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豐縣中學

江蘇省豐縣中學

江蘇省豐縣中學,是江蘇乃至中國近代普通教育的先驅者之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同時也是江蘇省屬首批重點中學。 學校創辦於1923年,初名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後幾次更名,1956年正式定名為江蘇省豐縣中學。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同志曾先後兩次題寫校名。 學校自2003年遷至新校區以來,學校正在向著“高質量、示範性、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中國名校的目標邁進。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江蘇省豐縣中學可追溯到1923年創辦的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

建校初期

江蘇省豐縣中學歷史沿革 江蘇省豐縣中學歷史沿革

民國十二年(1923年),江蘇省豐縣中學的前身、豐城第一所新式學堂——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在豐城高皇廟(今豐縣文廟)成立,首任校長董仲安。

民國十三年(1924年),豐縣師範招收一個國中班,校址遷至縣城東莞文昌廟。

民國十四年(1925年),校址遷至樂育書院。

民國十七年(1928年),校址遷至豐城南郊渠樓村(今豐縣初級中學東院)。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豐縣縣立初級師範學校改名為豐縣縣立初級中學,李貞乾任校長,中共早期黨員孫叔平來校任教。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豐城淪陷,豐中被迫流亡分散辦學,豐中一批學生參加了李貞乾校長組織的“豐縣人民義勇軍”抗日組織。

民國三十年(1941年),豐縣政府在豐中補習班的基礎上,成立了豐中的三個分校。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豐縣政府在銅山縣境內恢復豐縣中學。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豐中遷到蕭縣黃口鎮西北的王小屯上課;初秋,國民黨軍隊占領豐城,豐中遷至城東關文廟。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豐中學生因對校長朱本洛的獨裁專製作風不滿,發動聲勢較大的學潮,進步教師姚若愚被捕。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人民軍隊臨近豐城,校長朱本洛強制豐縣中學六個中學班遷至城東南戴套樓上課。同年11月,豐城解放。

1949年5月,中共豐縣縣委決定在原豐縣中學校址創辦新的豐縣中學。豐縣中學由此獲得了新生。

建國以來

1949年,10至11月,豐中開學。師生邊上課,邊勞動建校。

1950年,豐縣中學劃歸山東省代管,更名為“山東省立豐縣中學”。

1951年,10月,豐縣中學舉行第一屆運動會。

1953年,徐州市重新劃歸江蘇省,學校復名“江蘇省豐縣初級中學”。

1954年,為滿足建國以來發展人才的需要,根據縣教委部署,豐中本部改制為豐縣第一初級中學,部分師資、班級遷至縣渠樓地區,建立豐縣第二初級中學。

1956年,豐中招收兩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校名定為“江蘇省豐縣中學”。豐縣二國中改名為“豐縣渠樓中學”。

1958年,江蘇省豐縣中學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系省屬16所重點中學之一。

1962年,豐縣渠樓中學併入江蘇省豐縣中學,合併組建了新的江蘇省豐縣中學。

197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2年,通過省教育學會復驗,確認為合格的重點中學。

1996年,按省教委檔案精神,省重點中學不再保留國中部,原豐中國中部改制為公助民辦國中,名為豐縣群益中學,該校2011年依省檔案精神改制為公辦國中,定名“豐縣初級中學”。

2000年4月,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

2003年,學校遷至新校區,開始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2004年3月,轉評為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系省首批四星級高中之一。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江蘇省豐縣中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江蘇省豐縣中學新校區由東南大學、南京大學設計,於2003年竣工,學校一次性完成了搬遷工作。新校區占地260畝,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辦學條件一流,教學設施齊全,校園校舍能滿足師生學習生活的需要。

江蘇省豐縣中學 江蘇省豐縣中學

學校有演播廳、報告廳、禮堂、天文台、省中學一級標準實驗室和圖書館、多功能信息中心、閉路電視演播系統、地面衛星接收系統、圖書微機管理系統、電子閱覽室、省中學一級標準體育館、運動場和寬頻校園網。

學校於2014年新建成了黃河故道生態文化課程基地,課程基地工程包括新一批的高水平、現代化的錄播室、電子教室。另外,學校為教室新安裝了智慧型互動平板取代原有的舊式投影儀,極大地滿足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需求,學校教育教學基本實現了現代化。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3個年級,每個年級分設兩個平行教學部,全校共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0餘人。

