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自征

沈自征(1591~1641)明代曲作家。字君庸,吳江(今江蘇蘇州)人,國子監生。沈琉子,沈璟侄,胞姐為明末才女沈宜修。自幼高才自負,少喜談兵,天啟年間,因貧無策,北上燕京,遊歷於西北邊塞,窺察地形,將山川陸原要害熟記於心,崇禎三年(1630)永平副使張椿延為幕府,為椿謀劃頗周詳。當時督師袁崇煥擁兵自重,不入朝。大司馬招募能赴袁營人選,沈自征自告奮勇,單騎赴袁崇煥軍營,曉知以理,終使其入朝見帝。自征居京十年,為諸大臣籌劃兵事,料事如神,名聲大振。遂攜數千金而歸。好義疏財,以家財悉送佛寺,自居吳江之野,茨屋躬耕度日。崇禎十三年(1640)以賢良方正科辟,竟辭不就,卒於家。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沈自征(1591-1641)明代曲作家。字君庸吳江人,沈琉子沈璟侄。國子監生。少喜談兵,天啟末入北京,居十年,曾上書籌劃兵事。後歸家隱居。崇禎間被薦於朝,辭不就,卒於家。工詩文散曲,有《沈君庸先生集》。尤長於戲曲,時人謂其辭“瀏漓悲壯,其才不在徐文長之下”。

主要作品

所作雜劇《霸亭秋 》《鞭歌妓》,《簪花髻》三種,合稱《漁陽三弄》。又有《冬青樹》一種,已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