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民系概念]

江右[民系概念]
江右[民系概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右民系,亦稱為江右人、贛民系。是漢族中的一個重要民系,江右民系內部有同類的語言、文化、風俗,相互之間互為認同,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東部、鄂東南、皖西南的贛語區一帶。江右民系以中原、贛江、筷子巷、瓦子角、瓦屑壩、撫河流域、吉泰盆地為起源和繁衍地,有著自己獨特文化、語言、風俗、贛派建築風格。

民系概念

江右不是行政上的概念,是地理、文化和民繫上的概念,江右人也是漢族的一個民系,江右人主要分布於江西大部、湖南東北、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即贛語分布的地方

有些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在研究、比較江西人時,出於討論上的方便,常將贛語區的江西人(有時甚至包括所有的外省贛語群體)稱為江右人,即江右民系。廣義上說是指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戶籍地、長久居住地、長久工作地在贛語區境內,被認為或自我認同為贛人的群體或個人。

民系,指一個民族內部的分支,分支內部有共同或同類的語言、文化、風俗,相互之間互為認同,如說粵語的廣府民系、說贛語的江右民系等。20世紀以前,關於漢族差異性的研究非常少。20世紀30年代,廣東學者羅香林意識到,漢族等龐大的民族會因為時代和環境的變遷逐漸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亞文化群體。為了描述這些亞文化群體,羅香林首創了“民系”這個詞。

江右幫

明代成祖朱棣永樂年間(1403-1424),江西經濟逐步發展,由於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促使贛江--鄱陽湖航道的重要性得以提高,貨物與商客流通量不斷增加,大大刺激了江西本地商業更趨繁盛。出外經商者,以江西為最,江右其足跡遍及全國,以至出現"足不出外則技不售,惟江右尤甚"的盛況。北京是明清時期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江西商人在此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張瀚《松窗夢語•百工記》云:"今天下財貨聚於京師,而半產於東南,故百工技藝之人亦多出於東南,江右為夥。"明人各省在北京的會館見於文獻的有41所,其中江西有14所,居各省之首。湖廣地區是江西商人聚居之地,鹽、當、米、木材、藥材和布匹等六大行業,是漢口的主要行業,皆有江西商號。岳州府瀕臨洞庭湖,其"江湖漁利,亦惟江右人。"其藥材業,多為江西樟樹商人所占有。"豫章之為商者,其言適楚,猶門庭也。"故在湖廣,有"無江西商人不成市"之說。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等,是江西商人的又一主要活動地區,而又以撫州人為多。撫州艾南英《天傭子集》云:"隨陽之雁猶不能至,而吾鄉之人都成聚於其所。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在雲南居住的人口,有一半以上是江西撫州人,王士性《廣志繹》云:”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僑居之,則不成其地。"而江西會館設在四川各州縣府的,竟多達200餘處。此外,河南、陝西、兩廣、江浙及福建等地,亦遍布江西商人的足跡。他們在同外省商人競爭角逐之中,逐漸形成一個勢力很大的“江右商幫”,他們基本壟斷著瓷器、藥材、木竹、茶葉、夏布、紙張和大米等江西名特產品的經營。起始於明代初期,散布於全國各地的“江右商幫”,對原有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激發並促進了全國廣大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

