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銀狐美容器材廠

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 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 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併入江門市區。

公司簡介

江門市銀狐美容器材廠成立與1995年,是一家專業的美容儀器生產商.下設銷售及售後部--廣州銀狐美容美髮器材公司;生產,研發部--江門市銀狐美容器材廠.

主經產品: 電器元件、美容器材、
主經行業: 美容儀器、

江門市銀狐美容器材廠
jfmok1978 先生
傳真: 86-0750-3788992
地址: 廣東江門市江海區外海鎮金溪鄉金溪工業園2號

地域概況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裡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一。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併入江門市區。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位置面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陸域東鄰順德市、中山市、斗門縣,西接陽江市的陽東縣、陽春市,北與新興縣、高明市、南海市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全境位於北緯21°27′~22°51′,東經111°59′~113°15′之間。北自鶴山市古勞鎮的麗水,南至台山市的下川鎮圍夾島,相距142.2公里;東自新會市大鰲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鎮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台山市、新會市的南部和恩平市的東南部瀕臨南海,大陸岸線長283.36公里。島嶼岸線共長331.51公里。陸地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5.32%,其中海島面積235.17平方公里。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97個,其中台山市上川島面積最大,為137.16平方公里;下川島次之,為81.73平方公里。屬江門市水深200米以內的沿海大陸架,東起黃茅海,西至鎮海灣,面積約2257平方公里。

地質面貌

江門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廣布,東部、中部、南部河谷、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寬廣,丘陵、台地錯落其間,沿海砂洲發育,組成錯綜複雜的多元化地貌景觀。全市山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占1.77%。800米以上的山脈有9座,多為東北--西南走向。恩平、開平與新興接壤的天露山,長70餘公里,走向北邊,主峰海拔1250米,為全市最高峰。北部的菱髻頂、皂幕山,東部的鑊蓋尖和南部的笠帽山、涼帽頂,均山勢陡峻,岩古嶙峋,"V"型谷發育。500米以下的山丘、台地面積約占總面積80.34%,多分布於山地外圍,開平、台山、江門市區的沖積平原內有零星點綴。丘陵多無峰頂,呈緩波起伏,坡面多為第四紀堆積。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約占總面積17.89%,其中江門市區、新會以南由西江、潭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位於台山南部由大隆洞河、都斛河形成的廣海都斛平原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由西江、潭江下游支流形成的河流沖積平原沿河作帶狀分布,中游狹長,下游寬闊,現多為良田。 境內地質構造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主體為北東向恩平--從化深斷裂,自恩平經鶴城斜貫全市延出境外;東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斷裂。兩支斷裂帶構成境內基本構造格架。境內有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二迭紀、三迭紀、侏羅紀、下第三紀及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尤以第四紀地層分布最廣。入侵岩形成期次有加里江期、加里東--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為發育,規模最大

氣候

江門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長年溫和濕潤,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1.3~22.8℃。歷年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10.1℃~16.4℃;7月份最高,為27.44℃~32.2℃。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0.5℃,1963年1月6日出現於台山、恩平;極端最高氣溫為38.8℃,出現於1990年8月23日。境內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年日照射數在1719~2430小時之間。無霜期333~363天。年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68%~86%,有明顯的雨季汛期。雨量分布山地多於平原。降雨量大於2400毫米的多雨中心位於恩平那吉、台山大隆洞和赤溪。夏秋盛吹偏南風,常有颱風侵襲,並夾帶暴雨,風力最大達12級。冬、春多吹偏北風,常受寒潮影響而出現霜凍或低溫陰雨天氣。

僑情

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會人隨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自此之後,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陸續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江門市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同潮汕和閩南地區並稱為全國三大僑鄉。據最新的僑情調查統計,江門五邑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300萬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多數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僑胞在海外繁衍生息,為居住國的繁榮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當中湧現出一大批如加拿大總督伍冰志、美國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等優秀的政治家、外交家、企業家、科學家。

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他們修建了學校、醫院、敬老院、託兒所、幼稚園、影劇院、圖書館、橋樑、公路、自來水工程、僑聯大廈等一大批公益事業。還設立助學、敬老等基金。他們造福鄉里,對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