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湖鄉

汪湖鄉地處五蓮縣西北部,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了許多支前模範。

基本信息

汪湖鄉

汪湖鄉

地處五蓮縣西北部,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了許多支前模範。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搞農業生產,現已成為五蓮縣糧、棉、林、桑四個第一的鄉。
該鄉總面積74.86平方公里,濰徐公路橫貫全鄉,東北與諸城市的枳溝鎮、賈悅鎮接壤,西與莒縣毗鄰,是三縣交界區。
汪湖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約 30公里處,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45個行政村,2.6萬人口,與諸城市和莒縣東西相鄰。2004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5.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5元,地方財政收入322.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7 %和12%。 該鎮四周丘陵環繞,中部2.3萬畝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耕地5.1萬畝,盛產糧棉、黃煙、桑繭,素有五蓮縣小糧倉的美譽,鎮裡立足傳統農業優勢,把發展特色農業、提高綜合效益放於重要位置,2004年共發展黃煙6000畝,實現收入900萬元;桑蠶4000畝,總收入500萬元;瓜菜4000畝,總收入400萬元;棉花4000畝,總收入400萬元。建起標準化養殖小區22個,規模養殖戶增加到72家,全鎮實現畜牧業總產值9679.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24%。其中6000畝黃煙被濟南將軍集團定為“優質黃煙生產基地”,實現了生態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奠定了區域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2004年國家級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落戶汪湖後,新建、維修石渠12.1公里,開挖排水溝15公里,新修生產路12公里,新建、維修橋涵15處,有力地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生產能力,成為全鎮高產高效農業的樣板田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林、田、路、渠四位一體的高效農業體系。
鎮內有淮河、燕河兩座中型水庫,小型水庫14座,蓄水1億多立方米,水電資源特別豐富,貫穿東西的206國道,為汪湖鎮帶來了便利的交通條件,2004年多方籌措資金150多萬元,硬化6條村村通道路16公里,2005年,規劃建設15條總長度37公里的村村通公路,9月份全部建設完成,屆時全鎮45個行政村將全部實現村村通;電訊入戶工程也正在加緊建設,2004年有線電視普及率已達60%,電話普及率達60%以上,年底將全部實現戶戶通。 2004年引進資金260萬元,拆遷舊房138間,統一標準建設商業樓房10000平方米,形成了以十字路口為中心,南北一條商業街,東西沿206國道6華里加工業、商業經濟長廊的小城鎮發展格局。2005年又投資10多萬元,進一步綠化美化了環境,成立了專業環衛隊,實行劃片包乾、責任到人,小城鎮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全鎮科教文衛穩步發展,45個村莊全部安裝了遠程教育設備,教育改革順利實現,衛生防疫措施到位,生態汪湖、綠色汪湖已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點和品牌。.

汪湖鄉特產

板栗
五蓮發展板栗生產有著悠久歷史,境內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豐富,各種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宜板栗生長。板慄慄實、個大、飽滿、油足,耐貯藏,果肉多為金黃色,富糯性,甘甜味濃,外皮易剝離。
煎餅
為五蓮民間主要食品,主以小麥麵粉、紅薯麵粉、小米麵、玉米面為原料,絞成濃糊狀,上熱並灘烙而成,餅薄如紙,色調微黃,質細香甜,柔軟可口。以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煎餅,配以鮮嫩豆腐和辣椒,更是美味可口,台灣的<<山東文獻>>記載:黃鯽子魚卷煎餅,為五蓮食品之一絕,久食不厭,食用方便,便於保存。
蘋果
主要品種有“紅富士”“國光”“白粉皮”“祝光”等十幾個優質品種,產量高,質量上乘。
花生
五蓮花生特點為粒大飽滿,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的優良品質,深受國內外歡迎。五蓮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生產經驗豐富,五蓮為國家花生商品出口基地,年加工花生製品十萬餘噸,如花生醬,精煉花生油,乳白花生等優質產品。
另外還有飄香牌紅富士蘋果、五蓮櫻桃、五蓮山楂、槎河吉棗、許孟芋頭、五蓮黑豬、五蓮大黑山羊、五蓮黑腿山雞、石場山雞、石場山蠍、淮河鯉魚等。

西唐莊村

西唐莊村是汪湖鄉的一個自然村,西唐莊村原名立村,始建於唐初,歷史久遠,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日照市與濰坊市交界處,以濰河為邊界,村民姓氏王、胡為主另外還有秦、高等姓氏,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湧現出許多支前模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