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

永春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永春縣上洋鎮境內,保護區總面積249.7 hm2,其中核心區50.7 hm2,全部為國有林。保護區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海拔490m~1104m之間,地勢自東南偏西北逐漸傾斜,處於中亞熱帶南緣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土壤有暗紅壤、黃紅壤。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毛竹林、灌叢5類。 泉州市、永春縣林業科技工作者多次到保護區進行調查,並通過劃為禁伐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來保護該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永春牛姆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永春縣上洋鎮境內,地處曲斗、坑仔口、橫口三個鄉之間,周圍有景山、杏村、長溪、雲貴四個行政村,一個溪塔伐木場,地理位置為東經117°55′~117°57′,北緯25°23′~25°25′。保護區總面積249.7 hm2,其中核心區50.7 hm2,全部為國有林。保護區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保護區海拔490m~1104m之間,海拔最低點森工橋頭為490m,主峰“臼尖”海拔1104m,相對高差614m。地勢自東南偏西北逐漸傾斜,山脊呈長條狀脊樑高地,梁頂形成和緩起伏的丘鞍相間地形。境內主要有2條溪流,保護區的北麓為溪塔溪,注入晉江西溪支流,境內為浪溪,全長僅2km,與溪塔溪匯合注入晉江。
保護區處於中亞熱帶南緣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7~18℃之間,年降水量在1600~2400mm之間。土壤有暗紅壤、黃紅壤,其中海拔800m以下為暗紅壤,800m以上為黃紅壤。

植被資源

保護區植被屬廣南亞熱帶照葉林區,具有由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特點,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毛竹林、灌叢5類。
牛姆林保護區是閩南地區保存較好的亞熱帶天然常綠闊葉林,區內樹種繁多,已查明野生植物有134科399屬715種,其中木本植物55科134屬304種,包括喬木212種、灌木92種,以殼斗科為優勢樹種。區內有青錢柳、半楓荷、華南厚皮香、觀光木、紅豆樹、閩粵山茶等珍貴樹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水松、半楓荷、紅豆樹、楠木、樟樹等。有野生脊椎動物54科118種,其中獸類16科29種、鳥類26科63種、爬行類8科16種、兩棲類5科10種。已查明昆蟲18科30種。屬珍貴野生動物有雲豹、蟒蛇、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水獺、鬣羚、白鷳(Lophura nycthemera)、草�(Tyto capensis)、虎紋蛙(Rana tigrina)等。省重點保護的有豹貓、毛冠鹿、黃腹鼬、黃鼬等。

保護措施

新中國成立後,泉州市、永春縣林業科技工作者多次到保護區進行調查,採集標本。1974年7月,福建林學院陳承德、鄭清芳、李振琴等專家、教授到次採集標本,組織學生學習。1988年泉州市林業局邀請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張永田副研究員、泉州教育學院葉友謙、洪樹耀老師和部分林業科技人員,對保護區生物資源進行了補充調查。
1964年,晉江專署將天湖山一帶(含牛姆林)劃為禁伐區,總面積13125畝,並建立牛姆林經營所。1984年9月永春縣人民政府報請省林業廳建立自然保護區,1985年6月正式成立了“永春縣牛姆林自然保護區”,劃定總面積3745畝,其中核心區760畝,實驗區2985畝。同年6月30日永春縣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加強牛姆林自然保護管理工作的布告”。保護區管理站設在牛姆林國有林經營所所部,實行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建制。隸屬於永春縣林業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