師資力量

江蘇省豐縣中學現有教職工300餘人,專任教師272人,47人具有碩士學位。特級教師5人,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2人,徐州市學科帶頭人17人,徐州市優秀骨幹教師13人,縣級名校長、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98人,縣教壇新秀30人。中學高級教師119人,一級教師115人。

江蘇省特級教師:江遠忠、高靄亭、劉承群、李高斌、耿秀梅

徐州市學科帶頭人:王素芬、馬輝、孫建奇、梁為昌、蘇惠芳、袁永超、霍福策、馬德宇、郭勇、劉群、王洪奎、徐曉雲、孫琳琳、王堃、王燕、魏崇啟

徐州市帶頭優師、徐州市青年優秀骨幹:劉飛、王明安、李俠、李劍虹、陳超群、戴文雪、趙靜玲、李依峰、邵明立、呂業平

徐州市青年良師:柏雲、許花亭、孫紅娟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在建國後至“文革”前的17年中,江蘇省豐縣中學每年都有過半的畢業生升入高校;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各項升學率穩保全縣之首,列於全省之強。每年的本科升學率在90%以上。

競賽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校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斬獲優異的成績,近兩年我校在全國各類學科競賽、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省一等獎34人次,省二等獎245人次。

學校榮譽

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屬首批重點中學江蘇省首批重點高中
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全國民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江蘇省先進單位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

文化傳統

校訓

存誠求真

豐中精神

以身作則 樂於奉獻 艱苦奮鬥 勇於開拓

校歌歌詞

《希望》

——江蘇省豐縣中學校歌

漢高故里,鳳鳴塔旁。

我們的校園桃李競放。

存誠求真,要做棟樑,

團結勤奮,求實向上。

我們追求人類的卓越,

我們播種祖國的希望。

豐中精神,光大發揚。

莘莘學子,茁壯成長。

存誠求真,要做棟樑。

團結勤奮,求實向上。

我們追求人類的卓越,

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

校園環境

整體布局

新校區:以 文明之源廣場博雅苑博文苑博約苑為豐中的文化核心區。文化核心區從內至外還有李貞乾烈士紀念像、建校紀念碑、假山泮池、落花亭、孔子像、成功大道、“零”的突破等標誌景點。

老校區:明德樓,毓秀路,荷花池,五門印象等。

李貞乾同志塑像 李貞乾同志塑像

2003年4月29日,新校區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2004年9月1日,一座占地260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投資近億元的現代化新校區前期工程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

新校區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計獨特,有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教學設施先進,有現代化的教學、辦公和活動場館設施。

豐中新校區建設秉承了老校的文化積澱,更加注重人文環境的建設。學校注重綠化與基建齊頭並,建有大型植物園,有茂林修竹,奇花異草。學校正中還建有一座大型雕塑,名之曰“文明之源”。

學校三棟教學樓,能容納90個教學班,中間由文化走廊連線。四棟宿舍樓,可以容納3200多人住宿。學校的超市、醫院也已完成施工並投入使用。宿舍區和教學區中間由人工湖隔開,有小橋流水,亭台花榭,很有情趣。

學校的二期工程已經竣工,它包括一個南大門、一棟綜合樓、兩棟宿舍樓和一個大型體育館。綜合樓內設有行政辦公室、學術報告廳,有現代化校園網路系統控制中心,有16個計算機、語音、音美專用教室和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全部體現人性化設計和管理。

魅力豐中校園環境 魅力豐中校園環境

新校區整個校園由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設計,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計獨特,有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的要求。

建築、景觀命名釋義

近新樓——《墨子·耕柱》:“善為政者,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原意為:親近遠方的人,待故舊如新交。拓展意為:使遠方的人親近信服你,使人事、政務更新求存。另諧音:盡心。

萃華樓——“萃”乃聚集之意,屈原《天問》中有:“蒼鳥群飛,孰使萃之?”華者,光彩也。《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華下照地。”“萃華”取聚集靈光,薈萃精華之旨。

聞韶圖書館——《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古豐大地近齊魯,孔子聞韶忘肉味,以求盡善盡美。豐中學子讀書向上也當如聆聽美妙音樂,專心忘我。

博文苑——語出《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後以“博文”指通曉古代文獻。今“文”可釋為文化之意。此樓名意在激勵師生廣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成為博學多才之人。

