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鎮

江城鎮

江城鎮,常見地名。在我國有雲南省江川縣江城鎮,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江城鎮。江城鎮位於田東縣南部,東界坡塘鄉,南界天等縣,西界作登鄉,北界印茶鎮。宋屬向武州,民國時期屬向都縣江城鄉。1949年屬向都縣百龍區。1953年劃歸田東縣,歸屬第十一區。1958年屬上遊人民公社後稱印茶公社;1961年從印茶公社分出,成立江城公社;1962年屬印茶區;1966年屬印茶公社;1984年撤銷印茶公社,分設印茶、江城2鄉。1999年1月撤鄉建鎮,即江城鎮。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0公里,田東至天等三級柏油路貫穿其中。

基本信息

江城鎮為歧義詞條,一個是指雲南省江川縣江城鎮,另一個指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的江城鎮。雲南省江川縣江城鎮地處江川北部,位於東經102゜48′、北緯24゜25′之間,東臨全國第二大深水湖撫仙湖;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的江城鎮圍繞在浦北縣城的周圍,鎮政府設在縣城新興路32號,是浦北縣集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通信一個中心鎮。全鎮現轄23個村委會,5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4萬多人,總面積約219平方公里。

雲南省江川縣江城鎮

概況

江城鎮江城鎮
雲南省江川縣江城鎮地處江川北部,位於東經102゜48′、北緯24゜25′之間,東臨全國第二大深水湖撫仙湖,南臨星雲湖、距縣城18公里,西與玉溪市紅塔區、昆明市晉寧縣六街鄉化樂鄉接壤,北距省會昆明市80公里,國道213線(晉思段)和澄川二級公路穿境而過,水上航運連通澄江、華寧兩縣。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648米,最低海拔1720米,東西最大橫距1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5公里。鎮內礦藏主要有磷礦、白雲岩石灰石石英砂及少量鐵、錳、矽礦,河流有牛摩河、東大河、西大河、學河、周德營大河、大龍潭河、隔河,水庫有西河一庫、西河二庫、茶爾山水庫、大龍潭水庫等8座,小壩塘103座。全鎮轄20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31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222.6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7192畝,是江川地域最大,農業人口最多的一個鄉鎮。旅遊資源
江城鎮有“一鎮轄兩湖,一村跨兩湖”的天然奇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底蘊深厚的歷史沉澱蘊育了古滇青銅文化和漁文化,“兩山(孤山、李家山)兩湖(撫仙湖、星雲湖)兩文化(漁文化、青銅文化),一寺(碧雲寺)一河(玉帶河)一古鎮(江城)”是江城特有的資源,有“滇軍完人”唐淮源將軍祠堂,有與瑪雅文化相提並論的古滇青銅文化,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牛虎銅案”為國之瑰寶,文星閣、孔廟等文物古蹟保存完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江城鎮

江城鎮江城五馬歸朝

概況
江城鎮圍繞在浦北縣城的周圍,鎮政府設在縣城新興路32號,是浦北縣集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通信一個中心鎮。全鎮現轄23個村委會,5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4萬多人,總面積約219平方公里。

江城鎮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穩步發展。欽浦二級公路,即將建設的浦北至博白二級公路和寨圩至小江至泉水二級公路貫穿過境,交通十分便利,隨首浦北縣城的擴大建設,江鎮鎮先後開發了縣城南、北兩個郊區,房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城鎮化建設上規模、上檔次。其他各種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浦北縣城工業園區的管轄範疇,工農業發展環境較好。江城鎮地處丘陵地帶,氣候宜人,風景優雅,人傑地傑,資源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江城鎮領導班子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帶領全鎮人民艱苦創業,團結拼搏,工農業迸舉,農業盛產水稻、香蕉荔枝、龍眼、大紅八角紅椎菌柑橙等,工業主要有建築建材、編織工藝、煙花炮竹,木器加工等非公經濟發展迅速,其他商業、服務業、運輸業蓬勃發展。2002年,鎮財政收入1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71元。

歷史沿革
宋屬向武州,民國時期屬向都縣江城鄉。1949年屬向都縣百龍區。1953年劃歸田東縣,歸屬第十一區。1958年屬上遊人民公社後稱印茶公社;1961年從印茶公社分出,成立江城公社;1962年屬印茶區;1966年屬印茶公社;1984年撤銷印茶公社,分設印茶、江城2鄉。
1999年1月撤鄉建鎮,即江城鎮。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0公里,田東至天等三級柏油路貫穿其中。全鎮土地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81個自然屯,152個村民小組,4134戶,22348人,居住壯、瑤、漢3個民族。該鎮屬半土坡半石山地區。鎮內設有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一個中心幼稚園22個教學點。江城衛生院是該鎮最大的綜合衛生醫院。全鎮實現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村部實現樓房化。

自然條件
江城鎮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礦產資源豐富。常年氣溫及降雨量正常,雨量分布均勻,年平均降雨量134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0小時,災害性天氣較少。年平均氣溫20—25C0。農業生產主要有水稻、玉米、豆類、甘蔗、芒果、蔬菜、木薯、苦丁茶、指天椒、八角、甜竹等十多個品種。其中指天椒的種植已有多年歷史,堪稱“辣椒之鄉”。這裡不僅氣候宜人,而且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錳礦和銻礦,其中錳礦儲量大且品位高,面積達60平方公里,儲藏量500萬噸,堪稱“田東錳都”。水力資源也很豐富,古榕江流經境內7個村,小水電開發潛力大,現已建有桑洞、果柳兩座電站,裝機容量為5600KW,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

江城鎮桑洞風光
歷史文化
這裡鍾靈毓秀,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有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仙山,摩崖造像,有形態逼真的“五馬歸朝”,“睡美人”,有險峻的古戰場向陽關、蒼日嶺,還有雄偉的黃九宵墓,有古榕江迷人的風景,有如詩如畫的桑洞瀑布、果柳瀑布等等。這裡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很多。早在宋至明代中葉,江城為向武州所在地,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江城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尤其是戰爭年代,江城人民積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踴躍參加紅軍和組織農民赤衛隊,參加巴麻地區的革命鬥爭,為保衛紅色政權,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出生入死,寫就了可歌可泣的壯美篇章。解放以後,樸實、勤勞而勇敢的江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辛勤耕耘,培養出一批批合格人才,在全國、全區各地,無數的江城籍人,為祖國的建設默默奉獻,建功立業。他們中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有的成為專家、學者以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科教衛生
文教、衛生、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江城鎮有27所國小,2所中學,九年義務教育成績斐然,多次得到區、市、縣的嘉獎。農村黨校和成人夜校健全,建立有鄉土人才管理庫和各行業的"黨群致富聯合體",農民的科技意識強。全鎮大力發展沼氣生態能源、衛生改廁和衛生飲水工程,倡導講衛生、樹文明的社會生活習性,各種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展到農村,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江城鎮領導班子勤政廉政、執政為民,發展思路清晰,戰鬥力強,為江城鎮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社會效應
江城人民不忘父輩勤勞勇敢的光榮傳統,在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光輝業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江城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兩個務必”,努力實施縣委、縣政府的“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商貿富縣,科教興縣,法制安縣”的發展戰略,大力招商引資,努力把家鄉建成一座美麗富饒、經濟發展較快的山區小城鎮。今天的江城,政通人和、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