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琨繪桃源問津圖

汪琨繪桃源問津圖

汪琨繪桃源問津圖,中國名畫,作品取直幅構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描繪“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的情景。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款識:青綠一法,在能寓健於秀,不專以工致見長。嘗見文五峰桃源圖師法鷗波而不沾沾於形似,展對作此,轉滋依樣胡盧之愧。汪琨

鈐印:新安汪琨印信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歷來是文人畫家樂於表現的題材,由此,《桃源問津圖》成了後世的一個吉祥題材,歷代大家趙孟頫、文徵明、仇英等人都曾有《桃源問津圖》遺世。汪琨此幀《桃源問津圖》即由師法文徵明而來。作品取直幅構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描繪“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的情景。漁人已經舍舟登岸,漁舟蕩漾於桃花溪中,山勢左右相連,沒有空隙,為上段桃源里與世隔絕的環境打下了鋪墊。上部描繪桃花源中的景象,良田美竹,屋舍儼然,雞犬相聞,男耕女織的祥和狀態。漁人從橋上走入村中,男女老幼驚來相迎。遠處青山環繞,白雲縹緲,人間仙境,躍然上。

藝術特點

汪琨以青綠法表現“桃源問津”的主題顯然是十分相宜的,紅綠相間,春意盎然的畫面與主題極為切合。青綠山水,要在清新明潤而不能浮艷脂膩。就技法層面而言,通常畫家以淡赭石打底,再以極淡的汁綠、石綠層層罩染,方能取到朗淨明麗的設色效果。此法古已有之,當代大師吳湖帆曾細研古人之作,認為古人大青綠法有時施色多達七、八層,可見其中決竅。汪琨此作,青綠施色亦至少在三層以上,因此才達到了色不掩墨,清新爽朗的效果。汪琨筆法不尚纖巧,而是沉著有魄力,正如他在此畫的題款中所說:“青綠一法,在能寓健於秀,不專以工致見長。”這個“健”字,正是他所追求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用筆鏗鏘,落墨大膽,雖為青綠,而不病於浮華,這一點是他的獨特和成功之處。

汪琨此作取法趙孟頫(鷗波)、文徵明(五峰),專取其神,未斤斤於形跡,前人謂其善於摹古,良非虛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