博雅苑——章學誠《文史通義》中有“博雅君子”,意謂:知識廣博,氣質文雅。取此樓名意思為: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

博約苑——語出宋蘇軾《稼說送張琥》,告誡張琥務學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本意是廣泛地閱覽,揀其精要而取用。此樓名意在激勵學子及時當讀書,為日後發展奠基。

學校發展

教室(2003年) 教室(2003年)

近幾年來江蘇省豐縣中學確立了“堅持‘ 三個面向 ’,全面提高素質,注重發展個性”的教育思想,確立了“擴大外延與豐富內涵相結合,以豐富內涵為主”的辦學理念。

學校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增設了校本課程,加強了研究性學習,強化了社會實踐活動,全面開設了計算機課等。

學校還實行了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學校設有“趙氏獎學金”、“獻愛心希望工程”等多項獎學金、助學金,學校每年還拿出20餘萬元獎勵優秀生、資助貧困生。

由於辦學成績顯著,學校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省先進集體、省文明單位、省模範學校、省德育先進學校、省"創文明校風、樹師表形象"先進集體等40餘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豐縣中學正在向著"高質量、示範性、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中國名校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2004年,江蘇省豐縣中學新校區竣工,學校一次性完成了搬遷工作。新校區的硬體設施較老校區相比邁向了一個新台階。新校區有演播廳、會堂、天文台、省中學一級標準實驗室和圖書館、多功能信息中心、閉路電視演播系統、地面衛星接收系統、圖書微機管理系統、電子閱覽室、省中學一級標準體育館、運動場和寬頻校園網。我校還擁有江蘇大學數位教授指導的省一級課程基地——黃河故道生態文化課程基地,有“七室一廊”。2016年8月率先為2017屆高三年級教學樓各教室安裝了互動智慧型平板。

江蘇省豐縣中學正處蓬勃發展、走向輝煌的歷史新時期,江蘇省豐縣中學作為蘇北教育戰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將更會不斷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努力。

現任領導

校長、黨委書記:程煜

紀委書記:王洪英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韓志遠

副校長、黨委委員:劉飛

副校長、黨委委員:馬輝

校園活動

江蘇省豐縣中學運動會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江蘇省豐縣中學運動會是學校光榮的文化傳統,江蘇省豐縣中學運動會是江蘇省豐縣 中學每年舉行一次的全校性的大型體育盛會。江蘇省豐縣中學運動會是豐縣全縣同類學校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會。於每年10月份舉行,為期三至四天。分高一年級組、高二年級組、高三年級組、教師組共四組分組比賽,每組又下分男子組和女子組。截止2016年,江蘇省豐縣中學運動會已成功舉辦了53屆。

江蘇省豐縣中學文化藝術節

江蘇省豐縣中學藝術節是在校團委下開展的豐富多彩的藝術盛會。江蘇省豐縣中學文化藝術節是學校覆蓋面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綜合性文藝盛會,一般由以下幾項活動組成:

江蘇省豐縣中學九十周年校慶 江蘇省豐縣中學九十周年校慶

迎國慶誦經典青春詩會歌唱祖國——紀念“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歌詠比賽(開幕式)

迎新春十佳歌手大獎賽

元旦文藝聯歡會

校園英語節

江蘇省豐縣中學青春遠足

“步行八十華里,走出豐中精神”,青春遠足是學校為了磨練學校學生堅強意志和品質在每年4月開展的遠足活動。青春遠足步行總長約為八十華里(40千米),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

江蘇省豐縣中學第九屆青春遠足 江蘇省豐縣中學第九屆青春遠足

十八歲成人儀式

每年距高考一百天時舉行,整個儀式,學生們需要跨過兩道門:一道為“成人門”,寓意“邁入成人門,走好人生路”;一道為“龍門”,寄意高三全體學生“一躍成名”。會上並有學生、家長、教師代表發言。

十八歲成人儀式 十八歲成人儀式

“青春杯”春季趣味運動會

“青春杯”春季趣味運動會 “青春杯”春季趣味運動會

為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我校於2016年5月6日在校體育場舉辦了首屆”青春杯”春季趣味運動會 。

“校長杯”足球、籃球對抗賽

綠茵點亮夢想,激情揮灑青春。每年3月份舉行“校長杯”足球和籃球對抗賽。旨在鍛鍊了學生的體魄,展示了學生的活力,為各班級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時讓大家在比賽中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省際、校際交流活動

