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

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

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於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片如中流砥石的綠洲,便是著名的白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傑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築之一的風月樓和雲章閣。白鴛洲書院創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簡介

吉安白鷺洲書院吉安白鷺洲書院

江西古郡吉安市區東部,於贛江中雙水夾流之處,有一片如中流砥石的綠洲,便是著名的白鷺洲。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傑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築之一的風月樓和雲章閣。白鴛洲書院創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古木蔥蘢的白鷺洲地近市區。洲上四面環水,波光粼粼。隔岸的青原山,連綿起伏,蒼茫疊翠。這如畫的景色,美麗的風光,古往今來,凡親臨吉安的人們,無不在白鷺洲上留下尋幽覽勝的足跡。1965年夏,郭沫若同志路經吉安時,也曾立於贛江西岸,縱覽這個美麗的綠洲,並欣然命筆,寫下了“面對白鷺洲,蔥蘢林木稠。無心尋古蹟,有意浴中流”的詩句。
相傳古時有一白鷺仙子,因羨慕人間男女情愛,飛到這裡,變作一位美貌的村姑,與江邊一位年青漁人結成情侶。後遭天神迫害,水淹洲渚,為救生靈,夫妻化作白鴛;白鷺仙子潛入水中洲底,奮力以身托陸洲,使洲永浮水面;漁夫則化作白鴛,日夕在洲上哀鳴,情纏意綿。後來,人們就把這座美麗的綠洲稱作白鷺洲。白鷺洲既以白鷺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創建書院時,也就依洲名而稱之為“白鷺洲書院”。
但是,據文獻記載,白鷺洲的得名,淵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於白鷺洲屹立於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在北宋宣和年間,吉州通判徐俯的詩中已有“空看白鷺洲”之句。至南宋初年,尹直卿送周必大詩中又有“我公不向廬陵住,羞殺青原白鴛洲”。元代買思永為重修自鷺洲書院作記時也寫道:“謂洲在二水間,取唐人詩句以白鷺名其洲,因以名書院。”清代吉安知府林逄春寫了如下詩句:“廬陵文物照江天,院寺欽崇自昔年。水占芳名分白鷺,詩題古壁效青蓮。”因此,白鷺洲名來源於青蓮居士李白的詩句,而書院則依洲而定名,這就是白鷺洲書院得名的由來。
白鷺洲書院自宋代創建以來,一直延續到清代末年,其間累經修建。據《廬陵縣誌》記載:“白鷺洲書院,在郡城東白鷺洲上。宋淳佑元年辛丑,知吉州軍江萬里建。奏於朝,置山長;理宗御書白鷺洲書院,以賜。院內立文宣王廟、欞星門、雲章閣、道心堂、萬竹堂、風月樓、浴沂亭、齋舍”,後增建“六君子祠”,祀程頤、程顥、周敦頤、張載、邵雍、朱熹等六人。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書院被洪水沖毀,吉安路總管李珏修復。至正十二年(1352),紅巾起義軍與元兵戰於吉安,書院大部被燒毀;時過二年,又遭大水,書院毀壞殆盡。至正十五年重建,恢復舊觀。明代嘉靖五年(1526),吉安知府黃宗明又重修。到嘉靖二一年,曾將書院從白鷺洲遷離,在城南仁壽寺址另建新院舍。
隆慶六年(1572),城南仁壽寺新建的白鷺洲書院改為廬陵縣學,又將書院遷建於城北郊。至萬曆二十年(1592),吉安知府王可受將書院重新遷回白鷺洲上,並增築吉台,開鷺池,立橋池上,擴建齋舍百問,其餘堂、閣、樓、亭均重修。
至清代,書院又多次毀於水災和戰爭,曾先後於順治三年(1646)、十二年(1655),康熙三年(1664),雍正二年(1724),乾隆三十九年(1774),嘉慶十八年(1813),道光三年(1823)、八年(1828)、二十三年(1843)等九次重修或重建。至鹹豐六年(1856),太平軍與清兵激戰於吉安,書院又被焚毀,至同治二年(1863),經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復。洲頭現存的風月樓、雲章閣以及一排排的齋舍,就是同治二年最後一次修建時所遺留下來的建築。而洲中心現存的鷺池,則是明代萬曆二十年重修書院所開闢。

吉安白鷺洲書院吉安白鷺洲書院

吉安古為廬陵郡地,自宋代以來,這裡名人輩出,成為人文薈萃之區,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白鷺洲書院名列江西四大書院之一,是古代吉安的著名學府。白鷺洲書院的創始人江萬里,為江西都昌縣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進占江西,他在波陽家居,堅貞不屈,投水自盡,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貞節烈之士。書院的第一任山長(即校長)歐陽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學者。《白鷺洲書院志》上有“劉辰翁、文天祥、鄧光薦皆出其門”的記載。文天祥《祭歐陽撰齋(守道)先生》一文中也寫道:“某弱冠登先生之門……蓋有年於茲。“即是說,文天祥於寶佑三年(1255)在白鷺洲書院讀了一年書;至寶佑四年丙辰,登進士第一名,被理宗皇帝親自提為狀元。從此白鷺洲書院揚名天下。理宗皇帝親書“白鷺洲書院”匾額,作為對白鷺洲書院的嘉獎。總之,白鷺洲書院自宋代創建,迄於清代,數百年來,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養了象文天祥這樣出類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確是這所書院的驕傲。清代曾在白鷺洲書院主持講席的著名學者施閏章有詩讚道:“鵝湖鹿洞尋常事,不信風流限古今。”

對聯

字水文山藹吉士;
葭蒼露白宛伊人。
清代沈作朋題大門

智水仁山,日日當前逞道統;
禮門義路,人人於此見天心。
清代趙士驥題欞星門

鷺飛振振兮,不與波上下;
地活潑潑也,無分水東西。
清代劉鐸題欞星門

陵谷經幾遷,此地依然為砥柱;

吉安白鷺洲書院吉安白鷺洲書院

江河同萬古,斯文有幸見回瀾。
清代劉鐸題欞星門

六代暮雲沉,試看二水中分,與建業地形似否;
一亭春雨霽,惟問四山環抱,比滁洲風景如何。
佚名題六一亭

白鷺交流,挹注直將分泗水;
青螺高峙,步趨端可接尼山。
清代宋犖題風月樓
 

風過試留聲,檐角振文江之鐸;
月斜還有影,樓頭照字水之書
清代尹士元題風月樓

千萬間廣廈重開,看傑閣層樓,勢凌霄漢;
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東箭輝映江山
佚名題風月樓

芟其蕪,行其塗,似有天作地生之狀;
視其細,知其大,豈獨山原林麓之觀。
佚名題文山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