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

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

周文彰在座談會上說,這本厚重的詩選,見證著中國309位詩人的心血和對災區人民的深厚感情。 精神這部詩選,不但是一場災難的歷史見證,也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詩人愛心和情感重磅出擊的歷史見證。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汶川天崩地裂,不但撕裂了詩人的心,卻也讓詩人大愛無疆的精神充分得以體現。

基本信息

書名: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
主編:原野牧夫
裝幀設計:邢春雨
策劃:海南豪一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平裝:628頁
開本:787╳1092毫米1/16
ISBN:978-7-5442-4165-6
定價:¥51.20

簡介


該詩選出版後,先後榮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抗震救災特別獎”,第二屆海南省優秀出版物政府獎特等獎。
據有關報導,海南省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單位對該詩選的出版高度重視。7月2日上午時任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拿到這樣一部厚達六百多頁的詩選,讀到原野牧夫趕一個通宵撰寫的長達十八頁的序《汶川,一個讓中國詩人揪心的地方》,了解到整個詩選這本書從策劃到發帖子徵稿、組稿、編選、交書稿總共還不到十天,感到非常驚訝。決定下午在海南省委4號樓會議室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行首發式暨座談會。2點50分左右,會議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文彰親自主持並發表重要講話,對主編原野牧夫及其愛心詩選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松林,省文體廳副廳長柳松華,省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孔見,海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劉曦,海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偉斌、海口市文聯副主席鍾南平等領導,出版部門負責人,以及部分詩人作者代表、編委成員和文藝界人士等參加。
周文彰在座談會上說,這本厚重的詩選,見證著中國309位詩人的心血和對災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它是海南及全國詩人對地震的深切感悟,也反映了海南社會各界對汶川的關注以及愛心;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進體現,也是海南文化事業的重要成果,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亮點。海南日報、今日海南、海南廣播電視台、南國都市報、海南特區報、南海網、海口晚報、閩南日報、海口廣播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及各大網站對該詩選的出版進行了新聞報導,在全國乃至海外已引起極大關注。
8月5日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作家協會等單位聯合在明珠廣場舉行愛心簽名售書活動,南國都市報A3版以《詩人抵押房產為災區出愛心詩集》整版重磅新聞報導,人民網、鳳凰網、新華網、中新網、新浪、搜狐、騰訊網等紛紛進行了轉載,社會反響很大。
主編原野牧夫認為,本詩選能夠獲獎實屬不易,同時又是實至名歸。而它本身的價值在於,它見證了這場災難,以極快的速度反映出了文化界的聲音;它見證了中國詩人的愛心和感情,詩句中真情流露,足以感動天地;見證了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愛心,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愛心捐助者,其致力賑災的拳拳之心均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從上個世紀20年代新文化運動到現在新漢詩運動,近一個世紀來,還從來沒有哪一部詩選可以讓人如此感動,與之媲美作比。不管是論分量,還是論文字感染力、滲透度,口語主語或流派主義的詩歌都是無法與其相相提並論的。我不想過多的說它的技巧和手法,更不想說集子裡面有沒有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詩歌,但我相信它會經過所有時間的考驗,讓善良的人們都能夠聽到悲劇穿越歷史上空的聲音。或許,當我們的後世子孫,在哪一輩、哪一代,把它打開,還會如我一樣,錐心落淚,一樣為死者哀悼,為生者祈禱。”這不是一部平常意義上的詩選。

精神

這部詩選,不但是一場災難的歷史見證,也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詩人愛心和情感重磅出擊的歷史見證。她體現了詩歌的大愛精神。
詩人總是具有一種大愛精神和悲憫情懷,這其實也是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詩人素質。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汶川天崩地裂,不但撕裂了詩人的心,卻也讓詩人大愛無疆的精神充分得以體現。“徵稿啟事”在潮流詩歌論壇發出後,不到半夜時間,論壇就貼滿了應徵帖子,一時間徵稿信箱稿件也是紛至沓來,足以體現詩人充滿著一顆偉大的愛心。
在編選稿件過程中,潮流版主重慶子衣、晴寶兒、西北龍、紅線女、鳴砂火、蝶雨馨蘭等編委會成員,完全通過網路進行分工合作,一開始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內默默地開始著手幫助組稿、轉帖和整理投稿,矯正初編稿子、審稿,沒有任何勞動報酬。其中重慶子衣、紅線女二人,還是在承受著家人擔心重慶會發生餘震的恐慌狀態下靜下心來完成組稿、選稿。大家盡心盡力,毫無怨言,初選的詩歌通過網路匯集到主編原野牧夫,他白天要跑出版方面事物,晚上則用一個又一個通宵進行審稿編選,全是沒日沒夜的超負荷工作。在贊助商食言的情況下,他決定抵押房產出去才得以把書出版。這部愛心詩選的出版,可以說是他倡導發起的新漢詩運動當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汶川地震特大災難發生後,全國上下所有娛樂活動全部停止。中國詩人便成為廣大民眾的唯一代言人,詩歌這種蕭條許久的文學形式突然自發地從民間爆發出一種無比的力量,產生不少震撼人心的佳作。詩歌不但安撫受傷的靈魂,也在迅速傳遞全國人民的心聲,詩人幾乎不約而同用最簡單、樸實,甚至有些淺白卻最富有真情、鏗鏘有力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又成為中國人民傳遞愛心、鼓舞鬥志的有力武器。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從詩歌中不但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種慰藉,而且可以找到一種關懷,一種同情,一種團結向上的力量。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詩歌已經成為一個古老而偉大的國家和民族所凝聚的一種巨大的堅定毅力和自我精神。
(以上摘自:原野牧夫《汶川,一個讓中國人揪心的地方》,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