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足

沐足

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經常用溫水沐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液運行,調整臟腑,疏通經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除邪的目的。沐足時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50℃左右,水量以淹沒腳踝部為好。沐足時儘量避免用鹼性強的肥皂洗腳,以免去脂過多,使皮膚乾裂。

基本信息

簡介

沐足沐足

廣東人習慣稱之為"沐足","足浴".其實就是洗腳.洗腳,在廣東人口中有個好聽的名字——沐足。腳向來被認為是人體穴位匯集處,腳舒服了,人自然就經絡打通,覺得精氣十足。人就是個有趣的動物,除了自己吃穿住滿足,還非得鼓搗點其他名堂,把身體的各個部位折騰得舒服了,才算沒有白來世上。古時土葬,臨死還可以帶點本錢入土,如今都用火葬,走得時候想帶點東西,也得是能燒得起來的,所以不如生時享用了再說。

歷史由來

最早對腳部按摩有印象是在老謀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各房姨太太為了伺候自己的腳,拚命使出渾身解數,爭風吃醋,勾心鬥角。如今沐足的風行,不知是封建社會殘餘的延續還是資本主義社會享樂思想的蔓延,雖說這種說法略帶諷刺,但真正去沐過之後,還是有種“飯後洗個腳,賽過活神仙”的感覺。

沐足也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醫療保健手段之一,屬於中醫學的範疇。

腳保健的重要性

中醫學對腳的認識

據《史記》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著名的醫家,名叫俞附,俞通“愈”,就是治癒的意思,附就是足背,也就是指用腳來治病的醫生。後來《史記》以“治病不以湯液醴酒而能一拔見病之應”來形容其醫術之高超。由此看出,很早以前,人們對腳就非常重視,並且作了很深的研究和探討。

為什麼腳對人體來說這么重要呢?這是因為人體的老化首先是從腳開始的。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故中醫認為“鼻為苗竅之根,耳為神機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腳為精氣之根”,鼻、耳、乳是人體的三個方面的根本,只有腳是人體總的精氣之源,是人體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醫學的整體觀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體內的各個組織器官、臟腑經絡之間也是一個整體,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經絡學說。《黃帝內經·靈樞》中指出,足部六經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釋如下:“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經氣生髮之地,為經氣之所出。”1000多年來,經絡學說用於指導臨床實踐,為不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說明這種理論是正確的。

經絡學說認為,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別起始和終止於腳部。它們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通過經絡關係,分別與手三陰、手三陽經溝通,共同維持著人體氣血的運行。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互相影響,反過來,疏通經絡、氣血,又可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如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在胃脘部有病變時,按摩或針灸該穴位可以達到治療胃病的效果,而且療效顯著。所以說,腳與臟腑的關係就是整體觀念的縮影。

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所謂 “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這就明確指出了脾腎在臟腑中的作用特別重要。然而,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皆起始於腳部,可見腳部在生命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組織。為了強調這一點,人們常把腳稱為“人之根本”,應該說一點也不誇張。

中醫認為,氣血以動為貴,經絡以通為要,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一旦氣滯血瘀,經絡閉阻,臟腑、組織、器官就要發生病變。而我們只要邁開雙腳,就能推動氣血的運行,氣血流通就保證了全身各組織器官營養物質的供應。有一句人們非常熟悉的健康格言“生命在於運動”,就是告訴大家每天要適當地運動,運動才會促使氣血流通,而大多數運動的過程是在雙腳的帶動下完成的,腳除了帶動肢體運動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動氣血運動。故有人建議,我們只要買雙跑鞋,邁開雙腳,就能走向健康、走向未來……

現代醫學與腳保健

雖然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保證,但由於雙腳離心臟位置最遠,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血液從心臟流向雙腳較為容易,而腳部血液回流心臟則相對較難,當大量血液積聚於下肢靜脈時,下肢組織壓力增加,必須依靠下肢肌肉泵的作用(即下肢骨骼肌張力增高和等長收縮,擠壓下肢血管,協助心臟的泵血作用,迫使下肢靜脈血液通過靜脈瓣流向心臟,完成血液的體循環過程。因此,有人把腳譽稱為人的“第二心臟”。下肢血液循環功能不佳,可影響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我們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如跑步、行走等促使下肢肌肉進行收縮運動,可以幫助心臟把遠端的血液回收,從而大大減輕心臟的負擔,無形中起到了泵血功能,在這過程中,腳實際上充當了“第二心臟”的角色,這是腳被稱為“第二心臟”的原因。

