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中學

江蘇省常熟中學

江蘇省常熟中學(),簡稱常熟中學,位於江蘇省常熟市,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江蘇省常熟中學的前身是1938年3月創辦於重慶合川的國立第二中學。抗戰勝利後,學校於1946年8月移址常熟,更名為江蘇省立常熟中學。1953年4月定名為江蘇省常熟中學。 截至2013年9月,校園占地面積250畝,設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2000人。有專任教師21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江蘇省常熟中學前身國立第二中學建於四川合川。1938年3月28日開學上課。1946年夏,學校奉命東遷江蘇常熟,更名江蘇省立常熟中學。

國立四川臨時中學(1937年底——1938年初)

1937年--1938年冬春季節,上海市、南京市和江蘇省各地相繼淪陷。南京市和江蘇省各地公私立中等學校廣大師生,背井離鄉,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先後撤退到武漢。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接受南京市和江蘇省教育界人士建議,在武漢設立內遷師生登記處,並先期派人去川、陝、甘、湘、黔、滇等省覓地籌建臨時中學,收容內遷師生,以求弦不輟,並組織部分教師成立中國小教師服務團,分配到內地各省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1938年1--3月,在武漢登記的內遷師生分批乘船到達重慶。南京市和江蘇省籍師生繼又轉往北碚和合川縣。教育部派員組建國立四川臨時中學校務委員會,並指定許逢熙為主席,周厚樞兼校長,是為國立第二中學創建之始。

國立四川中學(1938年——1939年)

1938年3月28日,學校改名為國立四川中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先後有:許逢熙,王萬鍾,周厚樞,曹芻(未到校),李清悚,馬客談,薛鍾泰,劉奇,時相曾(未到校),孫為霆,沈滌生,錢用和(未到校)。

國立第二中學(1939年——1946年)

由於川、陝、甘、湘、黔、滇等省建立的國立中學日漸增多,1939年教育部以建校時間先後為序,改國立四川中學為國立第二中學。此後,凡淪陷區進入大後方的南京市和江蘇籍青年學生,大多分配到該校讀書。學校創建伊始,設辦公處於北碚,以收容到達北碚和合川縣兩地的師生,並安排他們的生活。1938年暑假,學校籌建初定,校委會撤消,實行校長制,由周厚樞校長負責。學校分設高中,國中,女子和師範四部,高中部設合川,國中部設北碚附近的文星場,女子部設北碚關廟,師範部設北碚。

江蘇省立常熟中學(1946年——建國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戰敗無條件投降,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是年秋教育部明令國立第二中學復員江蘇,校內非江蘇籍師生各回原籍,無家可歸者則隨學校復員,委派校長嚴立揚先生主持復員工作,並負責在常熟縣籌建新校,以接納國立二中復員江蘇的師生,更名為江蘇省立常熟中學,並明令嚴立揚先生繼續擔任校長。10月常熟中學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國立二中復員江蘇省的師生相繼到達常熟,11月初,校長嚴立揚先生偕同最後一批師生,並運載著國立二中原有的大量圖書、儀器、檔案以及在合川為常熟中學新制的教學和生活用具到達常熟。1946年11月學校開學時,僅設有6個班級,即國中,高中六個年級各有一個班,註冊學生,包括二中復員和新招初一,高一各一個班以及部分插班生,共280多人。

蘇南常熟中學(建國初——1953年)

1949年常熟解放,學校更名為蘇南常熟中學。

江蘇省常熟中學(1953年——今)

1953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省常熟中學。 1990年通過省教委驗收,確認為首批合格重點高中。1998年,學校搬遷至現址。2000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4年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設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2000人。校園占地面積250畝,校舍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有專任教師210人,其中中高級職稱超90%,有江蘇省教授級高級教師1名,省特級教師2名,蘇州市十傑校長1人,蘇州市名校長1人,蘇州市名教師5人,蘇州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0人,常熟市名教師2人,常熟市教科研學科學術帶頭人、常熟市教學能手、常熟市德育帶頭人、常熟市德育能手118人。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7年高考:全校考生共650人,本一重點大學上線547人,上線率達84.2%,本二上線率達100%。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共有19名學生獲蘇州市“李政道獎學金”。

