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動郵局

汽車行動郵局

汽車行動郵局由江蘇郵政管理局首創於1947年3月。三輛汽車上路,車身開窗,辦理快遞、信件等各項業務,逐站停靠,提高了郵件運輸速度,也讓老百姓辦理業務更便捷。

簡介

汽車行動郵局採用老式的民國汽車,車身上有大大的“郵”字。每輛車身開設有三個視窗,第一視窗前面還有活動公用桌一張,抽出可供書寫及封信之用。三個視窗上方設有帆布篷,撐開能避烈日雨雪。車內郵務員兩名、司機一名,辦公桌椅等一應俱全。

三輛汽車上路,按照時間表,早上8點35分停靠第一站,9點05分出發往第二站,如公車一般逐站停靠,為附近機關、學校、居民提供辦理收寄各類普通、航空、掛號、快遞郵件,並開發小款匯票等各項業務,成為當時南京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發展歷史

汽車行動郵局汽車行動郵局

1946年,中華郵政總局積極改進業務,進行了一場全國性的郵政改良運動,並提出了“快、安全、普遍、服務”的四大原則及目標。

1947年3月1日,江蘇郵政管理局在南京率先創辦了第一、二號汽車行動郵局。《中央日報》曾於2月28日以“汽車行動郵局·明日起開始服務”為標題,提前刊登了新聞以及汽車行動郵局的照片。報導稱,“江蘇郵政管理局,鑒於京市市區幅員遼闊,為謀距離本京各郵局較遠之機關、團體、學校、報館及公眾,便利交寄郵件起見,特裝置大型汽車兩輛,開設第一、第二汽車行動郵局兩所。擬定主要路線及經停各站,逐日按時行駛。”

1947年6月4日,南京又開辦了三號汽車行動郵局。

1947年6月,上海也開設了汽車行動郵局,分別以三輛汽車分東、西、北三路行駛,選擇沿途居民、學校、團體或者工廠比較集中、距離郵局較遠的地點作為停留點。

隨後,杭州、漢口、北平、天津、廣州等地也興起汽車郵局。

1948年,貴陽、西京、成都、重慶也相繼開辦汽車郵局。

1949年4月,南京的汽車行動郵局停辦。

郵局簡則

汽車行動郵局汽車行動郵局

1947年12月15日,民國政府交通部郵政總局局長谷春藩簽發了訓令例字第2457號文,內容為“頒發汽車行動郵局簡則”,對汽車行動郵局的開辦目的、性質及汽車行動郵局日戳的製作和使用進行了具體的明確。

一、為補充原有郵政機構之不足及便利公眾交寄郵件起見,各郵區得斟酌地方需要情形舉辦汽車行動郵局,惟應事先呈請郵政總局核准。

二、汽車行動郵局名稱,應冠以所在地地名,並依駛用車輛數目順序編號(例如南京第一號汽車行動郵局)。

行駛線路

汽車行動郵局行駛路線汽車行動郵局行駛路線

南京的汽車行動郵局有三條線路,分別為北、西南、東三個方向,幾乎遍布南京城區。

第一條(南京北方向)經停路線為:江蘇郵政管理局—回龍橋—中山北路立法院—行政院—交通部—大方巷兵工署—西康路監察院—美大使館附近—東瓜市金陵女子大學—天津路金陵女子大學—成賢街教育部—試院路考試院。也就是從如今的下關大馬路附近出發,經停回龍橋、南京政治學院,再經大方巷、西康路(西康賓館),再到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終點是南京市委市政府。

第二條(南京西南方向)經停路線為:江蘇郵政管理局—瞻園路內政部—府西街市立一中鍾英中學附近—洪武路介壽堂—明瓦廊勞動局—昇州路西段—水西門外橋西—莫愁路明德中學—漢中路中正校—中央路中央日報。也就是從夫子廟一帶到三山街附近的府西街,再到洪武路的南京第三初級中學(原鐘英中學),經明瓦廊到昇州路到漢中路、中山路。

第三條(南京東方向)經停路線為:丁家橋中央黨部—高樓門公路總局—中山路司法院—明故宮飛機場—勵志社—竺橋市立第二女中—林森路軍事新聞社—國民政府—中山東路財政部—中山東路《大剛報》社附近。

業務種類

汽車右邊開闢有半圓形視窗三個,從車頭開始第一視窗出售郵票和印花;第二視窗收寄掛號、航空、快遞函件及辦理小額匯款,兩窗之下設有平信、快信信箱各一個;第三視窗是電信局附設的,專收普通電報業務。

郵戳設計

郵戳郵戳

汽車行動郵局使用的郵戳,每車僅備一個,大小與普通郵戳相似。

全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自右至左,橫排“汽車郵局”四字,其下附(一)或(二)以區別第一、第二兩路;中格為“年月日時”;下格為“南京”二字。

綜合效益

汽車行動郵局的創立提高了郵件運輸速度,也讓老百姓辦理業務更便捷。

自1947年至1948年底,南京的汽車行動郵局,共收郵件121萬餘件,營業收入5.9億餘元(舊幣),除人員薪津油料消耗外,盈利3.7億餘元(舊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