雙腳雖然遠離心臟與大腦,但它作為人體不可分割的重要器官是勿庸置疑的。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腳掌密布了許多血管,有豐富的末梢神經。人體全息學說認為,腳上存在著與人體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調節全身健康狀況的許多經絡和穴位。雙腳運動時,不斷地刺激腳底,這種刺激可反射到大腦皮層,對大腦的功能有調節作用,並且通過中樞神經再間接調節內臟功能,對維持健康意義重大。正如巴賓斯基的試驗已經證明的,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變時,用棉簽棒劃足底外側緣,會出現足趾背屈,並伴有踝、膝、髖多個關節屈曲的反應。後來發現,這個試驗對診斷中樞神經疾患有重大的臨床意義,為了紀念這位有貢獻的醫學家,國際上將這種病理反射命名為巴賓斯基征,並作為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可靠依據之一。

日本某醫學博士報告說,一位女子因交通事故受傷,連續8年神志不清,昏睡不醒。死亡後解剖屍體時發現其大腦重量竟然比正常的人輕300克。該博士指出,這是由於多年來一直沒有給予其雙腳任何刺激造成的。說明腳底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關係密切,可以互相影響,互相調節。

俗話說,“寒從腳起”。這是因為腳部離心臟較遠,平時的溫度較上身為低,如果不注意保暖或突遇冷空氣侵襲,氣溫驟降,寒氣就會從腳部開始侵入身體。會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細血管反射性收縮,使纖毛擺動減慢,排出異物的能力降低,抵抗力明顯削弱,從而表現出咳嗽、鼻塞、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這說明腳部受寒後人體的免疫功能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條件致病菌的入侵及正常菌群的紊亂,出現各種症狀。冬春季節天氣寒冷,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大大增加,這也進一步證明腳與人體免疫功能有密切聯繫。

中藥沐足的方法

沐用水的選擇

沐足用水一般取自來水、河水、井水、山澗水、礦泉水為基本用水。假如條件允許,應儘可能選用井水、自來水、山澗水或礦泉水。若河水、溪水所含的有害物質(如化肥、農藥)含量很高,則不宜用來沐足。因為用這樣的水沐足,在溫度的作用下,隨著毛細血管擴張,人體皮膚對這類有害物質會大量吸收,不但對人體無益,反而會帶來事與願違的惡果。因此,受污染的水源不應作為沐足的水源。對哪些使用沐足來保健身體的人而言,長年累月使用的泡腳水,其水質應該保持清潔、衛生,符合衛生學要求;而對於那些希望通過沐足療法來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人來說,沐足用水除應具備清潔、衛生外,還應根據疾病的不同,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選放不同的藥物,如風寒感冒,可加入疏風散寒的辛溫解表藥;高血壓應加入平肝潛陽、熄風降壓的藥物;皮膚病應加入殺蟲祛風、清熱解毒、涼血之類的藥物。換言之,沐足用水是有講究的,絕不能隨便取水,馬虎從事,應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病症來作相應的選擇;同時根據不同的病症,不同的體質、年齡、性別或按保健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藥物,合理的配伍組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滿意的效果。

沐足容器的要求

1質地 沐足用的容器以木製盆為好。因木製盆散熱較慢,有利於保溫。假如去商場購買沐足盆的話,應該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的無毒無害的沐足盆。不論是哪一種沐足盆,總的要求是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2高度 一般來說,沐足盆的高度最好能超過20厘米高(沒過踝關節),寬度則以能容納雙腳即可。假如沐足盆太矮,熱水浸泡的位置就低,浸泡到的下肢皮膚面積也就相對較少,因此,沐足的效果自然要差些。需要提醒的是,沐足時坐的椅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應高低適中,以保證身體的姿勢處於舒適狀態為宜。

3結構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沐足盆的結構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比如,僅通過電源來控制水溫的沐足盆,其結構比較簡單,功能是能自動控制水溫並保持恆溫,這樣一來既可節約用水,又可避免因頻繁添加熱水而給使用者帶來不便。另外,有的廠家為提高沐足的保健效果,還給沐足盆設計了足底按摩器,有的還安裝有固定頻率的震盪器,結構相對複雜。其優點是能夠一邊沐足一邊按摩足部,既節省了時間,又增加了沐足盆的功能,使使用者在沐足的同時,能做到保健與享受同時兼顧,真是一舉多得,當然價格也自然要貴一些。應該說這些沐足盆各有特點,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習慣和經濟實力選樣一種適合自己的沐足盆。

