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河

江南河

江南河又稱江南運河,是大運河在長江以南的一段。北起鎮江,南至杭州,溝通長江、錢塘江及太湖平原諸水系,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水運通道。

簡介

江南河又稱江南運河,是大運河在長江以南的一段。北起鎮江,南至杭州,溝通長江、錢塘江及太湖平原諸水系,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水運通道。
早在春秋時的吳國,即以都城吳(今蘇州)為中心,在太湖平原鑿了許多條運河,其中一條向北通向長江,一條向南通向錢塘江。秦始皇滅六國後,為東巡會稽,在春秋古運河的基礎上建成北起丹徒(治所在今鎮江東南丹徒鎮),中經會稽郡治,南到錢塘(今杭州)的水道。此後東吳、東晉時又多次對此水道加以疏浚整修。到隋朝時,隋煬帝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鑿連通南北的大運河。在先後開鑿通濟渠、疏通邗溝、開鑿永濟渠之後,隋煬帝於大業六年610年下旨疏鑿和拓寬長江以南的運河古道,連線京口(今鎮江)和餘杭(今杭州),這就是江南河。《資治通鑑·隋紀四》記載:“大業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使可通龍舟,並置驛宮、草頓,欲東巡會稽。”

江南運河江南運河

交通樞紐

江南運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濟渠和永濟渠,溝通了錢塘江和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的聯繫,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成扇形展布的大運河。經不斷改造、治理,現江南運河從蘇南入浙江,分有東、中、西三線。東線是古運河線,從平望經嘉興、石門、崇福、塘棲、武林頭到杭州;中線從平望,經浙江烏鎮、練市、新市、塘棲、武林頭至杭州;西線從江蘇震澤入浙,途經南潯、湖州、菱湖、德清、武林頭至杭州。上述三線均通客貨輪。以東線長度計算,全長323.8公里。航道大部分水深2米,底寬20米。水流平緩,流量豐富,是京杭運河運輸最繁忙的航道。80年代,在杭州三堡建造船閘,興築江南運河和錢塘江的溝通工程,使它經錢塘江和杭甬運河相連,進一步發揮航運、灌溉、防洪排澇、居民用水、水產養殖和旅遊資源的綜合功能。

利用

江南運河不像山東濟寧以北的京杭大運河,更不像隋唐大運河,這兩段運河都已死了,凝固了,沒落了,破壞了,有一些甚至消失了;它,江南運河,卻真正是活的。
所謂活,主要是指它還在用,而且壯觀。
這種“活”,是隨處可見的,似乎不用特別費力去尋找,遍地都是,四通八達,發達得很。
這種“活”,是以船運為標誌性特徵的,船很多,絕不蕭條,運的多半是建築材料和煤炭,全部散裝,沒有貨櫃,船幫壓得低低的,幾乎與河面一邊平,“滿載”二字最能概括其運載狀態。有的還組成船隊,宛如水上火車,浩浩蕩蕩,神氣十足,而且呈川梭狀,你來我往,煞似好看,充分顯示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所謂“活”,是指它在經濟生活中仍占很大的分量,別看有鐵路、公路、高速公路、飛機,江南運河不僅沒有退位,反而在運輸量中高居首位,這令人十分吃驚,絕對要刮目相看。有的地方運河承擔著百分之六十,甚至七十的運輸總量,真不得了。這是因為運河中船舶的運輸空間大、運輸成本低廉,在這方面誰也賽不過它。運河船的運輸成本只相當陸路的六分之一!
從某種義上說,有江南運河,才有新上海、新浦東,才有新常州,才有新寧波,總之,才有新長江三角洲,這是一點都不誇張的,那裡的高樓大廈,高聳入天,而且林立,通通源自運河船上的石材、沙料。天天運、時時運,一刻不停,運了三十年!還要運下去。
一個地,一個天,居然是靠運河把它倆連線起來的。
運河活著,活得精彩,活得偉大。
江南自古多水,長江三角洲,原來就是沼澤地,是水的天下,那裡有眾多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澤、濕地。
走在江南,發現地名非常奇特,兩類居多,或是三點水旁,或是土字旁。這在北方是遇不到的。
以三點水旁的字為地名的,有以下這么多:渚、港、溪、浦、滸、灣、潯、浜、濱、湖、澤、河、渡、潭、洋、濮、;另一類是有土字旁的,如:坪、埠、塘、堤、圻、壩、墩、埭、堰。像良渚、沙家浜、南潯、青浦、河姆渡、西塘、荻港,這些地名都是如雷貫耳的響噹噹的名字。
這能說明太多的問題。
說明這裡古代一定是一大片水。紹興有大禹陵。這位以治水聞名天下的古代英雄就埋葬於此。證明這裡的水很厲害,泛濫成災,不斷鬧事,需要不停地防水,和水做鬥爭,而且終於理出了一整套治水良策,變害為利,將江南打造成了能和水和平共處的魚米之鄉。在治水過程中,人們不斷用土壘壩築堤,用土在水中間填出呈點、線、面的陸地來,在這些土和水中間建出富饒的水鄉,築出港口和城鎮,並在這裡繁衍生息,誕生了良渚文明、吳越文明、南宋文明、江浙近代文明和長三角當代文明。
長期壘壩、築堤、圍田的結果,形成高地種桑、中地種稻、低地養魚的局面,其間有四通八達的水道網路。這些水道有自然的,也有人工的,原始的肯定是以自然的為主,輔以人工的,後來,形成自然和人工並重,相輔相成,而且是網狀的,成為體系。打個比喻:如果江北運河,隋唐也罷,京杭也罷,是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那么,江南運河,則除了大動脈,還有支脈,還有許多毛細血管,是個水系,是個網路,宛如繁茂的樹系。
這種結構是典型的人工和自然的結合,是人類的文化積累和傳承,利用自然水係為主,必要時在一些節點上,在拐點上,在關鍵部位上,挖鑿一些貫通一氣的運河,形成一張水道大網。這恰是江南運河獨一無二之處,和北方的運河一點都不一樣,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
由此可以推斷,這裡,可能有中國最早最老的運河和運河體系。這是這裡的自然環境,即多,決定了的。文獻上有記載,江北揚州有春秋吳王夫差修的一段古邗道,那是中國最老的運河。完全可以推斷,或許在相距不遠的江南水澤里,早在越王勾踐時期或更早,早於2400年前,就有挖鑿運河的實踐了。因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到處都是水嘛。當然,這個觀點要到地方志或考古中去科學地求證。

申請文化遺產

江南運河基本上都保持著航運功能,所以談它的申遺以及保護就要和當下的實際利用結合起來。有這樣一組數據: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流經江蘇省的徐州、揚州、無錫、蘇州等8個城市,這8個市GDP總量占全省的比重已經連續幾年超過了三分之二。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蘇州市,運河兩岸年運量在萬噸以上的運輸企業發展到1300多家。運河的航運價值凸現,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利用是一種辦法,但利用必須有規劃。”這是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一直強調的。無錫在運河保護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鑑。下午,我們在無錫運河邊上終於找到了運河人家。河兩岸,已有一百多年的老房子雖然簡陋,但卻是原汁原味的古樸,它們仍然是老百姓的棲身之所。用上了自來水,馬桶不在運河洗了,大家也能更自覺承擔保護運河的責任。明年年底,一條繞開市區的防洪河道就會完工,到那時候古運河不再走噸位大污染大的船,豐水期也不用擔心水會漫上來,影響到岸邊的老房子。

歷史上知名運河

運河是指用以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中國的運河建設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發展和外界的交往,就已經在所控制的區域內開鑿運河了,隋末開鑿的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一起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知名的運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