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隆鎮

寨隆鎮

寨隆鎮位於柳城縣西部,東臨大埔鎮,西接沖脈鎮,南靠馬山鄉,北連古砦仫佬族鄉,距縣城15公里,離柳州市75公里。全鎮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萬人。有壯、土家、仫佬、苗、瑤、侗等少數民族。鎮名來歷:因原寨隆鄉老街位於龍大村和寨梧村交界地,故取龍大的龍音和寨梧村的寨字和在一起即寨隆。

基本信息

鄉鎮發展

全鎮總面積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035畝,其中水田面積12120畝。2007年,全鎮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萬人。有壯、土家、仫佬、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主要語言有壯語、漢語(其中漢語方言為百姓話和官話)。寨隆於1985年從洛崖鄉分離出來獨立成為一個新的鄉政府。2000年6月經自治區批准寨隆撤鄉建鎮,始稱寨隆鎮。現全鎮轄6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6個自然屯。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

鎮轄雞樓、寨隆、更祥、下寨、下堯、獨石6個村民委員會和寨隆社區居民委員會36個自然屯。

寨隆鎮所屬村屯

1、 雞樓村民委:雞樓、六嶺(2)

2、 寨隆村民委:龍大、洞岩、仲村、妙景、新村、傍壘、傍參、寨悟、境村、上村 (10)

3、 更祥村民委:更祥、大路、紅衛、木櫓、黃洞、岩村、龍珠、下翁、東方紅、

爐村、創村、念一(12)

4、 下堯村民委:下堯、龍旦、龍善、安樂、洞棋(5)

5、 下寨村民委:下寨、土宿、毛村(3)

6、 獨石村民委:獨石、山莊、山腳、安居(4)

7、 寨隆居民委:寨隆社區(1)

自然環境

桑蠶 桑蠶

寨隆鎮地處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度地區,全區地丘、土嶺間雜分布,地勢較高,地形複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25℃,全年大於10℃的活動積溫6200℃,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全年無霜期達330天,作物生長期長,耕作制度屬於一年兩三熟,雙季稻、甘蔗、桑、花生等廣泛種植,林木以杉、松、桉竹為主。

經濟建設

寨隆鎮國小 寨隆鎮國小

寨隆鎮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以甘蔗、桑蠶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蔬菜等。改革開放以後,水稻主要推廣雜交稻,1988年雜交水稻推廣率為95%以上,全年產糧9062噸。2007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達13672畝,均為優質稻,全年糧食總產量達6180.4噸。19世紀中期,全鎮種植甘蔗品種主要為竹蔗。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逐步推廣良種甘蔗,甘蔗產量逐年增加。到2007年,全鎮甘蔗種植面積3.03萬畝,進廠原料蔗達17.5萬噸。

寨隆鎮桑蠶業發展經歷了種桑—挖桑—再種桑—再挖桑—還種桑的過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全鎮共有桑園面積300餘畝,到九十年代初,全鎮桑園面積有1400多畝,九十年代末速減到500多畝。2007年,全鎮桑園面積達16352畝,產鮮繭1805噸。

寨隆鎮農民曆來有種植蔬菜的習慣,但主要以自給式為主。2007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5154畝,產量8530噸,主要種有菠菜、芹菜、大白菜、菜心菜、黃瓜、蘿蔔和馬鈴薯等。生豬出欄26840頭,肉牛出欄2151頭,家禽14.51萬羽,肉類總產量2434噸。水產品產量570噸。全鎮林業用地1988.2公頃,其中用材林648.3公頃,經濟林34公頃,竹林0.8公頃,灌木林1305.1公頃,森林覆蓋率23.6%。

寨隆鎮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工業企業發展相對落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寨隆爆竹廠、鐵錨廠、捲菸廠等企業比較興隆,但都由於各種原因相間衰落和倒閉。2007年,全鎮企業數475家,其中工業企業55家,個體工商戶183家,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200人,其中工業企業148人。寨隆商貿比較繁榮,圩場占地10畝,每三天一圩,圩日趕圩人數500人左右。

社會事業

黨員培訓課 黨員培訓課

寨隆集鎮於1985年底開始動工興建,在1987年秋剪彩開圩。20多年來,寨隆鎮先後投入700多萬元資金,建設集鎮圩棚2200多平方米,硬化街道3萬多平方米,建成公廁5座,建設沙石街道18500多平方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逐步改善,90%以上的居民住上樓房。

2007年,全鎮科技經費投入10000多元,舉辦各類農技培訓班72期,培訓人員7000人次,發綠色證書200本。

1985年,寨隆中心國小設在如今的寨隆國小(即現在的寨村仲村屯)。1989年9月,寨隆集鎮國小晉升為寨隆中心國小。1998年,寨隆鎮“兩基”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2007年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村完小5所,完小點1所,在職教職工104人,在校學生1213人,全鎮國小入學率、畢業率均為100%。寨隆中學前身是柳城縣共產主義大學,柳城縣師範中專學校。1979年縣師範學校遷往縣城,學校改名為“寨隆中學”,屬柳城縣洛崖鄉轄區學校。1985年,寨隆從洛崖鄉分離出來,名為“寨隆鄉初級中學”。2000年寨隆鄉撤鄉建鎮,命名為“柳城縣寨隆中學”。2007年,全鎮有國中學校1所,在校學生366人,教師48人,國中入學率(國中階段生)100%,畢業率100%。

2007年,寨隆鎮有社區中老年文藝隊一支,隊員30人。主要表演節目為傳統彩調劇、小品和舞蹈,年演出35場以上。全鎮有線電視用戶970戶,其中社區890戶,雞樓屯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53戶,下寨屯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27戶。綜合圖書館一個,館內藏書25000多冊(本)。