沐足液的溫度

沐足液的溫度以多少度為宜,可以說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地區不盡相同,但差別不大,因為人的體溫差別極小。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熱沐溫度是43℃,德國的熱沐溫度是45℃,奧地利的熱沐溫度是42℃,日本的熱沐溫度是40~42℃。一般來說,沐足水的溫度以38~43℃為宜,但由於個體差異的不同,少數人可耐受高達45℃的沐足水,但最好不要超過45℃。通常應從38℃開始,逐漸增至40~42℃。當然,溫度的選擇還要依據不同的個體和沐足時間長短來定。過高的水溫會導致燙傷,特別是老人、患有末梢神經炎的病人感覺比較遲鈍,容易燙傷;有心臟病的人,沐足水的溫度也不宜太高;而如果是一個外感風寒的人,沐足水的溫度可以適當高一些,水溫高,則更容易溫通經脈,逼寒氣散出體表,助陽氣來復,治癒疾病;還有素體寒盛之人,沐足水的溫度也可以高些;而素體陰虛火旺之人沐足水溫度不宜過高。總之,沐足水的溫度應該依據個人沐足後的反應來確定,以沐足後感覺輕鬆、舒適為度。

沐足時間的要求

關於沐足時間的概念,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每次沐足時間多長為宜。關於每次沐足時間的長短問題,一般來說,每次要達到十分鐘到一小時為宜。對於有些病人,沐足時間要適當長一點,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踝關節扭傷(48小時後)、外感風寒證、寒性頭痛、慢性胃寒疼痛、慢性高血壓病等。每次具體時間的安排,還要根據沐足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疾病情況、氣候變化、工作性質以及沐足後的感受來逐漸調整。總之,沐足後感覺良好就是恰當的時間。

2每天什麼時間沐足為宜。假如是每天沐足2次,一般是上午10點鐘安排1次,晚上睡覺之前安排1次為宜;假如是每天沐足1次,一般安排在晚上睡覺前,因為睡前沐足,除反射性引起局部動、靜脈擴張之外,還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良性的、溫和的刺激,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另外,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可以改善足部的營養代謝,促使積累的代謝產物——乳酸迅速排泄掉,對消除疲勞有積極意義。當然,現代人往往工作繁忙,生活缺乏規律,沐足時間就不必拘泥,以既不影響工作,又能達到保健目的為原則。

3每天安排幾次沐足時間為宜。關於這一點,要看沐足者的病情,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時間緊張與否來考慮,一般人的保健沐足,每天安排1次就可以了;如果患有某種疾病而且時間允許,每天可以安排2次或2次以上,這樣可以提高療效,促使病情早日改善。像雷諾證病人、末梢神經炎病人、素體虛寒病人,每天至少可以泡2次腳甚至2次以上。

護理方法

人的雙腳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我們應該精心保護好自己的雙腳,在沐足後應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才能在治療保健的同時減少不良作用。

請用下述方法來護理你的雙腳:

1每天換洗襪子並經常換鞋。當鞋擠腳時要找鞋匠把鞋放寬,否則就會使腳出現老繭、雞眼和無法消除的壓迫點。腳氣腳臭患者可配合使用含有納米銀纖維的AUN納米銀抗菌防臭襪,可以協同殺滅腳部600多種細菌,達到迅速完全無異味,徹底根治腳氣腳臭的效果。

2每次沐足之後應清除沐足液的殘留物,並且塗抹潤膚膏,然後進行腳部按摩。這樣做可保持其皮膚平滑柔軟;

3在沐足中,為了更有效地去除污垢,必須選用適宜的清潔劑。鹼性大的肥皂,對皮膚有一定刺激,容易過度地洗去皮脂,易致皮膚粗糙、脫屑甚至乾裂,因此,不能用肥皂沐足。可選用含鹼性弱的香皂或不含鹼的過脂皂,刺激性較小,又能達到清潔皮膚的作用。有皮脂溢和銀屑病等皮膚病的人,可選用硫磺香皂。

4沐足時應當順著肌群方向進行,推拿手法輕柔,動作自然,不能用力過猛,也不能過度摩擦,以免損傷肌膚。

中藥沐足的注意事項

忌空腹時沐足

因為在沐足的過程中身體消耗很多熱量,尤其在糖元貯量較少時,容易因血糖過低發生低血糖性休克。

忌餐後立即沐足

如果飯後立即沐足會因氣溫的升高,熱量的刺激,使皮膚血管膨脹,消化器官中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妨礙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兒童不宜沐足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各種功能不健全、不穩定,長期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會使小孩的足下受到影響,不利於足部的健康發育,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足,會造成扁平足,故兒童不宜泡腳。平時用一般的溫水短時洗腳就可以了。

