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秋夜

江上秋夜,是中國北宋時期的僧人所寫的秋江景色詩,抒發了作者參禪悟道的艱辛和悟入之後的靈明洞徹的心境。

概述

江上秋夜—道潛雨暗蒼江晚未晴
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
月在浮雲淺處明

喻未悟之前無明深重,經過“棒、喝、斬、豎” 的錘鍊吹打,方得明心見性。表面寫秋江景色,實則喻參禪悟道的艱辛和悟入之後的靈明洞徹的心境。
作者
1043-?,俗姓何,於潛(今浙江臨安西)人,字參寥,自幼出家。與蘇軾、秦觀諸人友善。蘇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前往探視,離黃時同游廬山。元佑中,卜居杭州智果禪院,時蘇軾知杭,頗多交往唱和。因詩涉剌譏得罪,勒令還俗,後得昭雪,復削髮為僧。有《參寥子集》十二卷,今存。
道潛,北宋人、詩人。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臨安)人。蘇軾為杭州地方官時,道潛居住在智果精舍中。與蘇軾唱和往還,結為忘形之交。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記載,道潛本名曇潛,蘇軾改為今名。蘇軾遭貶謫後,道潛也受牽連而治罪還俗,謫居兗州(今屬山東),建中靖國初年(1101),方受詔復還,仍削髮為僧。崇寧末年(1106),歸老於江湖。
“兩暗蒼江晚末晴,井梧翻葉動秋聲”(宋代道潛《江上秋夜》)。夕陽“鋪”在江面上,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呈現出一片紅色和深深的碧色,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水的平靜,給人以親切、安閒之感。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轉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靜謐的氣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