1982年,徐州一中暢一舉辦蘇北五校聯會,即鹽城中學、淮陰中學、新海中學、豐縣中學五校聯誼會,江蘇省豐縣中學積極回響,1982年10月在徐州一中舉行了首屆會議,江蘇省豐縣中學先後於1990年、2005年輪流接辦五校聯會。

江蘇省豐縣中學“聚焦課堂·生長課堂”蘇魯豫皖公開課暨校園開放日活動 是江蘇省豐縣中學舉辦的大型交流活動之一,是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教學交流活動。2015年10月30日蘇北六校聯誼會在我校召開,邀請省內兄弟學校江蘇省蘇州中學、江蘇省鹽城中學、江蘇省宿遷中學、江蘇省淮陰中學(淮安)、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連雲港)、江蘇省如皋中學(南通)、徐州市第一中學等,省外兄弟學校山東省單縣一中、魚台縣一中、金鄉縣一中,安徽省碭山縣一中、蕭縣一中等名校的省內外四百餘名領導、學者、教師齊聚豐縣中學舉行第三屆活動,各校名師進行同課異構,共開設了36節示範課程。2016年,我校又與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南通)結為兄弟學校。

其它活動

除上所述,江蘇省豐縣中學每年都開展很多的學校、學生活動,包括各社團的活動,繽彩紛呈。另外,學校的教室和走廊黑板報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豐縣中學高度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長發展,大力建設學科競賽平台,通過學科競賽興趣小組活動、課程基地學習、走進高校實驗室、參與專家課題研究等形式,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把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在競賽中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發現培養學有專長,能力出眾的特長生,在省級以上各項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已有多人斬獲一、二、三等獎。

文化風景線及其它活動 文化風景線及其它活動

2016年11月18-20日 ,WER2016賽季世界錦標賽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江蘇省豐縣中學機器人興趣科技營的13名同學與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次盛會。我校八位同學獲得高中組一等獎,二位同學獲得高中組二等獎,三位同學獲得高中組三等獎,參賽同學沉著鎮定,發揮豐中人團結協作、拼搏向上的精神!我校代表團獲中央電視台採訪 。

校園文化作品

《秀竹》報、秀竹文學社

江蘇省豐縣中學秀竹報創刊於1990年,曾獲評全國中學生優秀校報。

江蘇省豐縣中學秀竹系列作品包括秀竹文學網 、秀竹報、秀竹期刊雜誌,秀竹報為我校校報和學報,主要刊登豐縣中學新聞、名師風采、研究成果等,秀竹期刊雜誌主要刊載師生優秀文學作品。秀竹報、秀竹期刊均每月出版一次,《秀竹》由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協黨組書記、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化部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卓越的文學家、作家劉白羽先生題寫刊名。

原創歌曲:原來只有三年

2014年8月18日,江蘇省豐縣中學2014屆畢業生為母校創作的原創歌曲《原來只有三年》正式發布。歌曲MV獲評共青團江蘇省委優秀畢業生作品。

知名校友

李貞乾:豐縣中學第六任校長,著名烈士、抗日英雄,系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英雄團體之一。

孫叔平:中共早期黨員,豐縣中學教師,中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哲學史家,南京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副校長,首批博士生導師。

梁步庭:原共青團中央辦公廳主任、書記處書記、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王效斌:原鐵路局局長、黨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局長、副部長。

趙本夫:《天下無賊》小說電影原作者、著名作家。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江蘇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全國作協委員。

王敦偉: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2011年“全美十大傑出青年化學家”之一。

程敬之: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生物醫學電子工程研究室主任。

董鐸: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核心反應堆工程專家、全國反應堆結構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核能標準化委員會委員。

郭華東:中國科學院院士、副秘書長、著名遙感專家。

胡欽佩:著名軍旅書法家、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政委,少將軍銜。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魏繼友: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其研究的地面設備三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獲國家優秀設計獎。

劉正寅:著名歷史學家。

王連生: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宗喜:現為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博士生導師,少將。我國著名軍事物流專家。軍事倉儲學創始人,軍事物流學奠基人。

王為政:北京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畫家,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劉善循: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原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繼續教育中心主任。

徐豐彩:中國著名雷達專家;1992年,國務院授予他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張風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卜凡舟:著名體育記者。

張磊:1996年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

高偉:2015年“世界十大青年創新家”稱號獲得者。

校園地址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向陽南路67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