蔡學飛、楊清嘉分獲高考2001年省理科、2008年省文科第一名;

錢堯、季心宇、熊家頤、金瀅分獲高考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蘇州市文科或理科第一名。

龔宗平在第4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金牌第一名;在全國高中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周易獲第25屆化學金牌,殷裔安獲第27屆數學金牌,錢天一獲第27屆化學銀牌,金瀅獲第29屆數學銀牌,王子奕獲31屆化學金牌。

教師成績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有國家級課題2個、江蘇省級課題3個、蘇州市級課題5個、常熟市級課題13個。成功申報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新特徵研究》子課題《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省“十二·五”規劃課題3個、蘇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5個。

學校榮譽

江蘇省文明單位

江蘇省模範學校

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江蘇省綠化達標單位

蘇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蘇州市文明單位

蘇州市體育衛生先進學校

蘇州市達標家長學校

蘇州市中等學校先進集體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 潘一兵

副校長盛振宇

副校長 龔勝強

副校長 鄒燕

副校長 鄒科惠

副校長 居群丹

歷任領導

嚴立揚(正) (解放前-1951.7)
洪明(正) (1951.7-1958.9)
倪大成(正) (1955.7-1956.8)
管重行(副) (1956.8-1962.12)
梅影(副) (1959.8-1961.8)
梅影(正) (1961.8-文革)
(革委會)成自邦(副) (1970.11-1971.11
(革委會)王克芳(正) (1971.11-1976.11)
(革委會)陳金保(副) (1971.11-1978.2)
(革委會)錢少峰(副) (1971.11-1973.4)
(革委會)陸希齡(副) (1972.8-1983.9)
(革委會)顧達元(正) (1976.11-1978.11)
(革委會)金沛耀(副) (1976.9-1983.9)
袁煥(副) (1979.4-1980.11)
袁振棟(正) (1980.11-1984.12)
黃定一(副) (1980.10-1989.7)
陳長庚(副) (1983.9-1984.12)
陳長庚(正) (1984.12-1985.8)
邵祖淦(副) (1983.9-1996調研)
金沛耀(正) (1985.8-1995.7)
張楓森(副) (1985.8-1992.12)
徐國強(副) (1985.8-1986.8)
陳麗冷(副) (1989.7-1996.11調研)
李勤曉(正) (1992.7-1997.9調研)
徐和平(副) (1993.1-2006.4調研)
李穎達(副) (1993.1-1996.11調研)
張琪(副) (1996.10-1998.7)
朱樹中(正) (98.7-1999.2)
陸振中(副) (98.7- 2004.8調研)
顧偉光(副) (98.7-2002.8)
張楓森(正) (99.2-2002.8調研)
顧偉光(正) (2002.8-- 2012.8)
鄧一先(副) (2003.10--2013.7調研)
沈英姿(副) (2002.8-- )
彭尚炯(副) (2003.10-2012.2調研)
殷力群(副)(2008.9-2009.8)
馬駿(副)(2-09.8-2012.8)
馬駿(正) (2012.8-2013.11)
龔勝強(副) (2012.6-)
唐建雪(正) (2013.11-2016.9)
鄒科惠(副) (2014.8-)

上表參考資料來源於江蘇省常熟中學網

傳統文化

校訓

自學、自強、自治

學生社團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有辯論隊、晴川文學社、合唱團、各類運動隊。

知名校友

姚夢瑤:外交部翻譯。

湯定元:物理學家195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良鏞:建築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鮑亦興:套用力學專家。1985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楊立銘:理論物理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皆蘇:工程力學專家。美國及國際科學委員會成員

王元:數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陶詩言:氣象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盛金章:古生物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尹文英:昆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效祥:計算機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時銘顯:化工工程設備專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茆智:1932年9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節水灌溉工程專家。1953年7月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任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寧津生: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測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等職。

龔知本:1971年在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戴元本:物理學家。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學習,此後一直從事粒子物理理論的研究。因層子模型的工作,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黃宏嘉:微電子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