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抑

基本信息

詞語注音

shěn yì ㄕㄣˇ ㄧˋ
沈抑

詞語釋義

亦作“沉抑”。.
(1).猶言退隱。《管子·宙合》:“賢人之處亂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則沉抑以辟罰,靜默以侔免。”
(2).猶抑鬱。《楚辭·九章·惜誦》:“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也。”《後漢書·馮衍傳下》:“心怫鬱而紆結兮,意沉抑而內悲。” 明 楊慎 《思友賦·寄楊用修》:“志沉抑而慊慊兮,魂離散而難收。”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 阿蓋 將室中椅凳之類略加整飭,各自坐於靠左壁之一凳上,十分沉抑。”
(3).謂受壓抑而致埋沒。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逸才沉抑則與凡庸為伍。” 宋 陸游 《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天聖 以前,選用人才,多取北人, 寇凖 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明史·張四維傳》:“於是 四維 稍汲引海內正人為 居正 所沉抑者。雖未即盡登用,然力反前事,時望頗屬焉。”
(4).指聲音低沉。 瞿秋白 《序》:“人生的經過,受環境萬千現象變化的反映……於心靈的聖鍾里動種種音響,鏗鏘遞轉,激揚沉抑。” 郭沫若 《橄欖·人力以上》:“沉抑的聲調在寥寂的夜氣中分外響得淒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