1)

4 沙蹤.對流層散射傳播.總參通信部西安現場會議,1958

5 沙蹤.對流層散射傳播測試結果研究報告.22所技術檔案,1960

6 沙蹤.對流層散射傳播測試結果研究報告.國防電子學成都會議,196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