寨隆鎮新農村示範點安樂屯村民生活逐漸寬裕了,村民對公益事業便更加重視起來。今年初該屯每戶籌資600元,共籌資60多萬元硬化了屯裡的所有主幹道及支路,總長3200米。近日,屯裡又有新動作:新上任的屯領導班子召集村民修改、完善村規民約,讓“規章制度”規範村民舉止言行。其中最大一個亮點是整治村容村貌。該屯村民隨處倒垃圾,道路一直又髒又亂,經過討論,村民一致同意每人每年交衛生費12元,全屯650人,全年籌資8000元,聘請3個保潔員,每天負責打掃屯裡衛生,清運村民生活垃圾等。這一舉措將使該屯的“清潔工程”走上長效管理機制。

中秋賞月 中秋賞月

寨隆衛生院創建於1987年,原稱寨隆鄉衛生所。當時由縣政府撥款6000元為開辦費,所址設在企業辦公室,面積約100平方米,內設藥房、診療室、處置室等。醫務人員2人,負責全鄉醫療防疫、婦幼保健、愛國衛生運動,農村衛生組織工作等。2003年12月,寨隆衛生院遷到集鎮南街,由自治區政府基礎建設項目辦出資17萬元,衛生院出資18萬元建成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平方米的新院。2007年,鎮內有村衛生室6個,鄉村醫生15人,鎮衛生院在編人員16人,床位16床,年門診量約12386人次,住院人數約1012人次。

寨隆信用社成立於1987年,是一家合作制金融企業,是寨隆唯一一家金融企業。主要是為當地民眾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上級主管部門為柳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07年各項存款餘額387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800萬元,當年實現利潤67萬元。

寨隆郵政所建於2000年5月,當時屬國有企業,前名寨隆郵政代辦點,2003年更名為寨隆郵政所。該所主要為全鎮人民辦理征訂各類報刊、雜誌、郵件投遞、電子匯款等業務。另可代辦郵購各類生活用品、農貿種子等業務。

1994年,郵電政企分開,1997年實施郵電分營,1999年2月中國電信重組,電信行業市場壟斷徹底被打破。2007年,全鎮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等4家電信企業。全鎮有線電話用戶1200多戶,寬頻用戶80多戶,行動電話用戶6800多戶,電信行業發展繁榮。

供水供電寨隆自來水廠建於1985年,當時只供應寨隆鎮機關和街道居民用水,日供水量100噸,屬寨隆街道辦管理。1992年元月,由寨隆水保站管理。1998年擴建後日供水量200噸,2004年該廠再次擴建,日供水量達300噸,供應範圍擴大到寨隆中學和寨隆村委龍大屯,自來水普及率達98%。

1988年至2001年,寨隆供電所的前身是寨隆供電小組,屬鎮政府直管,當時年供電量在50—70萬千瓦時左右。2000年4月,實行農村電網改造,寨隆供電質量明顯改善,供電量直線上升。2002年寨隆供電小組收歸柳城縣電力公司管理,2003年8月成立寨隆供電營業所。2007年寨隆供電營業所管轄公用變壓器38台,專用變壓器5台,合計容量1930千伏安,年供電量210萬千瓦時。

黨政建設

2005年8月,柳城縣先後在縣委組織部、東泉鎮涼亭村等地安裝了7套遠程教育接收設備,開始了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隨後兩年間,通過整合黨政辦公網和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在全縣建立起219個遠程教育接收終端站點,形成了覆蓋縣、鄉(鎮)、村、屯的四級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路。一批黨員民眾依靠遠程教育網路走上致富道路。

柳城縣按照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原則,在縣委黨校建立培訓中心,鄉鎮建立接收站點和培訓中心,村國小設立接收站點。同時在縣委組織部建立黨員遠程教育管理中心,組建“柳城黨建”網,連結各基層黨組織,為各終端站點提供從中組部遠程教育中心下載的各種資源。通過努力,目前柳城縣共建立遠程教育接收終端站點219個,其中縣級接收中心2個,接收點51個,鄉鎮接收點41個,村級接收點124個,屯級接收點1個。

為了更好的發揮出站點真正作用和效果,柳城縣切實加強全縣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的教學管理,做到了“三個到位”:一是人員落實到位,各站點全面推行專人負責管理制。二是技術服務到位,成立了技術服務組,負責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三是制度落實到位,該縣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要求各培訓中心、接收點認真執行。同時在學習培訓的方式上,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確定了幾種有效的方式:一是根據農時需要,在晚上組織黨員民眾通過網路進行學習;二是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定期到站點現場輔導,增強教學效果;三是根據農民的需要分類編班培訓。

為充實遠程教育內容。寨隆鎮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工作大綱,攝製了《科學種桑養蠶》、《甘蔗地套種辣椒》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教片,並複製近2千張碟片分發到農民朋友手中,幫助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在黨員電教科技示範戶的帶領下,村民掌握了養蠶技術,全村發展桑園面積1860畝,2006年蠶繭產值達800多萬元,全村年人均收入也增加到3800元。

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傳播先進的文化、成熟的技術和快捷的信息,讓廣大農村黨員幹部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更新了技術,拓寬了增收的渠道。通過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齋隆鎮各村屯紛紛結合實際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農民人均收入也逐步提高。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73元,比上年增長12.67%。2007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050元,同比增長15%。

風俗人情

寨隆人口主要以壯族為主,壯族人熱情好客。除了傳統佳節如三月三、清明、端午、中秋、元旦等特別熱鬧以外,還有許多的地方傳統節日,如二月八、六月十、七月七、七月十四、十一月十五等。每逢這些節日,大多數農民都邀請親朋好友到家中做客,客人越多,主人越高興,說明這家人緣好,人氣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