忌沐足當風

沐足的溫度通常會引起全身出大汗,這時候避風是很重要的,否則不僅會引起感冒,還會引起腰腿痛,發展為長年不愈的慢性病。

忌水溫過高

一般以38~43℃為好,如果水溫過高,使人體熱量不容易散發,容易發生虛脫,甚至燙傷,因此水溫切忌過高,通常應從38℃開始,逐漸增至40~42℃。當然,溫度的選擇還要依據不同的個體和泡腳的時間長短來定。如有心臟病的人,泡腳水溫度不宜太高;假如是一個外感風寒的人,泡腳水的溫度可以適當高一些。如果在過熱的水中浸泡或淋沐過久,可使身體及四肢的血管大幅度擴張,大量血液流向周圍血管,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產生頭暈、眼花、噁心等症狀,甚至發生昏迷和猝死。

忌用力搓擦皮膚

有人沐足喜歡拚命搓擦皮膚,造成表皮細胞損傷,甚至出血,這會使皮膚這一人體自然防線的抗禦能力下降,在皮膚微細胞破損處細菌或病毒會乘虛而入。

忌在水中久泡

如果在水中久泡,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容易引起大腦暫時性缺血,嚴重時可暈倒。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在熱水中久泡,有誘發中風的危險性。

忌沐足過勤

沐足過度摩擦皮膚對人體無益,因為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它能阻止病菌侵入人體。如果過度摩擦,就會損傷皮膚,減弱其防衛作用。如果沐足過勤,會使皮膚因缺乏油脂而變得粗糙、乾燥、皮屑過多,甚至發生皮膚裂紋或損傷。四季沐足的頻率應有別,沐足的次數,一般每天1次,因治療需要也可以每天2次,但老年人應以每天1次為宜。若因勞作汗出很多時,需隨時沐足。一般人,在冬季可1日一1次,夏季每日2次。

沐足器具

沐足盆外觀沐足盆外觀

有了沐足器具就不用去賓館、旅店沐足了,一般人在家裡就可以自助沐足,比起去沐足店沐足,沐足盆可以說是更大眾的沐足方式。

沐足盆產品特點

沐足盆內盆視圖沐足盆內盆視圖

1.自動加熱:加入水開啟加熱鍵,讓您疲憊不堪的雙腳充分享受熱水足浴,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加速血液流動,從而使身體的疲乏,酸痛等不適得到緩解或消除;

2.振動功能:氣泡衝擊產生麻麻的震動感覺。另外,盆底有序的6個按摩滾輪可配合不斷刺激按摩腳底穴位,能夠加強內分泌調節作用,增強肌體免疫力,讓您重新煥發活力。

3.磁療保健:通過磁體形成的磁場作用於足部相應穴位,產生磁場生物效應,在磁場作用下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體的抵抗力增加新陳代謝,消除疲勞,達到修身養性的保健目的。

4.氣波增氧:配合足浴時外溫內透,全身毛孔擴張,呼吸加快。增進細胞活性,達到排毒養顏,加快新陳代謝的目的。

5.腳底紅外理療:4個紅外燈,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壓,改善關節疼痛,調節自律神經。

6.納米抗菌殺菌:足盆主體採用的PP+納米抗菌殺菌材料,可有效地抑制細菌的滋生,並對廣譜範圍的細菌、老菌具有長效殺菌作用。

沐足盆適用人群

沐足腳步穴點陣圖沐足腳步穴點陣圖
1、失眠,神經衰弱,精神緊張的人;

2、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者;

3、氣血循環不良,體虛倦怠者;

4、四肢麻痹,腰酸背痛之人士;

5、高血壓,中風,頭痛,頭暈者;

6、腸胃功能不佳,胃脘痛,消化不良之人士;

7、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者;

8、運動不足,年長體弱,手腳冰冷者;

沐足盆參數屬性

額定電壓:AC220V+-10%

頻度:50 HZ

功率:600W

防水等級:IPX4

加水量:4.5L

最高溫度:42度左右

毛重:4公斤左右

依據GB4706.10-2003〈〈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標準檢驗合格。

沐足盆使用說明

①連線電源前,先將產品放平,足盆水位不應過高,以免溢出;

②插上電源插頭,打開開關,產品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沐足盆使用注意事項

1.勿將60℃以上熱水直接倒入盆內,以免產品變形;此時電路可能處於保護狀態,使工作不正常;

2.勿將水倒的過多,以免溢出;

3.勿拖拉電源線來移動本品,以免造成電源線破損而引發事故;

4.用後,要拔下電源插頭,才能倒水和清潔;

5.清潔本品時,盆內可刷洗,盆外面可用軟布擦拭,請勿浸入水中或用水噴淋,待乾燥後再次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