江右王門

江右王門是王陽明在江西任官期間培植起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鄒守益,歐陽德,聶豹,羅洪先,劉文敏王時槐,胡直等,他們所傳承的主要為王陽明晚年的學說。黃宗羲認為,姚江之學,惟江右為得其傳,……陽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可謂評價甚高.江右王門以江西為中心,東南半壁為腹地,展開書院講學,講會講學及鄉約教育活動。在書院方面,他們建立,主講之書院共有四十八個之多,將書院自由講學運動帶入高潮.在講會方面,他們籌辦,主盟之講會,遍布各地,提供學人對話與交換心得的機會。在鄉約教育方面,他們繼承,傳衍呂氏與王陽明的鄉約之法,實踐,參與鄉約教育。他們借講學,以維世道,以淑民風,不僅造就了許多人才,而且振興了地方文教.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即江西文化,贛文化。
近代以來,新淦出土的青銅鼎、餘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出的古劍古扇這些在江西現已出土的文物表明,江西或許在殷商時期,就應經擁有了一個獨立於中原的文明體系!而現在贛文化的研究者們也普遍認為:贛文化的主軸是古越文化,她不斷地融合了南下的中原移民帶來的華夏文明,從而形成了江西特色的贛文化體系。贛文化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歸納為:先秦古越文化-(融合中原移民後)魏晉傒文化-(再融合中原移民後)江右文化,贛文化在兩宋到達其巔峰,這時期的江西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都處於全國最頂尖的地位,更誕生了一大批如王安石、歐陽修、曾鞏、黃庭堅、晏殊、晏幾道、陸九淵、楊萬里、姜夔、文天祥這樣的文化大家。
到明代,憑藉著南昌寧王的勢力和贛人的聰慧,江西仍然是全國的領先省份之一,這是贛文化的另一個高峰。在兩宋至明中前期這段贛人的黃金時代里,贛人創造了精美絕倫的瓷器藝術,傑出的戲曲劇種弋陽腔,充滿神秘色彩的儺文化,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以及科學巨著《天工開物》 ,佛學、道教、文學、哲學、畫壇更是湧現諸多江西流派。這些光彩奪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贛文化里最閃光最榮耀的一頁,也是贛人對中華文化作出的獨特而卓越的貢獻!明中後期以後,贛文化開始逐漸衰弱。儘管如此,仍然誕生了如八大山人、蔣士銓、陳寅恪這樣的文化大家,更有著一批產生了相當影響的文化流派。現北京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等高校均設有贛文化研究機構,南昌紅谷灘新區的秋水廣場有展現贛文化煌煌千年的贛文化長廊。

江右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贛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奧義為:“文、章、節、義”。可以說自古以來文章與
江右江右
節義並重,不僅是對贛文化主體精神的評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條和追求目標。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後期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河南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單就詩家而言,唐時“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時,則轉而為“宋詩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並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況且宋朝是華夏文化的造極之世,宋明時期又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第二個諸子百家時代,江西文化人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兩宋時期,眾多文化巨子從江右噴薄而出,叱吒風雲,開宗立派,引領潮流,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時期也無疑是江西人文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之期,並且為華夏文化之登峰造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對中華文化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
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餘烈,在正統的文化領域裡,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後也在比較高的水平上運行。元代以來江西所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馬端臨、虞集、揭傒斯、劉時中、吳澄、羅欽順、解縉、魏良輔、湯顯祖、宋應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陳寅恪、蕭公權、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驌、黃秋園、古龍、公劉等等,亦可稱得上超超玄箸矣!這樣一個在中國文化極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應該占據其中之一席。

