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埔鎮

沙埔鎮

沙埔鎮位於柳州市北面,距縣城12公里,209國道線南北直穿境內,是柳州通往柳城縣縣城和融水、融安、三江的必經之路。轄區總面積149.5平方公里。全鎮112個自然屯,2004年末總人口35271人。2005年末總人口35385人。2003年5月28日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劃定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老區。

基本信息

交通

沙埔鎮位於柳州市北面,距縣城12公里,209國道線南北直穿境內,是柳州通往柳城縣縣城和融水、融安、三江的必經之路。

人口

轄區總面積149.5平方公里。全鎮112個自然屯,2004年末總人口35271人。2005年末總人口35385人。2003年5月28日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劃定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老區。

農業生產

鎮耕地面積3328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842公頃,旱地面積1486公頃,林地面積5827.7公頃。2005年實行退耕還林,旱地面積減少111公頃。全鎮地貌以丘陵為主,土地肥沃,境內有石灰石、石英石、白雲石、鎂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資源。沙埔素有“淮山之鄉”的美稱。年種植淮山466.67公頃。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034萬元,工業總產值38040萬元,財政收入2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1元。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816萬元,工業總產值40870萬元,財政收入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1元。

該鎮抓好“噸糧田”建設,提高水稻單產種植,“噸糧田”實施面積666.67公頃,其中有200公頃建設示範樣板基地;在青石屯建立30公頃連片深耕深松甘蔗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加大對低產林的改造,利用退耕還林的大好時機發展水果種植,在黃桂屯、減龍屯、白屋屯、楊家屯及國道兩旁種上名優水果153公頃;加大生態村建設,在碑田新潭景示範村已形成“豬—沼—果”一體化生態村。2005年在尖石、青石屯新建22公頃優質淮山科學種植示範基地,引進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二號”、“桂淮五號”、“桂淮六號”等優良品種,引導全鎮優質淮山生產。

經濟建設

淮山淮山

該鎮列為自治區第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自治區重點鎮。近年來,該鎮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柳州市支農資金138.5萬元,完成209國道沙埔段長392米、寬26米主道路及總排水溝工程;鳳山糖業集團在沙埔辦的複合肥生產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實現年產值2700多萬元;投資400萬元建成的“燕子地松脂加工廠”正式投產。2005年,協調投入資金380萬元完成老209國道硬化及

沿路附屬設施工程的建設。總計完成砼道路硬化18180平方米,排水溝總長1346米,階磚鋪設人行道7272平方米。協調投入資金50萬元,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廣場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集戲台、休閒娛樂場地、噴泉等為一體的沙埔鎮文化廣場。年內引入資金項目1800萬元,新建立企業6家,鄉鎮企業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現轄區內共有廠場、公司49個,個體工商戶829個。企業年產值在500—1000萬元的有3家,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有2家,企業年上稅達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到3個。

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034萬元,工業總產值38040萬元,財政收入2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1元。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816萬元,工業總產值40870萬元,財政收入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1元。

該鎮抓好“噸糧田”建設,提高水稻單產種植,“噸糧田”實施面積666.67公頃,其中有200公頃建設示範樣板基地;在青石屯建立30公頃連片深耕深松甘蔗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加大對低產林的改造,利用退耕還林的大好時機發展水果種植,在黃桂屯、減龍屯、白屋屯、楊家屯及國道兩旁種上名優水果153公頃;加大生態村建設,在碑田新潭景示範村已形成“豬—沼—果”一體化生態村。2005年在尖石、青石屯新建22公頃優質淮山科學種植示範基地,引進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二號”、“桂淮五號”、“桂淮六號”等優良品種,引導全鎮優質淮山生產。柳城縣沙埔鎮歷來有種植的習慣,淮山產業起源於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盛起於90年代中期,至今全鎮淮山種植面積已達9000多畝,年產淮山3萬噸,故沙埔鎮素有“淮山之鄉”的美稱,為柳城縣乃至桂中地區最大的淮山集散地。沙埔淮山,其薯塊個大,色澤鮮嫩,肉質細粉、膨鬆,清香味甜,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纖維素、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除可作菜外,還可藥用,具有健脾、止瀉、補肺、固腎、益肝等功效,是廣西傳統地方名優物產。產品的20%就地加工消化,80%銷往河南、廣東、福建等地。2004年,沙埔鎮在尖石屯209國道旁建立了總面積200畝的柳城縣優質淮山科學種植技術示範基地。基地引進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五號”、“桂淮六號”等優良品種,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要求,採用套管栽培、科學平衡施肥、實施病蟲害防治等新技術,全面提高淮山的品質及產量,使淮山畝產量由通常的15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

社會事業

鄉鎮醫院鄉鎮醫院

該鎮列為自治區第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自治區重點鎮。近年來,該鎮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柳州市支農資金138.5萬元,完成209國道沙埔段長392米、寬26米主道路及總排水溝工程;鳳山糖業集團在沙埔辦的複合肥生產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實現年產值2700多萬元;投資400萬元建成的“燕子地松脂加工廠”正式投產。2005年,協調投入資金380萬元完成老209國道硬化及沿路附屬設施工程的建設。總計完成砼道路硬化18180平方米,排水溝總長1346米,階磚鋪設人行道7272平方米。協調投入資金50萬元,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廣場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