江右文化

洪都
南昌,這座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江南古城,位於長江南岸贛江下游,土地廣袤而肥沃,這裡是贛文明最早的
江右江右
發源地。煌煌千年,在此孕育而生。然而,探尋南昌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距今約20萬年以前。相傳,黃帝的樂臣洪崖來南昌西山掘井修煉,創製音律,洪崖井一時成了人們爭往的勝地。南昌也得名“洪州”、“洪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江西全境屬九江郡管轄;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令御史大夫灌嬰率兵“渡江定郡地”,進駐南昌,次年灌嬰正式設定豫章郡,從此,豫章一名成為古代江西的通稱。唐初的滕王閣,氣魄宏大,結構靚麗,登樓可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讚賞不絕。唐宋之時,南昌水路發達,商業繁盛。章江門外,滕王閣下,商船往來,日夜不息。詩人韋莊有詩為證:南昌城廊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綠遮仙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明朝時期的南昌城,一度進入了鼎盛時期。在南昌民間,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民彥: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說的就是當時南昌城的盛況。據史載,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親臨南昌,命都督改建南昌城,南昌城門由原來的十二座減為七座,城市的防守卻更鞏固了。
改造後的南昌七大城門分別是:章江門(今章江西路與榕門路交接處)、惠民門(今船上路與南浦路間)、廣潤門(今船山路、棋盤街、直衝巷交叉處)、進賢門(今永淑路、系馬樁交匯處)、順化門(今八一大道、儒子路交匯處)、永和門(今八一大道、疊山路、南京西路交匯處)、德勝門(今勝利路與陽明路交匯處,八一橋旁),當時的南昌府管轄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奉新、靖安、武寧寧州,範圍不會比今天小。南昌鍾靈毓秀。春秋戰國時期,孔聖人的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南遊至江”,中原文化開始傳入。
西漢至今,南昌孕育了西漢高士徐稚(徐孺子),淨明道派創始人晉代治水專家許遜,南朝名臣鄧琬、胡諧之,教育家雷次宗,唐朝隱逸詩人來鵠(來鵬),小說家王定保,五代南方山水畫的開山大師董源、巨然,北宋名相陳恕、陳執中父子,詞人晏殊、晏幾道父子,詩人洪朋、洪芻、洪炎、洪羽,南宋宰相京鏜、詩人裘萬頃、詞人石孝友、趙善括,元代散曲作家劉時中、旅行家汪大淵,明代名臣胡儼、張位、姜曰廣,天文學家歐陽斌元、“曲聖”魏良輔、理學家魏良弼、魏良政、魏良器兄弟、易學家章潢、享譽海內外的畫壇巨擘“八大山人”朱耷、畫家牛石慧、“三大醫家”之喻昌(喻嘉言),清代散文大家王猷定,《四庫全書》編輯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一門三督撫的湖廣總督程鷸采、江蘇布政史程煥采、山東巡撫振威將軍程懋采三兄弟,近代音樂家程懋筠、法學家梅汝璈、中國植物學之父胡先驌、民國要員熊式輝、數學家曾炯、京劇表演藝術家肖長華、畫家黃秋園、詩人公劉、作家古龍等等。歷代許多名士文人,如澹臺滅明、梅福、王勃、張九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韓愈、歐陽修、蘇轍、朱熹、辛棄疾、陸游、楊萬里、文天祥、唐寅、湯顯祖、宋應星、毛澤東、郭沫若等,都在南昌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話軼事和不朽詩文,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寶庫。2000年來,南昌一直都是贛文化的中心,來自江西各地的才子們在這裡交融、創作,從這裡走向全國,成就了兩宋以來光輝燦爛的江西文化:徐稚下陳番之榻乃有千古美談、黃豫章夢枕洪都創江西詩派、湯顯祖仙居百花洲而作臨川四夢、豫章社匯聚節義江西才子、東湖畔的“東湖書畫院”開創江西畫派、隱居青雲譜的八大山人、弋陽兩班入洪開派贛劇、豫章十景、繩金塔、佑民寺、西山萬壽宮、梅嶺、古七門、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多少江西風流。
臨川:
“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
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群體。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樂史、饒節、謝逸、謝過、李覯、吳澄、紀大奎、李瑞清、譚綸、陳自明、危素、蔡上翔、吳與弼、羅汝芳、陳彭年、危亦林、鄧茂七、徐奮鵬、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黃爵茲、歐陽竟無等等,就是臨川(撫州)古代才子群體中的佼佼者。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占三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占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廬陵:
吉安,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鄉;吉安,是古代江南的佛教發祥地;吉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生產中心基地;吉安,是長江中下游的青銅王國。。。
以大文豪歐陽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為代表的2855名進士、18名狀元,繪就了"隔海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絢麗畫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社會考中狀元,這固然不易,若能囊括"鼎甲"中的全部第一、二、三名,則尤被視為奇蹟,然而在明朝的公元的1400年和1404年兩屆蟬聯的"鼎甲"中第一、二、三名全都是吉安人,且公元1404年"全國統考"第一名至第七名全為吉安人,這種盛況不僅空前,也是絕後的,故古代稱吉安為人文薈萃的名區。
南宋名相、文學家、膠泥活字印刷試驗成功第一人周必大;愛國詩人楊萬里;辛派詞人劉過;天文科學家曾民瞻;農學家曾安止;明代《永樂大典》主編解縉;傑出的地理學家羅洪先;理學大師羅飲順;理財名臣周忱;外交家陳誠;多才多藝的畫家郭詡;人力耕地機的發明歐陽必進等先後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江右商幫

江右商幫,十大商幫之一,盛極一時,以講究賈德著稱。

江西在兩宋以後,由於得天獨厚,人傑地靈,成為全國經濟文化的先進地區。曆元至明,江西繼續保持這一經濟優勢。在明朝,江西人口僅次於浙江,居全國十三個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於地產豐富,盛產糧食、茶葉、陶瓷、紙張、布匹、木材……繳納稅糧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萬曆年代卻居全國第一。

明代江右商幫的興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較為有利的經濟基礎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經濟環境,得益於當時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運動實質上就是一種經濟擴張,使江右商幫在當時能夠發展起來,才有了“無江西人不成市場”之說。

江右商幫的興起,為江西的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貢獻,貿易的繁榮造就了江西當時的輝煌:“瓷都”景德鎮名揚萬里;樟樹無藥,卻成為“藥都”有“藥不過樟樹不靈”之說;九江雄踞長江之濱成為當時極具影響的商埠,在當時江蘇一帶,市傳“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糧荒。”以至於後來九江引起外國列強垂涎;商業繁榮,促進了江西各業的迅速發展,素有“江南糧倉”美名的江西,真是百業興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