集戲台、休閒娛樂場地、噴泉等為一體的沙埔鎮文化廣場。年內引入資金項目1800萬元,新建立企業6家,鄉鎮企業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現轄區內共有廠場、公司49個,個體工商戶829個。企業年產值在500—1000萬元的有3家,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有2家,企業年上稅達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到3個。

該鎮轄大安、長隆、沙埔、六廣、古仁、上雷、碑田7個村民委員會和沙埔、上雷兩個社區。全鎮共有中、國小校17所,其中中學1所,中心校1所,中心校轄村完小7所、教學點8個,中學在校生1627人,國小在校生2550人。有衛生院1所。

柳城縣各鄉鎮在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認真查找,深刻剖析阻礙發展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用實際行動解放思想。

通過大討論,沙埔鎮黨政班子認識到近幾年來沙埔鎮在經濟發展上雖然取得一些成績,引來一些企業進駐,但總的來說規模還是不夠大,數量上還不夠多,對沙埔鎮經濟整體發展的拉動力度還不夠。另外,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雖然不斷壯大了蔗糖、桑蠶、生豬飼養、蜜桔種植等產業,但相對來說結構上還是不夠多元化,沒有形成產業鏈,整體競爭的實力不強,抵禦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還不夠。在小城鎮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依然緩慢,因此,對於地處209國道邊的沙埔來說,發展的力度還是遠遠不夠,仍有許多潛力有待開發。

為加快沙埔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結合當前工作的實際,沙埔鎮決定從抓項目入手,通過落實項目帶動經濟的大發展,實現幹部民眾思想上的解放。2008年沙埔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項目有八項:沙埔河旅遊開發項目;沙埔供銷社集鎮土地開發項目;柳州駕校搬遷上雷項目;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沙埔芭芒橋—雞公山光亮工程項目;石門山絲綢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項目;沙埔河水利工程硬化項目;上雷至屯秋道路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開發實施對於完善沙埔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沙浦整體形象,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經濟發展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沙埔鎮將以“八大項目”落實為工作目標,用行動實現思想上的大解。

旅遊資源

鴛鴦樹鴛鴦樹

很久以前,有這樣兩顆種子,一顆是樟樹的,一顆是米錐樹的,它們幸

運地落在了同一個地方,爾後,它們又幸運地同時生根、發芽。就這樣,它們彼此纏繞、相互依偎,長成了兩棵參天大樹。老—人說,在建立村子的時候,如果有兩種樹能相互纏繞生長在一起,那么這個村就永遠不會缺米缺糧,於是,新潭景屯的祖先就把村子建在此地了。

如今,這兩棵樹茂盛地纏繞在一起,似乎在呢喃細語,纏綿悱惻。於是,村里人就把這兩棵樹叫鴛鴦樹。據說,如果情侶來此地摸一摸這兩棵樹,那么以後的婚姻將會很幸福。

鴛鴦樹的前方有一處汶水,汶水就是地里冒出的泉水。村民就在此地建立了一個池子,老人說,汶水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天天還不亮,就會看到一條公魚和一條母魚在水裡遊動,如果有幸看見了,那么此人將會夫妻和睦、吉祥如意。當然,想要看到這兩條魚,就要勤勞一點,每天早起。

離汶水的不遠處,是一片百年樟樹林,村民在樟樹林裡建立了一個村中小公園,彎彎曲曲的鵝卵石路延伸到樹林深處,石桌石凳則點綴其中,遊人到此,可以停留小憩片刻。一條溫柔的河流

離開樟樹林,沿著屯裡的潭景河順水而下,處處皆是景。河裡,門口灘、社王灘、木棉灘這三個淺灘相得益彰的點綴在河流中,此處,河水顯得特別的溫柔,即使有淺灘堵路,卻依然能迂迴三疊,委婉的流淌著,涓涓不息。河中奇石成片,或如美女出浴,或如雄獅飲水,或如青蛙,或如鱷魚,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特色產品

柳城縣沙埔鎮特產:淮山柳城縣沙埔鎮特產:淮山

柳城縣沙埔鎮歷來有種植淮山的習慣,淮山產業起源於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盛起於90年代中期,至今全鎮淮山種植面

積已達9000多畝,年產淮山3萬噸,故沙埔鎮素有“淮山之鄉”的美稱,為柳城縣乃至桂中地區最大的淮山集散地。沙埔淮山,其薯塊個大,色澤鮮嫩,肉質細粉、膨鬆,清香味甜,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纖維素、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除可作菜外,還可藥用,具有健脾、止瀉、補肺、固腎、益肝等功效,是廣西傳統地方名優物產。產品的20%就地加工消化,80%銷往河南、廣東、福建等地。2004年,沙埔鎮在尖石屯209國道旁建立了總面積200畝的柳城縣優質淮山科學種植技術示範基地。基地引進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淮五號”、“桂淮六號”等優良品種,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要求,採用套管栽培、科學平衡施肥、實施病蟲害防治等新技術,全面提高淮山的品質及產量,使淮山畝產量由通常的15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

行政區劃

該鎮轄大安、長隆、沙埔、六廣、古仁、上雷、碑田7個村民委員會和沙埔、上雷兩個社區。全鎮共有中、國小校17所,其中中學1所,中心校1所,中心校轄村完小7所、教學點8個,中學在校生1627人,國小在校生2550人。有衛生院1所。

沙埔鎮所屬村屯

⒈大安村民委: 龍朝、馮家、小村、洲尾、新寨、水二寨、新田、盧家、黃屋、周家、沈家、汶井、同貢、楊家、韋家山頂、老山頂、曾家山頂、馮家山頂、六耳沖、葉家、山廠、石橋、九龍、封門山、石井塘、大安新村(26)

⒉長隆村民委: 水美、上古青、西村、下古青、高田、新龍、王村、長隆、拱橋、紅星、前塘、同裕、山表、上榕⒁

⒊沙埔村民委: 大穴、羊兀、大村、黃桂、交街、街上、三星、石門山、黃崖、芭芒、青石、潭竹、大龍、里魚山、那並、尖石⒃

⒋六廣村民委: 長塘、山田、楓木、下樟、板塘、王貢、老六廣、新六廣、韋家 板路、上樟⑾

⒌古仁村民委: 老古仁、雞母嶺、葉家、平安土、新古仁、孔家、羅家、大帽塘、新安、池塘、谷羅山、大禾、橋頭、見咀、馬路、水溝、獅子山、蘭青洞、瓦廠、白屋、羅陳家、減龍國小、坭寨(23)

⒍上雷村民委:岸埔、六馬、中印、新村、街上、田廠、大畔、吉利、龍盤、楊屋、下榴、上榴、大汶 ⒀

⒎碑田村民委:汶水龍、墳六、灣塘、山廠、碑田、老潭景、新潭景、壇龍、丈八⑼

福清市沙埔鎮

位居福清龍高半島東南末端,東部與東瀚鎮隔海相望,西部與三山鎮僅一港之隔,南聯興化灣,北部同高山鎮接壤,總面積4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0公里,轄西葉、江南、西山、赤礁、官廳、和岐、沙埔、太武、青嶼、東盛、西嶺、文場、龍洋、江廈、牛峰、八一、平林、坑北、東陳、錦城、四寶等22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274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人口4.8萬。

沙埔原名華埔,後因村東海灣有一片沙灘而易名。唐聖歷二年(699年)福清置縣後,沙埔隸屬崇德鄉;宋、元時期劃屬崇德鄉平南里六一都;明朝時先屬北隅,成化18年(1482年)劃屬北一隅平南里;清宣統2年(1910年)改劃高山鎮管轄;民國32年(1943年)易屬高山鎮六一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入第四區屬高山鎮,1981年4月成立沙埔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為沙埔鄉,1992年7月撤鄉建鎮。

全鎮有山地6萬畝(4000公頃),耕地26444畝(1763公頃),淺海灘涂36964畝;有海堤34條總長17630米,墾區總面積14839畝。境內交通網路健全,形成以縱貫全鎮南北的高牛公路和高錦公路為主線,西礁公路、江東錦公路為支線,村內公路為補充的路網結構。道路硬化率達80%以上,其中高牛公路是省道真大線的重要分支,全長16.5公里,路基寬26米。

該鎮擁有兩大優勢:一是海洋資源優勢。全鎮有21個村臨海,海域總面積7萬多畝,是耕地面積的近3倍。二是僑力優勢。屬福清市重點僑鄉之一,共有旅外僑胞28000多人,港澳台同胞3600多人。

沙埔鎮人民政府駐東沙埔村海津路,鎮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沙埔、海明路、海津路、高牛路等4條主要公路相互貫穿,其中高錦路、海明路和海津路已發展成為規劃良好、商貿服務業健全的鎮區主街道。

沙埔鎮赤礁村是全鎮次中心村,位於沙埔鎮西部,距鎮區5公里,全村有5個自然村,總人口4700多人,是沙埔鎮人口第一大村。

江下村是全鎮商貿次中心村,總人口2680多人,是沙埔鎮南部的交通樞紐和經濟、商貿中心。

該鎮於90年代被評為省級園林式鎮、市級科技示範鎮。境內目嶼島具有眾多的優美景觀,其中象形山石、沙灘均為甲級景觀,礁石為乙級景觀,為海上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部分地名由來

牛頭尾在牛頭門水道北側。牛峰村至牛頭尾為半島,呈臥牛狀,自東北向西南伸入興化灣。村處於半島突出部,故名。

五虎群礁由5個礁組成,因地形險惡,船易觸礁,故名“五虎”。

赤礁以嶼礁之名為村名,村內又以居住者姓氏分陳厝、高厝、林厝。

蠣坑因盛產牡蠣得名。

煙墩兜是古代沿海防禦倭寇放煙火報警的地方,故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